普通公路治超检测站可研报告第四五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地质构造 工程地段区域地质构造处在华北地区的山西台背斜与阴山隆起的接壤部位,因长期构造变动频繁,尤以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最为显著,新构造相当发育,近期地震活动频繁是地壳运动的最新表现形式。 水文地质 检测站所在地区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区,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地面水系不发达。 地下水来源于地表水补给,也因而显得不足。 公路沿线一些主要水源地,由于过量开采,水位持续下降。 第 7 页 盆地中的储水层有上层滞水,水量少, 水位随季节变化。 古河道在盆地内发育,是主要储水构造,理深在 100一 300m,盆地周围高地渗入形成的潜水,可供作工程用水来源。 在上层滞水位高以及地势低洼处,地表土有盐浸化现象,零星分布于大、小坊城之间的滩地上,由于岩浸化程度低,路基填土较高,路基不受危害。 地震 山西地震带是我国大陆历史地震记载最长、强震活动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地震带。 它纵贯山西全省,向西南延伸到陕西西安,向东北延伸至河北怀来,延度。 破坏性地震大多发生在山西境内,是中国大陆地区其它地震带所不可比拟的。 据史料记载, 山西地震带已恨生 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百余次,其中 8级地震 2次, 7次, 21次。 从公元 512年代县发生 ,由地震造成的人员死亡已达近百万。 公元 1303年 9月 17日(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洪洞 赵城 8级大地震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城郭庐舍并摧压,尧庙儒学、会仙观等震毁,压死人民不可胜计。 ”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地震带发生 5 级以上破坏性地震已达 21次。 山西地震灾害严重,全省有 96个县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记载着当地地震灾害情况,占全省县区总数 91%。 历史的地震灾情如此严重,而今经过多年的建设,我省城市规模扩大,建筑、交通、煤气、供电等设施复杂,工矿企业 第 8 页 中易产生的地震次生灾害种类繁多,分布甚广。 因此,防震减灾工作尤为重要,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 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震情就是山西的省情。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沿线处在平丘地区,多为冲积、冲洪积形成的平原。 地表黄土覆盖较薄,比较松散,下部亚粘土、粘土地层土质均匀,多呈中密一密实状态,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地层较稳定,无特殊土层和不良地质现象,地基条件较好。 沿线建设材料及运输条件 沿线附近可供建设的材料有:石料、砂、砂砾、石灰、水泥、粉煤灰以及土和水、储量比较丰富,质量符合要求,但料场分布不均匀,开采规模有大有小,有的材料运距较远。 以大同地区所含四个站点为例: 石料料场分布于大同市狼儿沟、马军营及大同县大王村,主要为石灰岩、花岗岩,石质坚硬。 路面硬质碎石及块石需从内蒙古丰镇市五谷村供应,为致密玄武岩。 大同市镇川堡的玄武岩储量丰富,岩质致密,年产 300O0m3。 瓜园乡一带的北石山、南石山、鱼儿涧可开采玄武岩片石,石质坚硬,但含大气孔,仅用于次要工程。 御河流域砂、砂砾储量丰富,据有关资利介绍可达 1 亿 第 9 页 m3。 木路大量用砂、砂砾主要有大同市古店、曹夫楼、马家堡一带的砂场供应。 大同市目前年产砂 300400 万 m3,为中粒砂,含泥量少,级配较好。 大同县册田乡附近河谷中石灰岩砾卵石储量丰富,可采集轧制碎砾石。 另外,在大同县下榆涧、瓜园、罗庄等地亦可采集工砂砾用砂,但质量较差。 周边各市县均有水泥厂,大同市有 7家水泥厂,年产水泥120万吨,大同县和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