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类型的多样化,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等来维持和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 :景观生态学用于城市景观规划,特别强调维持与恢复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即维护城市中残遗绿色斑块,湿地自然斑块之间的空间联系。 这些空间联系的主要结构是廊道,如水 系廊道等。 :所谓生态位,即物种在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时间与空间中的地位。 龙潭公园设计充分考虑系统构成植物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配置选择植物群落。 :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上看,龙潭公园即是一个特定的景观生态系统, 以水体为核心,山水结合,植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多种单一生态系统与各种景观要素。 为此,应对其进行优化。 ,将设计重点定位为道路观赏性景观绿化设计,突出龙潭阁的景观性及四周行车面的观赏性。 因其处于淦河四期范围之内,为避免功能重复,浪费资源,在具 体景观设计上以植物景观表现为主,辅以少量的园林道路,以达到生态自然、节约美观的目的。 可行性研究 报 告 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15 1.《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020年最新; 2.《城市容貌标准》 (GB504492020); 3.《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 100号令); 4.《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4202020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CJJ/T852020); 6.《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DB11/T212— 2020) 7.《 城市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 DB11 T2112020)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20) 9.《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 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11.《喷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500852020)。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 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公园可行性研究 报 告 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16 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 ,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 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②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内容和规模 ,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 全园面积不宜小于 10h ㎡。 容量计算 ,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理的依据。 : C= A/Am 式中 C—— 公园游人容量(人) A—— 公园总面积( ㎡ ) Am—— 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 /人) 、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 60 ㎡ 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 30 ㎡ 为宜;近期公共绿地人均指标低的城市 ,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可酌情降低,但最低游人人均占有公园的陆地面积不得低于 15v。 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 100 ㎡。 布局 可行性研究 报 告 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17 ,应根据公园性质和现状条件,确定各分区的 规模及特色。 ,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公园内部布局要求,确定游人主、次和专用出入口的位置;需要设置出入口内外集散广场、停车场、自行车存车处者,应确定其规模要求。 ,应根据公园的规模、各分区的活动内容、游人容量和管理需要,确定园路的路线、分类分级和园桥、铺装场地的位置和特色要求。 ,宜在 200~ 380m/㎡ 之间。 ,易于识别方向。 游人大量集中地区的园路要做到明显、通畅、便于集散。 通行养护管理机械的园路宽度应与机具 、车辆相适应 .通向建筑集中地区的园路应有环行路或回车场地 .生产管理专用路不宜与主要游览路交叉。 ,应根据水源和现状地形等条件,确定园中河湖水系的水量、水位、流向;水闸或水井、泵房的位置;各类水体的形状和使用要求。 游船水面应按船的类型提出水深要求和码头位置;观赏水面应确定各种水生植物的种植范围和不同的水深要求。 ,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状况、园外的环境特征、园内的立地条件,结合景观构想、防护功能要求和当地居民游赏习惯确定,应做到充分绿化和满足多种游憩及审美 的要求。 ,应根据功能和景观要求及市政设施条件等,确定各类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和空间关系,并提出平面形式和出入口位置。 ,应隐蔽又方便使用。 、电、燃气等线路布置 ,不得破坏景观,同时应符可行性研究 报 告 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18 合安全、卫生、节约和便于维修的要求。 电气、上下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垃圾存放场及处理设施应设在隐蔽地带。 ,必须设置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避开主要景点和游人密集活动区; ②不得影响原有树木的生长,对计划新栽的树木,应 提出解决树木和架空线路矛盾的措施。 ,不得设置餐厅及集中的服务设施。 竖向控制 容,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提出主要景物的高程及对其周围地形的要求,地形标高还必须适应拟保留的现状物和地表水的排放。 :山顶;最高水位、常水位、最低水位;水底;驳岸顶部;园路主要转折点、交叉点和变坡点;主要建筑的底层和室外地坪;各出入口内、外地面。 地下工程管线及地下构筑物的埋深。 园内外佳景的相互因借观赏点 的地面高程。 现状处理 、水体、建筑物、构筑物、植物、地上或地下管线和工程设施,必须进行调查,作出评价,提出处理意见。 时,应提出对原有物的保护措施和施工要求。 ,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地形设计 一、一般规定。 可行性研究 报 告 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19 25%。 差或大面积填方地段的设计标高,应计入当地土壤的自然沉降系数。 ,应采取护坡、固土或防冲刷的工程措施。 ,应设计地下排水管沟。 ,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地表排水。 、湖最高水位,必须保证重要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动物笼舍不被水淹。 三、水体外缘 、构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水体的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及闸门的标高,应保 证适宜的水位和泄洪、清淤的需要; ②下游标高较高至使排水不畅时,应提出解决的措施; ③非观赏型水工设施应结合造景采取隐蔽措施。 ,不得大于 ,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 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 水深不得大于。 ,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 一、园路 可行性研究 报 告 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20 ,确定路宽、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线形 以及路面结构。 45 的规定。 园路宽度( m) 表 45 园路级别 陆地面积( h ㎡ ) 2 2~ 10 10~ 50 50 主路 ~ ~ ~ ~ 支路 ~ ~ ~ ~ 小路 ~ ~ ~ ~ : ①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②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 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③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8%,横坡宜小于 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 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 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 12%,超过 12%应作防滑处理。 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 36%。 ,纵坡宜小于 18%。 纵坡超过 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 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 ,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 2 级,坡度大于 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拦设施。 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 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拦设施。 可行性研究 报 告 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21。 面层材料应与公园风格相协调,并宜与城市车行路有所区别。 ,其宽度及坡度的设计应符合 《 无障碍设计规范 》 (GB507632020)中的有关规定。 : ①总宽度符合表 45 的规定; 公园游人出入口总宽度下限( m/万人) 表 45 游人人均在园停留时 售票公园 不售票公园 4h 1~ 4h 1h 注:单位“万人”指公园游人容量。 ②单个出入口最小宽度 ; ③举行大规模活动的公园,应另设安全门。 二、铺装场地 ,确定各种铺装场地的面积。 铺装场地应根据集散、活动、演出、赏景、休憩等使用功能要求作出不同设计。 三、园桥 根据公园总体设计确定通行、通航所需尺度并提出造景、观景等项具体要求。 ,应同时考虑管道的隐蔽、安全、维修等问题。 ,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 — 10可行性研究 报 告 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22 级计算。 ,桥面人群荷载按 ㎡ 计算。 种植设计 一、一般规定。 建筑物的墙体、构筑物可布置垂直绿化。 分布的要求为根据。 ,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当地适生种类; ②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其根系发展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生长; ③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依照墙体附着情况确定; ④具有相应抗性的种类; ⑤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 ⑥改善栽植地条件后可以正常生长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种类。 二、游人集中场所 : ①在游人活动范围内宜选用大规格苗木; ②严禁选用危及游人生命安全的有毒植物; ③不应选用在游人正常活动范围内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刺 状以及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种类; ④不宜选用挥发物或花粉能引起明显过敏反应的种类。 可行性研究 报 告 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23 ,应考虑交通安全视距和人流通行,场地内的树木枝下净空应大于。 建筑物及其他设施设计 一、建筑物 、朝向、高度、体量、空间组合、造型、材料、色彩及其使用功能,应符合公园总体设计的要求。 、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他造园要素统一协调; ②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③游 人通行量较多的建筑室外台阶宽度不宜小于 ;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30c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16cm;台阶踏步数不少于 2 级。 侧方高差大于 ,设护拦设施; ④建筑内部和外缘,凡游人正常活动范围边缘临空高差大于 处,均设护拦设施,其高度应大于 ;高差较大处可适当提高 ,但不宜大于 ; ⑤有吊顶的亭、廊、敞厅,吊顶采用防潮材料; ⑥亭、廊、花架、敞厅等供游人坐憩之处,不采用粗糙饰面材料,也不采用易刮伤肌肤和衣物的构造。 、休憩建筑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 ;亭、廊、花架、敞厅 等的楣子高度应考虑游人通过或赏景的要求。 ,其体量和烟囱高度应按不破坏景观和环境的原则严格控制;管理建筑不宜超过 2 层。 5.“三废”处理必须与建筑同时设计,不得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 ,应符合 《 无障碍设计规范 》可行性研究 报 告 龙潭公园建设工程项目 24 (GB507632020)的规定。 二、驳岸与山石 形、竖向控制点、水位和流速进行设计。 : ①寒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