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规模化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小龙虾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占总体的 16% — 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 0?2%,虾肉内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要高于其它食品。 另外,小龙 虾还可以入药,能化痰止咳,促进手术后的伤口生肌愈合。 小龙虾抗病力强、杂食、便于养殖,因而备受人们青睐。 小龙虾食量小,管理简单, 7 其总体效益是养殖其他品种的 2 倍。 随着我国人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保健型肉类食品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基于此,小龙虾殖将商机无限。 生活、饮食习性 生存水体及水质要求 螫虾的适应能力很强,从调查情况看,无论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均能生存,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存活。 龙虾对水体溶氧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不但可以爬上岸来,而且可以借助水中的飘浮植物或水草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利用身体一侧的鳃呼吸以维持生存。 为了测定龙虾对水体溶氧的临界值,我们在实验室用水族箱作了实验, 40cm的水族箱放水深 25cm。 水中没有龙虾能够附着的飘浮物,放人龙虾后让其逐渐消耗水体溶氧,当水族箱中龙虾因缺氧死亡率达到 73%时,测定水中溶氧为 0. 67 毫克/升。 食性 龙虾的食性很杂,各种鲜嫩的水草、水体中的底栖动物、软体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及各种鱼、虾的尸体及同类尸体都是龙虾的喜食饵料,对人工投喂的饲料也很喜食。 在生长旺季,池塘下风处浮游植物很多的水 表面,能够观察到龙虾将口器置于水平面处用两只大螯不停划动水将水面藻类送人口中的现象,表明螯虾甚至能够利用水中藻类。 掘洞习性 掘洞深度与速度 龙虾掘洞的深度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 据我们对 35 例克氏龙 8 虾洞穴的实地测量,大多数洞穴的深度在 50~ 80厘米,约占测量洞穴的 70%左右,部分洞穴的 深度超过 1 米,我们测量到最长的一处洞穴达 2. 1 米。 通常,横向平面走向的龙虾洞穴才有超过 1 米以上深度的可能,而垂直纵深向下的洞穴一般都比较浅。 龙虾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人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尤为明显。 我们在大丰龙虾试验地中,放人龙虾经一夜后观察,在砂质土壤条件下,大部分龙虾所掘的新洞深度超过 30厘米。 龙虾洞穴的位置 龙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较多,但这种选择常因水位的变化而使洞口高出或低于水平面,故而一般在水面上下 20厘米处龙虾洞口最多。 但龙虾掘洞的位置选择并不很严格,在我 们试验基地,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浅水区的池底部都有龙虾洞穴。 生存环境对龙虾掘洞的影响 水体底质条件对龙虾掘洞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底质有机质缺乏的砂质土,龙虾打洞现象较多,而硬质土打洞较少。 在水质较肥,底层淤泥较多,有机质丰富的条件下,龙虾洞穴明显减少。 但是,无论在何种生存环境中,在繁殖季节龙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 生育、繁殖 龙虾的交配季节一般在 4 月下旬到 7 月,群体交配的高峰期在 5 月。 交配时,雌虾仰卧水底,雄虾位其上以螯足钳住雌虾前螯,步足抱住雌虾将交接器插入雌 体。 交配时间 10~ 30分钟。 我们在实验里和市场最早观察到抱卵虾为 5 月 28 日和 6 月 4 日, 8 月份以后雌虾群体开始大量抱卵, 9月以后就有稚虾孵出。 稚虾孵出后,全部附于母体的腹部泳游足上,在母 9 体的保护下完成幼体阶段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们在大丰市望龙港的龙虾养殖区经 9 月、 11 月、 12 月三次挖洞取样观察,在母体的腹部泳游足上都附有生长到不同阶段的龙虾幼虾,其中最大的龙虾幼体体长已达 1. O~ 1. 1厘米。 可以推断,从第一年初秋龙虾稚虾孵出后,龙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都是附生于母体腹部,到第二年春季才离开母体生活。 克氏 龙虾这种繁育后代的方式,保证了后代很高的成活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