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贫磁铁矿露天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普通角闪石及副矿物。 ③ 脉岩: 区内岩脉数量较少,主要为大理岩脉( Mb)。 矿床地质 1)矿体特征 本区共发现含磁铁矿化带 4条,分别是 : Fe Fe Fe Fe4 号矿化带。 其中 Fe1 赋存于中元古代小张家口辉石岩体东部的中细粒含磁铁辉石岩中, Fe4赋存于太古界崇礼群涧沟河组 地层中。 Fe1号矿化带长 748m、 Fe2号矿化带长 1050m、 Fe3号矿化带长 800m、 Fe4号矿化带长 270m。 在 Fe1 、Fe4号矿化带上圈定了三个 超贫磁铁矿 体 — Fe1Ⅰ 、 Fe1Ⅱ 和 Fe4Ⅰ 号矿体。 各矿体特征如下: ① Fe1Ⅰ 号超贫磁铁矿体 Fe1Ⅰ 号超贫磁铁矿体 即为 中细粒含磁铁透辉石岩 ,呈 带状分布于岩体的 东 部 ,处在 Fe1号矿赤城县 沃麻坑 超贫磁铁矿 露天 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 15 化带的东北段。 总体 产状倾向 128176。 倾角 60176。 其 南东侧 围岩为 太古界崇礼群片麻 岩, 界线明显;北西侧 围岩为细粒含磁铁透辉石岩,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界线。 Fe1Ⅰ 号矿体由 4条采样地质剖面 和 1个探槽 控制 , 由 北东 至 南西 依次为 TC1 CP1 CP1CP10和 CP11,工程 间距为 100m。 控制 Fe1Ⅰ 号矿体长 度 263m。 其北东端严格受 F1( R5)断裂控制, F1( R5)断裂也正是岩体与地层的分界线,在该段产状近直立。 Fe1Ⅰ 号矿体地表出露宽度 (即 矿体 水平 厚度 )变化较大,厚度为 68m~ 100m,平均。 矿体平均真厚度。 大体呈两端变窄,中间膨大的较规则带状。 由于前人的群采,矿体北东端形成一个采场。 CP14和 CP12两剖面正是这个采场的两个采面。 从 CP14剖面可以看出:矿体垂向出露最深处为 ,沿矿体中心线揭露斜深为。 CP12 剖面:矿体垂向出露最深处为 ,沿矿体中心线揭露斜深为。 并经取样证实,采场底部仍为 超贫磁铁矿体 ,说明矿体仍能向下延伸。 从该剖面垂向所见: 矿体 第四系 埋藏深度 0~ ,风化带深 4m~ 5m,半风化带深 8m~ 10m。 风化带与半风化带之间、半风 化带与基岩之间界线不清晰。 ② Fe1Ⅱ 号超贫磁铁矿体 Fe1Ⅱ 号超贫磁铁矿体 与 Fe1Ⅰ 矿体 同处于 Fe1 号 矿化带,位于 Fe1 号矿化带的南西段,也呈 带状 ,本身岩性及围岩情况与 Fe1Ⅰ 矿体 一致。 总体 产状倾向 128176。 倾角 70176。 Fe1Ⅱ 号矿体 地表 由 3条采样地质剖面 和 2个探槽 控制,由 北东 至 南西 依次为 CP1 CP15(含 WZK1)、 CP1 TC19和 TC111, 深部在 CP15剖面施工一个钻孔 WZK1,工程 间距 100m, 控制长 度 300m。 Fe1Ⅱ 号矿体 向南西方向延伸进入第四系,与片麻岩界线 位置不清。 地表出露宽度 即 矿体 水平 厚度 ,变化不大, ~ ,平均。 矿体平均真厚度。 WZK1 钻孔:直孔,孔深。 风化带深 ,半风化带深 ,二者总深 ;~。 风化带与半风化带之间、半风化带与基岩之间界线不清晰。 ③ Fe4Ⅰ 号超贫磁铁矿体 Fe4Ⅰ 号超贫磁铁矿体 位 于矿区 北 东部,赋存于太古界崇礼群涧沟河组 地层中 , 岩性为 含磁铁斜长角闪岩,呈 大致顺 层 的透镜 状产出。 其顶底板围岩为 榴子角闪透辉片麻岩。 矿 体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吻合,总体 倾向 为 180176。 倾角 70176。 赤城县 沃麻坑 超贫磁铁矿 露天 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 16 本次在 Fe4Ⅰ 号矿体上布设了 3条 采样剖面 ,由西至东依次为: CP4 CP40和 CP41, 剖面 间距为 100m。 控制 Fe4Ⅰ 矿体长度 270m,矿体向两端延伸方向均很快尖灭。 矿体 最大推 深 50m( CP42剖面),另外两个剖面因调整剥采比而上调至推深约 35m。 矿体地表出露宽度 即水平厚度,变化不大, ~ ,平均 水平厚度。 矿体平均真厚度。 矿体出露良好,第四系覆盖厚度 0m~。 风化带或半风化带深约 3m~ 5m,与基岩界线不清晰。 2)矿石质量特征 ① Fe1Ⅰ 和 Fe1Ⅱ 号超贫磁铁矿体 矿石特征 两矿体因处于同一矿化带,属于同一类型矿石,故基本特征均一致。 Fe1Ⅰ和 Fe1Ⅱ 号矿体的矿石自然类型以中细粒块状含磁铁透辉石岩矿石为主,浸染状矿石次之,偶见磁铁矿细条纹矿石。 矿石结构:以中细粒,自形、半自形结构为主 , 镜下见海绵陨铁结构。 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为 主 ,浸染状构造次之,偶见磁铁矿的细条纹构造。 矿石矿物:磁铁矿。 脉石矿物:以透辉石为主, 少见 角闪石、方解石、蛇纹石等。 矿石品位: Fe1Ⅰ 号超贫磁 铁矿体 南西部品位略高于北东部, 矿体平均 %, %。 Fe1Ⅱ 号超贫磁铁矿体 两端品位略高于中部, 矿体平均 %, %。 磁性铁含量特征 :磁性铁 ( mFe) 与全铁 ( TFe ) 之间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 伴生组分 : 有益组分 V2O5含量 %~ %,平均 %; TiO2含量 %~ %,平均 %。 有害组分 S含量 %~ %,平均 %; P含量 %~ %,平均 %。 说明矿石中的有益组分远远达不到伴生有益组分的质 量分数,有害成分未超过炼铁用铁矿石的标准。 物相分析:硅酸铁含量 %~ % ,平均 %;碳酸铁含量 %~ % ,平均 %;硫化铁含量 %~ % ,平均 %;褐铁矿含量 %~ % ,平均 %。 可见,各矿体矿石中存在较弱的碳酸盐化和褐铁矿化,可降低磁性铁的磁性。 但这些矿物本身在矿石中的含量就不大,故矿石中的主要有益组分( TFe、 mFe)在这些矿物中含量很小,主要赋存在磁铁矿中, 总的说来对矿石质量影响不大。 ② Fe4Ⅰ 号超贫磁铁矿体 Fe4Ⅰ 矿体的矿石自然类型 为 中 粗 粒片麻状及块状含磁铁 斜长角闪 岩 矿石。 赤城县 沃麻坑 超贫磁铁矿 露天 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 17 矿石结构:中粗粒状变晶结构。 矿石构造:以片麻状及块状构造为主。 矿物成分:矿石矿物为磁铁矿。 脉石矿物 :普通 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等。 矿石品位 : 本区 Fe4Ⅰ 号超贫磁铁矿体平均品位 %, %。 矿石品位 沿走向和沿倾向变化 趋势 均不明显,无规律可寻。 磁性铁含量特征 :磁性铁 ( mFe) 与全铁 ( TFe ) 之间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 伴生组分 : 有益组分 V2O5含量 %~ %,平均 %; TiO2含量 %~ % ,平均 %。 有害组分 S含量 %~ %,平均 %; P含量 %~ %,平均 %。 说明矿石中的有益组分远远达不到伴生有益组分的质量分数,有害成分未超过炼铁用铁矿石的标准。 物相分析:硅酸铁含量 %~ % ,平均 %;碳酸铁含量 %~ % ,平均 %;硫化铁含量 %~ % ,平均 %;褐铁矿含量 %~ % ,平均 %。 可见,这些矿物本身在矿石中的含量就不大,故矿石中的主要有益组分( TFe、 mFe)在这些矿物中含量很小,主要赋存在磁铁矿中。 3)矿体围岩及夹石 Fe1Ⅰ和 Fe1Ⅱ 号矿体 : 其 南东侧 围岩为 太古界崇礼群片麻 岩, 界线明显;北西侧 围岩为细粒含磁铁透辉石岩,矿体与围岩无明显界线。 围岩蚀变主要有:碳酸盐化、透闪石化、黑云母化、蛇纹石化和阳起石化。 矿体中夹石 与围岩界线极不明显,甚至未发现纯粹的夹石。 Fe4Ⅰ 号矿体 : 其近矿顶底板围岩均为榴子角闪透辉片麻岩。 矿体与围岩能以较为明显的色差和磁性反应相区别,界线较为清晰。 围岩蚀变主要有: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等。 矿体中夹石多为不连续的小薄层和小透镜体, 与围岩界线不明显。 一般单层厚度不大于 2m,厚者可达 3m。 4)矿床成因 Fe1Ⅰ和 Fe1Ⅱ 号矿体矿床成因类型属 超基性 岩型 超贫磁 铁矿床。 Fe4Ⅰ 号矿体 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超贫磁铁矿床。 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为了解矿石的可选性能, 本次设计依据的张家口市地质队在该区开展的普查地质工作, 在Fe1Ⅰ 号矿体 CP12剖面上 , 用剥层法 取 选矿 试验样 1件。 配制矿石试样 2t, 样品具良好的代表性。 运至赤城 县同顺矿业有限公司 选 矿 厂进行选矿实验。 配矿入选平均品位: %。 工艺流程:颚式破碎机破碎 → 经干选 获得磁性铁品位达 25%以赤城县 沃麻坑 超贫磁铁矿 露天 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 18 上粗矿 → 粗磨 → 细磨 (球磨机 磨至 200目达到 80%以上 )→Ⅰ 磁选 → 高频震动筛 →Ⅱ 磁选。 经以上技术加工,获 磁铁品位 mFe64%的铁精粉。 由此可知,精矿产率为 %(铁精粉 100% )。 经取样,尾矿平均品位为 %,与入选 平均 品位 %分析对比得知:选矿回收率为%(见附件 — 赤城县沃麻坑超贫磁铁矿选矿实验报告)。 类比 周边 同类矿山多年的生产实践,结合该矿的实际情况和选矿实验结果 认为:本次选矿试验达到了目的,实验数据可作 为矿山设计建设的参考考依据。 并经类比 初步推断: Fe1Ⅰ 号矿体采矿贫化率为 2%,开采回收率为 95%。 矿石属于酸性、易选矿石。 Fe4Ⅰ 号超贫磁铁矿体 矿床类型及矿石类型与赤城县云州旧站 超贫磁铁 矿相同,矿石自然类型为中粗粒片麻状及块状含磁铁斜长角闪岩 超贫磁铁 矿石。 类比该矿山得知: Fe4Ⅰ 号超贫磁铁矿体精矿产率为 %,选矿回收率为 67%,矿石易选。 采矿贫化率为 5%,开采回收率为 90%。 1)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处中高山区,地形起伏较大,海拔标高 1040m~ , 相对高差约 470m,为侵蚀切割较强烈的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良好。 且矿体圈定标高大多高出 矿区 侵蚀基准面。 本区处于冀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雨量多集中在 7— 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 423mm,故大气降水仅在雨季才较为频繁,且降水量较小。 本区岩性以 辉石岩、 各类片麻岩 、变粒岩 为主, 其本身 为不含水层或弱含水层。 但 岩石内部节理裂隙较发育, 有一定的 第四系覆盖 ,故矿床有裂隙水和孔隙水存在。 孔隙水:主要载体为分选性极差的砾石、砂、砂土及亚砂土等混杂物。 分布于第四系覆盖较厚的地段,其次为地表的残坡积物。 区内基岩出 露良好,第四系残坡积一般 0m~。 其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浅部裂隙水,其涌水量极小。 裂隙水: WZK1 孔中均为其风化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水位埋深 ,水位标高 ,高于矿区侵蚀基准面( 1130m),涌水量极小。 裂隙水受地形和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很大,本区地势较高,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汇水面积均较小,未见裂隙水渗水区或出水点,故涌水量有限。 矿体内部及其附近 未发现较大断裂构造发育 ; 故地下水储存条件较差。 赤城县 沃麻坑 超贫磁铁矿 露天 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 19 本区水系属海河流域北三河水系 红 河支流上游 , 矿区 远离红 河 河床 , 但 在夏季应提防 暴雨引起的 洪 涝灾害的发生 ,做好排水工作。 综合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2)工程地质条件 ① 工程地质岩组 该矿床 两个矿体的 工程地质岩组为辉石岩 、 榴子角闪透辉片麻岩和含磁铁斜长角闪岩。 其中矿体岩性为 中细粒 辉石岩 和 含磁铁斜长角闪岩,顶底板岩性为 细粒 辉石岩 和 榴子角闪透辉片麻岩。 从 CP12剖面垂向所见: 矿体 第四系 埋藏深度 0m~ ,风化带深度 ~ ,半风化带深度 ~。 风化带与半风化带之间、半风化带与基岩之间界线不清晰。 风化带与半风化带岩石 呈散体 — 半散体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差。 WZK1 钻孔见风化带深 ,半风化带深 ,二者总深 ; ~ 为基岩。 风化带与半风化带之间、半风化带与基岩之间界线不清晰。 深部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本身结构较为紧密,岩石强度 Ⅶ — Ⅷ 级。 由于后期构造的影响,岩石内部发育 NW向和 NE向两组节理。 其中 NW向节理发育较强,节理密度一般为 ( 0~ 3) 条 /m,局部达 5条 /m以上,节理长度不大,一般为 ~ ,最大 ;NE向节理发育较弱,一般为 ( 0~ 2) 条 /米。 两组节理排列方式均常常表现为首尾侧列,贯穿性较差。 因此,本 区矿体及其顶底板稳固性较强,属于坚固岩组。 ② 开采边坡稳定性 本区矿体出露于地表,矿体厚大,适合于露天开采。 因本矿床工程地质岩组地表风化层呈半散体结构,深部岩石稳固性虽较强,但后期次生节理发育。 根据一般开采技术条件要求和其它类似矿山的经验,未来矿山露采时 要 确保其边坡的稳定性。 综合分析,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3)环境地质条件 本区未来矿山生产以矿石开采为主,矿山生产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较少。 矿石运至选厂进行加工。 采场和 选厂 应在环境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生产。 矿区距主要农田及居民地较远,生产噪声也不会对 当地居民造成侵害。 因此,矿山生产对周边赤城县 沃麻坑 超贫磁铁矿 露天 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 报告 中钢集团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 20 环境造成的污染不会太大。 矿体附近有较完整的废渣。超贫磁铁矿露天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A1# 线2墩配电设施4 0 0 A1 0 0 0 A4 0 0 A4 0 0 A4 0 0 A1 0 0 A1 0 0 A1 0 0 A1 0 0 A1 0 0 A1 0 0 A6 3 0 A闲置2# 线4 0 0 A闲置3# 线4 0 0 A4# 线2 2 5 A5# 线2 2 5 A6# 线7# 线8# 线4 0 0 A闲置4 0 0 A闲置vv70ccx6500A
轴重、轮压、轮胎接地面积,与标准车的要求相差不应超过表 1 规定的值。 如有不符,应适当调整。 弯沉仪的组成 : 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 弯沉仪长度有两种:一种 ,前后臂分别为 ;另一种加长的弯沉仪长 ,前后臂分别为 和。 当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上测定时,宜采用长度为 ,并采用 BZZ100标准车。 这是因为随着公路路面刚度提高,弯沉仪影响半径也越来越大。 弯沉测试频 率
量管理工作; g)对有严重质量事故隐患,限期不能得到整改的,有权决定停止施工,并及时上报; h)参加有关施工质量工作会议及各类质量安全检查,负责与当地质监部门的业务联系; i) 发生质量事故应按规定程序上报,参加质量事故分析,按 “ 四不放过 ” 原则参与质量事故处理和检查补救措施的落实 . 14 安全员安全生产职责 a)参加本队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高中度风险及其危险源的确定
3。 66 电 气 安 全 66 第 十 一 章 消 防 67 建筑 物耐火等级 、防雷等级 67 消 防 给 水 设 计 67 第 十 二 章 节 约 能 源 68 第 十 三 章 筹 建 进 度 69 1 3 . 1 筹 建 进 度 69 第十四章 投 资 估 算 和 资 金 筹 措 70 1 4 . 1 投 资 估 算 70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73 第 十 五 章 财 务 分 析 74
.............................................61 降低水化热质量保证措施 .............................................................................................................62 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 .................
0、 1∶ 1∶ 1∶ 50)、微波时间( 60、 80、 100、120 s)、微波功率( 1 280、 460、 59 700 W)、水浴温度( 50、 60、 70、 80、90 ℃)、水浴时间( 、 、 、 、 h)等对车前草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 L9 (34 )正交试验,并进行试验验证。 常规提取法与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比较 [9] 取车前草干粉末 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