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科尔沁旗万亩人工种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项目建设地点 根据阿旗自然植被特点和选择原则,项目拟选择地点为:巴拉奇如德苏木、赛罕塔拉苏木、坤都镇、罕苏木苏木四个苏木镇。 四、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 2020 年一年。 五、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阿鲁科尔沁旗草原生态建设保护总体规划,针对阿旗草原生态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恢复草原植被为核心,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生产生活质量为目标,采用适用技术,选立地条件优越的地块,建立人工草地,增强饲草供给能力,缓和天然草场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原则 发展生态效益型畜牧业,培育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生产力。 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和规模。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科技为支撑,综合运用科学技术措施,“三效 ”统一。 — 6— 坚持草原建设与保护并重,保护建设利用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建设,建立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建设规模与内容 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总规模为 1 万亩。 项目区共建人工草地 1万亩,主要种植优质的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如:紫花苜蓿、杂花苜蓿、羊草、披碱草、无芒雀麦、冻草、沙打旺、草木樨、柠条等。 技术方案 地块选择 选择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较肥沃,土层厚度不小于 30厘米,适于机械化作业的地段。 整地 土地要深翻,一般厚度为 20— 25 厘米,精耱细耙,使地面平整、松软。 施肥 播前施用基肥,应以腐熟好的有机肥深施,每亩约施10002020 公斤。 选种 牧草种子质量标准二级以上,种子纯度不低于 90%,净度不低于 80%,发芽率达 70%以上。 用本地引种试验成功的品— 7— 种,购种时种子检验证、检疫证、合格证三证齐全。 种子处理 禾本科牧草种子多有芒,经去芒、风选后,进行包衣处理。 播种 一般采用夏播,即 5— 7 月份播种,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5%以上即可播种。 种子播量为每亩 — 3 公斤左右,播深1— 3 厘米,适度镇压。 通常采用条播、撒播、 混播法,禾本科牧草行距 20— 30 厘米,豆科牧草行距 30— 40 厘米,混播组合的比例可因地制宜。 田间管理 精耕细作,消除田间杂草,定期施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适时刈割。 网围栏 围栏标准为 7 道钢丝网围栏,上边一道刺铁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