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大酒店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云梦山组:中部及以上为紫色、灰褐、灰白色中层至厚层粗粒石英砂岩,呈现 条带状构造。 具 有波痕、龟裂及交错层理;底部为灰白、暗紫、灰褐色硅铁质胶结的石英砾岩。 本组厚 190— 390 米。 百草坪组: 以 紫红、 砂质页岩和鲜红色页岩 为主。 其中 夹石英砂岩, 并含有砾石粗粒石英砂岩和钙质砂岩。 岩石具有鲜红色这一特征。 本组 岩石 岩性沿走向 的 变化较大,厚度 约 为 141— 170 米。 北大尖组: 其 上部为浅黄褐色 、灰白 中厚层中粒 的石英砂岩。 在局部内 含有透镜状 的 白云质灰岩砾 岩。 下部为浅黄褐色、灰黄色 、灰的 中厚层中粒石英砂岩。 本组 岩石 岩性沿走向变化 也 较大,表现在从东南向西北 砂质成分逐渐增加。 厚度变化大。 河南 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收集 12 震旦系 上统 崔庄组: 其 中部 及以上 为灰绿、紫红、灰黄等杂色砂质页岩 的夹薄层粉砂岩或细砂岩。 局部夹有透镜状赤铁矿及泥质灰岩;下部为灰褐、灰白色石英砂岩。 本组厚度 160— 295 米。 三教堂组: 主体分布为 淡红、灰白色中厚层 的 石英砂岩, 其下部有铁质锈斑, 波痕及交错层理 的现象。 本组一般厚 50— 100 米。 洛峪口组: 其 上部为淡红 色 的厚层白云质灰岩。 常含泥质条带或燧石团块,其中常常夹带有 紫红色 的 砂质页岩或乳白色 的白云岩,部分地区还存在有 层间砾岩,灰岩以淡红色风化面 且具有网纹状结构的 特征; 其 下部 常为 为灰绿色砂质页岩,可作为标志层。 本组 的 厚度约为 150— 250 米。 罗圈组: 其 上部 是 灰绿、紫红色页岩及粉砂质页岩、夹薄层细砂岩;下部 为 灰黄、黄绿、紫褐等杂色泥砂质砾岩。 本组 的厚度变化极为明显 ,最薄 14 米,厚可达 362 米。 寒武系 下统 辛集组: 其 上部 为 紫红色 或 深灰色含磷砂岩、含磷白云岩及铁质泥灰岩;下部 浅红、蓝灰色含磷粉砂岩、含磷砂砾及结核状磷块岩。 本组厚度 20— 75 米。 朱砂洞组: 其 上部为深灰色 的 厚层豹皮状灰岩 以 及白云质灰岩;其 下部 则为泥质灰岩和 灰岩。 本组厚度 20— 150 米。 馒头组: 本组 以灰黄、泥质灰岩 于紫红色泥灰岩 为主。 其中含有 砂质页岩、钙质砂岩和薄层灰岩。 本组厚 52— 84 米。 寒武系 中统 毛庄组: 本组主体以紫红色含云母砂质页岩为主。 其中含 粉砂质、泥质条带灰岩或鲕状灰岩。 本组厚 77— 200 米。 徐庄组: 本组 上部为深灰色含 泥质条带灰岩。 其中含紫红、黄绿色砂质页岩。 其下部以紫红色砂质页岩为主,其中含有 粉砂质、海绿石砂岩及薄层灰岩和鲕状灰岩。 本组厚 110— 200 米。 张夏组: 本组以灰、深灰色厚层鲕状灰岩为主。 其中含泥质条带,偶尔 夹致密灰岩,局部 地区有豆状灰岩。 本组产溶剂灰岩、水泥灰岩矿床。 厚 49— 130 米。 寒武系 上统 崮山组: 本组以 深灰、灰白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白云质灰岩 为主。 局部 地区 夹竹叶状灰岩及燧石团块。 本组产熔剂白云岩矿床。 河南 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收集 13 本组厚 100— 280 米。 石炭系 下及中统 本溪群及太原群: 其 上部为页岩、砂岩、灰岩互层。 含煤,一般 3— 6 层。 下部为黄绿、灰黄、灰白色铝土页岩,其中 夹透镜状山西式铁矿及中层至厚层铝土矿。 两群厚度在宜阳庙沟 28 米,临汝黑龙庙60 米等。 二叠系 下统 山西组: 本组 以黑色炭质页岩,灰白色铝土页岩,灰白色粉砂岩、砂质粘土岩为主。 其上部夹薄层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具有交错层理,含菱铁矿结核。 产煤 1— 4 层,煤层厚度一般较大可采。 本组厚度 10— 50 米。 下石盒子组: 本组 为灰黄、灰白砂质页岩及斑块页岩,含劣质煤层。 本组 最小 厚 度在宜阳庙沟 约 为 40 米, 最大厚度位于 临汝平和店100 米。 二叠系 上统 上石盒子组 上段:灰白色巨厚层中粒及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灰黄绿和紫红色砂质页岩、页岩及砂岩,具交错层理。 底部具灰白、紫红色透镜状砾岩。 砾石成分为长石石英砂岩。 砾径大小不等。 本段厚度宜阳南门为 200 米,临汝严和店为 170 米,宜阳庙沟为 140 米。 下段:黄绿、黄棕色砂质页岩、斑块页岩与黄绿、褐黄色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构成 其 六个主要 的 旋回。 共七个煤组 含煤数十层。 本段富含植物,厚度 110— 550 米。 石千峰组:分布于平顶山北部。 分上下两段。 上段:紫红色钙质粉砂岩与中细粒砂岩互层,夹紫红色钙质页岩、页岩和钙质砂岩及透镜状灰岩和透镜状钙质砾岩。 砂岩具有斜交层理、波痕、泥裂。 宜阳庙沟所见厚度 360 米。 下段:上部为紫红色厚层至中层石英砂岩。 中部为紫红色及黄绿色砂岩、粉砂岩、页岩互层。 下部为紫红和黄绿色钙质粉砂岩、钙质页岩、夹砂岩及透镜状灰岩和砾岩,砂岩具单向斜交层理及波痕和泥裂。 宜阳南天门所见厚度 200 米,庙沟 190 米。 三叠系 中至下统 二马营群:紫红及黄绿色砂岩、钙质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钙质页岩成互层出现。 砂岩中斜交层理发育。 厚 600 米。 河南 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收集 14 三叠系 上统 油房庄组 上段:黄绿及灰绿色砂岩、页岩与砂质页岩互层,夹炭质页岩和透镜状泥灰岩,含植物,厚 215— 430 米。 下段:黄绿及紫红色砂岩、页岩、砂质页岩与粉砂岩互层,夹炭质页岩及透镜状泥灰岩。 含植物。 厚 260 米。 侏罗系 灰白、灰黄色钙质粉砂岩、灰黑色页岩夹薄层煤层,煤层多呈透镜体状,顶部为砂岩,底部为砾岩,局部夹绢云母钙质 砂岩透镜体。 不整合与寒武系之上。 厚 67 米。 白垩系 上部灰白及紫红色相间的凝灰岩夹透镜状砾岩,向下变紫红色砾岩,厚 872 米。 下部灰白及紫红色相间的凝灰岩,靠底部有不稳定砾岩,厚 855 米。 本系不整合于石炭系及古生界之上。 下第三系 陈宅沟组:紫红色铁泥质钙质砂砾岩夹砂质泥岩、页岩。 本组厚70— 500 米。 蟒川组:上部为红色砂质粘土页岩与青灰、灰白色砂砾岩互层;中部为红色砂质粘土页岩夹青灰色砂岩、砾岩和炭质页岩,含植物化石碎片;下部为红色砂 质粘土页岩夹淡红、红色砂砾岩和泥灰岩。 本组厚度变化大,宜阳路庄仅 100 米,汝阳郭家洼 1200 米。 石台街组:红色砂质页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夹红色钙质铁泥质胶结的砾岩。 本组在临汝石台街所见厚 834 米,伊川高凹 484 米。 上第三系 洛阳组:上部为棕红、浅棕红色砂质泥岩夹泥灰岩及砂砾岩;中部为浅红、棕红、暗紫红、橙黄等杂色砂质泥岩和泥质砂岩,夹泥灰岩及透镜状砂砾岩,砂质泥岩和泥质中富含钙质结核,前者并具灰绿色斑块和条纹。 本组伊川一带厚 19— 54 米,新安小王沟 83 米。 大营组:紫灰色辉石安山岩,黑云辉石角闪安山岩、凝灰岩组成,见于宝丰大营,马道地区。 本组厚 120 米。 第四系 下更新统 大安组:出露与汝阳大安、蔡店等地。 有灰及深灰色橄榄玄武岩、辉石橄榄玄武岩、橄榄玻璃玄武岩等组成。 具气孔构造。 本组厚度在汝阳,马坡为 25 米,杜康村 12 米,白村 4 米等,最大厚的 118 米。 第四系 中更新统 河南 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收集 15 冲积层:见于洛河、汝河、伊河、沙河两侧,宝丰、平顶山有零星分布。 构成三级阶地。 为棕黄、褐黄色黄土状砂质粘土与红色亚粘土互层,夹透镜状砂砾 层、富含钙质结核。 第四系 上更新统 冲积层:见于洛河、汝河、伊河等地,组成二级阶地。 以灰黄色砂质粘土为主,夹 2— 4 层棕红色和红褐色亚粘土,到具透镜状沙砾层。 层厚 2— 17 米。 第四系 全新统 见于洛河、汝河、伊河、沙河两侧,构成河漫滩和一级阶地。 河漫滩主要有粉砂、细砂、砾石和亚砂土组成;阶地则以黄褐、灰黄、棕灰色亚砂土为主。 间夹灰黑、棕灰色亚粘土带,底部夹透镜状沙砾层。 厚 5— 20 米。 煤层厚度及埋深 目标地区 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 系山西组、下石盒子 组和上石盒子组,其中主要可采煤层共 有 10 层煤,累厚 15m 以上。 分为丙、丁、戊、己、庚组煤, 丙组煤层 丙 3 煤层为本组主要可采煤,厚度 为 ~ ,结构简单,属 不稳定煤层。 到目前为止,平煤一矿、二矿均未开采本组煤。 丁组煤层 丁 丁 6 煤层为本组主要可采煤层,丁 5 煤层 与 丙 3 煤层相距 84m, 厚度 ~ ,局部有一层夹矸, 但好在煤层结构简单, 属 于 较稳定煤层。 丁 6 煤层 与 丁 5 煤层 相距 ,厚度 ~ , 该煤层 沉积稳定,发育良 好,结构较简单 ,具有夹矸 1~ 4 层,属稳定煤层。 戊组煤层 戊组煤层 发育 良好 好,厚度大,戊 戊 戊 10 为井田内主采煤层,其机构较为复杂 ,普遍 出现分叉合并现象,由 戊 8河南 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收集 16 戊 9戊 8戊 戊 戊 10 等多种组合形式, 目标区域附近以戊 810 煤合层形式分布。 煤层向东 北、西南 三个 方向逐渐分层为戊 8戊 10 煤层直至戊 戊 戊 10 三层 煤层;向北方向 则 分层为戊 戊 910 煤层和 戊 戊 戊 10 三 层煤层。 戊 810 煤层 与 丁 6 煤层 相距 80m,戊 810 煤层厚度 ~, 其中 含 3~ 7 层 夹矸 , 煤层层位和厚度 比较 稳定,沉积连续性 较好,属于 稳定煤层。 己组煤层 本组 含 己 1己 1己 17 三层 煤层。 己组煤层在本区发育不好,均 属于 不稳定 的 煤层, 并且 煤层厚度变化 较大 大,在井田 存在 内分叉合并现象 ,包括 己 1己 151己 1己 161己 17 煤层五种 类型 存在。 龙源大酒店 附近 的己组煤分布方式为独立煤层 ,己 15 煤层 与 戊 10 煤层 相距 157m,厚度 ~ ,属不稳定煤层。 己 16 煤层,厚度 ~ ,属 于 不稳定煤层。 己 17 煤层,厚度 ~ , 属于 不稳定煤层。 庚组煤层 庚 20 煤层上距己 17 煤层 57m,厚度 ~ ,属较稳定煤层。 构造 平顶山市 的大地构造 处于华北陆块南缘, 其地层发育较为完全 ,岩浆活动 较为 频繁,地质构造 相当 复杂, 其 矿产资源 十分 丰富。 平顶山市发育的三条主要断裂 于 晚白垩世经历了向北东方向的逆冲推覆。 背孜 — 鲁山断裂对煤田 具有严重的 破坏作 用, 并且 对盐矿 具有一定的 控制作用;车村 — 下汤断裂 则 对 市区内的 温泉起 到可一定的 促进作用,控制萤石矿形成;二郎庙 — 黄土岭断裂促进金矿化,控制滑石矿生成。 平顶山地区位于黄 — 淮河冲积 的平原西部,属于河南省的重要经济区 , 平顶山市在 地貌上属于山前隆起与冲积平原 想 结合 的 部位,同时也是淮河水系 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晚新世以来 地壳不均衡性差异 的 升降 对其产生可一定的 影响,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成因 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河南 城建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二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收集 17 组合。 在以往的 科学研究中, 我们更多的是 注重成因类型的探讨, 所以 将其划分为冲积、冲洪积、冰积等类型。 但是 本地 实地情况, 根据不 同 类型沉积 之间 的相互 接触关系、地貌、形成时代、孢粉组合及形成 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