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三锅乡灾后重建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增收、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听取农户意见,尊重农户的意愿,积极发展山珍食用菌、中药材、畜牧等后续产业,确保核桃产业取得成效。 大力推广应用新的科技成果,增加科技含量,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确保项目实施成功。 坚持任务分解、实施落实到村、到组、到户、到地块的原则。 (二)实施依据 ( 1)《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 2)《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95)、《林木种子》( GB/79088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GB600085) ; ( 3)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家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 4)《广元市“ ”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青川县灾后重建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规划》、《广元市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三、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施资源转化发展战略,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优先扶持灾后重建先导产业,加快培育支柱产业。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以增加 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迅速扩大核桃种植规模为重点。 实施规模化栽植,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四、实施规模与布局 (一)规模与布局 根据布局原则,结合 三锅乡 实际和灾后重建产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实施。 2020 年全乡规划发展核桃规模为 1000 亩,其中:集中连片的基地造林 1000 亩。 涉及 1 行政村、 3 个自然社、 500 余农户。 新建蓄水池 19 口及其管网配套设施建设,涉及全乡 1 个行政村(民兴村)、 3 个自然社。 (二)年度实施计划与进度 根据 三锅乡 实际和灾后重建产业发展的需要,计划 2020 实施完成。 五、营造林技术 (一)树种选择:优良品种核桃、早实品系核桃(香玲、鲁光、元丰、丰辉、辽核等)。 (二)造林地块选择: 海拔 10002200 米,土层中厚,棕壤、黄壤、红壤。 农耕地、宜林荒山荒坡。 初植密度: 4 5 米( 33 株 /亩)。 (三)林地清理:挖大窝植苗造林,大窝规格(长、宽、深) 80 80 80 厘米。 配置方式:品字型配置或线型配置, 规则或不规则定植。 (四)造林及时间要求: 植苗造林、浇水、薄膜覆盖、护栏围护。 5 月前完成地块落实、规划设计; 10 月前完成打塘、回土、施放基肥; 11— 12月完成苗木定植、浇足定根水并覆盖薄膜;次年 2 月前补植。 苗木定植严格按“三埋两踩一提苗”程序实施,嫁接口露出地面。 (五) 配置图式: ⊙ ⊙ ⊙ ⊙ ⊙ ⊙ ⊙ ⊙ (六)抚育管理:定植前每株施放复合肥 公斤、农家肥 40 公斤;每年松土、除草、抚育两次,施肥一次,每次施 公斤复合肥、农家肥50 公斤 /株 ,连续抚育 3 年;经营期按 1 公斤复合肥、 50 公斤农家肥 /株施肥。 (七)种苗: 1— 龄嫁接苗,苗高 35cm 以上,地径 1cm 以上,植株完整、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健壮苗木。 六、投资概算: (一)单位投资概算 根据项目造林实际情况,结合 三锅乡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确定,包括造林、蓄水池(防旱池)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