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河岩水库水文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能 最 大 洪 水( PMF) 或 10000~ 5000 300~ 100 2020 ~1000 2 500~ 100 2020~ 1000 5000~ 2020 100~ 50 1000 ~300 3 100~ 50 1000~ 500 2020~ 1000 50~ 20 300 ~100 4 50~ 30 500~ 200 1000~ 300 20~ 10 100~ 50 5 30~ 20 200~ 100 300~ 200 10 50~ 20 由库容曲线 分析得该水库的库容大于 10 亿 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枢纽等别》确定该水库的工程规模为大( 1)型,因此,可选设计标准为 1000年一遇(即设计保证率为 %),把校核标准为10000一遇(校核标准为 %) 、设计洪量 水文水利计算 课程设计 16 1 统一样本法计算原理 将实测一般洪水系列与特大值系列共同组成一个不连续系列作为代表总体的样本,不连续系列的各项可在调查期限 N年内统一排位。 特大洪水的经验频率为: PM= ( M=1, 2,… a) 一般洪水的经验频率为: Pm=PMa+(1PMa) (m=l+1,l+2, …, n) 式中 N:调查及实测(包括空位)的总年数 n:连续实测期 a,l:共有 a次特大洪水,其中有 l次发生在实测期 2 由统一样本法计算经验频率 洪水经验频率计算表 调查考证或实测期 系列年数 洪水 排位 统一样本法 P(%) N n 年份 流量 Q(m3/s) 调查考证期N1(16801979) 300 1788 大于 17800 大于 18158 1 1969 18158 2 1883 17800 3 调查考证期 N2( 17801979) 200 1788 大于 15000 1 已抽到 N1中排序 1969 18158 2 已抽到 N1中排序 1883 17800 3 已抽到 N1中排序 1935 15000 5 调查考证期 N3( 19201979) 60 1969 大于 13000 1 已抽到 N2中排序 1935 2 已抽到 N2中排序 1920 13640 3 实测期 n( 19511979) 29 1969 314013000 18158 1 已抽到 N1中排序 1977 12201 2 1971 11721 3 1963 11500 4 1955 10620 5 1968 10472 6 1956 10200 7 1979 9088 8 1952 8800 9 1967 8400 10 1975 8031 11 1962 8010 12 1976 7983 13 1958 7960 14 水文水利计算 课程设计 17 1954 7810 15 1951 6380 16 1970 6283 17 1960 6230 18 1972 6081 19 1973 6081 20 1974 5880 21 1978 5754 22 1964 5460 23 1953 5260 24 1966 5150 25 1965 4850 26 1957 4720 27 1959 3370 28 1961 3140 29 3 求设计洪峰、校核洪峰的试线过程如下: 经验频率计算表 年 (月/日 )份 水(流 )量 Y 序号 n Xi 大→小 模比系数Ki=Xi/(X/n) Ki1 (Ki1)^2 (Ki1)^3 P=m/(n+1)*100% 至P=50%处的水平距离 X 合计 225593 29 225593 29 1951 6380 1 18158 1952 8800 2 12201 1953 5260 3 11721 1954 7810 4 11500 1955 10620 5 10620 1956 10200 6 10472 1957 4720 7 10200 水文水利计算 课程设计 18 1958 7960 8 9088 1959 3370 9 8800 1960 6230 10 8400 1961 3140 11 8031 1962 8010 12 8010 1963 11500 13 7983 1964 5460 14 7960 1965 4850 15 7810 1966 5150 16 6380 1967 8400 17 6283 1968 10472 18 6230 1969 18158 19 6081 1970 6283 20 6081 1971 11721 21 5880 1972 6081 22 5754 1973 6081 23 5460 1974 5880 24 5260 1975 8031 25 5150 1976 7983 26 4850 1977 12201 27 4720 1978 5754 28 3370 1979 9088 29 3140 水文水利计算 课程设计 19 特大值频率计算表 P(%) 至 P=50%处的水平距离 X Y 18158 17800 15000 13640 计算值 一 二 均值 X=∑ Xi/n 取值 变差系数 Cv 取值 偏态系数 Cs 取值 水文水利计算 课程设计 20 PⅢ理论曲线 频率 % 至 P=50%水平距离 X Cs φ p 一 φ p Cv 2 Kp=φp*Cv+1 Cs 1 Xp=Kp*X 20221.2 17487.9 16619.5 16025.0 15452.7 14483.2 13543.3 12129.8 10965.4 9680.13 7484.58 5957.57 4726.58 4114.79 3063.89 二 φ p Cv 1 Kp=φp*Cv+1 Cs Xp=Kp*X 27147.5 22406.4 20984.1 20207.5 19024.4 17317.7 15958.5 13682.8 11881.2 10079.6 7266.57 5464.96 4042.64 3568.53 2841.56 水文水利计算 课程设计 21 水文水利计算 课程设计 22 经过调整 Cv, Cs值对比发现 Cv=, Cs= 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等级和防洪标准并对比经计算表和洪峰流量频率曲线图: 取 %设计洪水流量 21000m3/s,相应的重现期为 1000年; 取 %校核洪水流量 27000m3/s,相应的重现期为 10000年。 求 24h设计洪量、校核洪量 24h洪量仍使用统一样本法计算,计算所得结果和相应的洪峰流量所对应的频率相同。 试线过程如下: 年 (月/日 )份 水 (流 )量Y 序号 n Xi 大→小 模比系数Ki=Xi/(X/n) Ki1 (Ki1)^2 (Ki1)^3 P=m/(n+1)*100% 至P=50%处的水平距离 X 合计 29 29 1951 1 1952 2 1953 3 1954 4 1955 5 1956 6 1957 7 1958 8 1959 9 1960 10 1961 11 1962 12 1963 13 1964 14 1965 15 1966 16 1967 17 1968 18 1969 19 1970 20 1971 21 1972 22 1973 23 1974 24 1975 25 1976 26 水文水利计算 课程设计 23 1977 27 1978 28 1979 29 特大值频率计算表 P(%) 至 P=50%处的水平距离 X Y 5 2 计算值 一 二 均值 X=∑ Xi/n 取值 变差系数 Cv 取值 偏态系数 Cs 取值 水文水利计算 课程设计 24 PⅢ理论曲线 频率 % 至 P=50%水平距离 X Cs φ p 一 φ p Cv Kp=φ p*Cv+1 Cs Xp=Kp*X 二 φ p。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