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发球技术及其在比赛中运用方面的研究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总跳飘球总数的 %,破攻占 12. 9%,分別比位居第三的上手供球 高 2. 2. 7 百分点;得分率和 破攻率最少的是上手发球,仅为 %和 %。 并且在得分、破攻上,跳发球和上手飘球、上黑河学院 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 5 手发球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但在得分上,跳发球和跳供球存在差异,但不明显 (/0. 05)在破攻上,跳发球和跳 飘 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 以上数据说明跳发球和跳飘球效果好于其它形式的发球效果。 但通过统计数据我们也看到跳发球的失误率是最高的,与上手 飘球和上手发球的失误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P)。 表 1 不同发球技术运用效果统计表 发球种类 得分 破攻 失误 — 般 总计 /次 /次 /% 位序 /次 /% 位序 /次 /% 位序 /次 /% 位序 跳发球 133 1 108 1 106 1 370 51. 6 4 717 上手球 96 3 107 3 77 3 766 2 1046 跳 飘 球 28 12. 1 2 30 2 22 2 152 3 232 上手发球 6 4 3 4 4 4 77 1 90 表 2 K 发球与其它发球的发球效果的 t 检 验 发球比较 得分 破攻 失误 一般 跳发 /上飘 2_80 5. 25 5. 60* 跳发 /跳 飘 * 0. 80 * 3. 70, 跳发 /上发 , * • 2. 80 6. 08 V 注, * *非常显著性差异 ,•显著性差异 ‘ 跳发球由于采用助跑扣球式的利用腰腹带动上肢鞭打发 力,击球点 高 、旋转性强、力童大、速度快,因而能取得较高的得分率和破攻率。 但由于跳发球技术复杂、身体素质要求高,而且要在空中完成击球动作,稳定性较难掌握,因此较其它方式发球失误率高。 所以跳发球面临的挑战是发球的稳定性 , 发球队员要找人、找点来发,要提高发球的准确性,加强跳发球的性能,有时跳起来轻打,有时跳起来发飘球,运用动作的变化、落点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取得更好的发球效果。 如果发球队员非常有力,则应该注意避免发球过程中的各种错误,以减少失误。 跳 飘 球除了球的 飘 晃给对方接队员造成困难外,还利用助跑,加大击球的力量、 速度以加大发球的攻击性,这也是跳飘球比上手 飘 球在得分率、破攻率 高 的原因 ,合理把握“攻击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权衡制定发球的策略。 例如跳发球是当今高水平球队取胜的法宝之一,日本、韩国男排都是采用这种发球,但效果几乎黑河学院 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 6 为零,他们的失误、再失误,并没有改变成绩。 各队的跳飘发球选手,大部分只追求“跳发”,动作完成不够充分,发球的攻击力不强,可见大力发球是各队首选,但它失误也很大,必须懂得合理运用有利于比赛。 不同发球区域的发球效果统计与分析 1994 年排球竞赛规则修改后,发球区由 3 m 扩大为 9 m(见图 1)。 发球区域的扩大,运动员既可选择 9 m 宽的范围,也可利用 9 m 长的发球范围,更能发挥找人、找区、找点以及长短球相结合等各种发球的优势,加大发球的隐蔽性、攻击性、变化性,使对方接球队员无规律可循,加大接球的困难 ,因此合理运用技术,找准发球区域才能使发球发挥最好的效果。 端线 中线 图 1 排球场示意图 从本次比赛发球区域的统计看,选择 6 m 区的发球最多为 1015 次,占总发球次数的%,其次是 3 m 区,发球 738 次,占 35. 4% ,9 m 区域发球最少为 332 次,占 15. 9%。 根据表 3 对不同区域发球效果的统计看, 6 m 区和 9 m 区发球效果比 3 m 区发球效果好在直接得分上, 6 m 区发球位居第一,占得分总数的 %,远远超过 9 m 区的 29. 3%和 3 9 米 区 6 米 区 3 米 区 5 区 4 区 7 区 7 区 2 区 1 区 位置 1 6 区 3 区 3 区 6 区 位置 2 1 区 2 区 4 区 5 区 发球区 后区 中区 黑河学院 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 7 m 区的 22. 1%。 在破攻上,排列第一的 是 9 m 区,占破攻总数的 43. 5%,其次是 6 m 区,占 39. 2%,比 3 m 区 高 出 百分点。 6 m 区发球效果好是因为 6 m 区处于发球区域的中部,可向 对方发出不同线路的球,便于找点、找人、找区发球,而且对于边角区, 也比其它区域具有优势,而 9 m 区发球,不仅线路变化多,而且大多数 9 m 区发球,都采用助跑的方式发球,加大了球的速度,另外由于 9 m 区发球,使球与对方接球队员的距离拉远,造成对方接球队员的判断失误,因此 9 m 区发球的破攻率和 得分率也不错。 但是,从表 3 也看到 9 m 区和 6 m 区的失误率都比较高,很显然 6 m 区和 9 m 区的发球没有 3 m区发球的稳定性好,因此在今后训练中要注意提高 6 m、 9 m 区发球的质量。 表 3 不同发球区域的发球效果统计 发球区 得分 破攻 失误 一般 总计 /次 /次 /% 位序 /次 /% 位序 /次 /% 位序 /次 /% 位序 3 m 58 22. 13 43 17. 3 3 30 3607 2 738 6 m 128 97 39. 2 2 87 2703 1 1015 9 m 77 108 43. 5 1 92 155 3 332 总计 263 100 248 100 209 100 1365 100 2085 不同发球落点的发球效果统计 发球的攻击性不仅体现在发球的速度、性能、变化上,而且也体现在发球落点上 [3]。 将球发到空心位置、离二传较远的位置或离核心进攻队员较远的位置,给对方组织进攻增加难度或者将球发到边角,给对方接球队员造成困难等都是利用发球落点增加发球 攻击性的体现 , 应根据对方的接发球站位,控制落点来提高攻击性。 发到共管防守区或将球发到端线和边线内侧附近,易产生防守责任不清和责任分散,造成互相争抢接球、互相推让接球或防守队员的判断失误,从而导致一传不到位或直接得分;将球发给一传较差,信心不足,连续失误,情绪急躁,精力分散的队员 ,因为这样的队员除防守技术较差外,心理压力较大,特别是关键局比赛,惟恐失误承担责任,造成注意力集中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