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垫片级进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侧刃孔。 ②冲裁。 ③冲裁。 ④冲裁。 ⑤冲裁。 ⑥弯曲。 ⑦弯曲。 ⑧切断 ,如图 25 所示 ,材料利用率约为 %。 因制件在一侧弯曲 ,故采用单侧载体。 制件在条料上横排 ,缩小了步距 ,减小了模具工作面积 ,因冲裁凸模设计分布较分散 ,也不会出现因步距缩小而产生干涉。 图 25 铰链垫片单排横排横连单侧载体排样图 (2)采用单排纵排横连双侧载体排列 ,共有 6 个工位 :①冲导正销孔、侧刃孔。 ②冲裁。 ③冲裁。 ④弯曲。 ⑤弯曲。 ⑥切断 ,如图 26 所示 ,材料利用率约 %。 较低。 由于此方案增 大了步距 ,不利于材料稳定送进。 制件二次向下弯曲 ,若材料抬起送进 ,弯曲高度较高 ,设计较困难。 若将凹模送进方向开设躲避槽 ,使材料直 图 26 铰链垫片单排纵排横连单侧载体排样图 第二章 模具的工艺计算 9 接送进 ,但最后工位没有用于制件分离的基准面 ,再加上此方案材料利用率较低,故采用此纵排方案不合理。 最后选用单排横排横连单侧载体排列方案,即方案 1。 排样设计方案确定后,计算选择钢板规格 [15 17]。 由于 10F 钢是优质碳素结构钢,工业中有直接生产出来的钢带。 单侧载体上采用 Φ3 的定位孔,查表知,Φ3 孔的搭边值最小为 ,因此定位孔 距条料边缘和工件边缘的距离都暂定为 ,再加上件的总长度为 ,则条料的宽度最少为 L=+3++= 经查表可知,厚度为 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的宽度尺寸中最接近 的是 65mm,因此选用 65mm 宽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具体排样尺寸如图 27: 图 27 设计的铰链垫片排样图 此时,准确计算材料的利用率,不妨截取一个工位的材料来进行计算,如图 28: 图 28 排样图上的一个工位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0 由上图知,图中阴影部分即为冲裁件的面积 A。 料宽 B=65mm,步距h=20mm。 经计算可以得到: A= mm2 ≈ 673mm2 材料利用率 η 为 [15]: η= BhA =673/( 65x20)179。 100%≈ % 第三节 工艺计算 凸、凹模间隙值得确定 凸、凹模间隙对冲裁剪断面质量、尺寸精度、模具寿命以及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等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必须选择合理的间隙。 冲裁间隙数值的选用主要是按照工 件的质量要求,根据经验数值来选用。 经查表 [15]知,对于厚 的 10F 钢来说,冲裁模初始双边间隙 Z 分别取之为: minz =, maxz =。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确定凸、凹模刃口尺寸的原则 ( 1)考虑落料和冲孔的区别,落料件的尺寸取决于凹模,因此落料模应先决定凹模尺寸,用减小凸模尺寸来保证合理间隙;冲孔件的尺寸取决于凸模,因此冲孔模应先决定凸模尺寸,用增大凹模尺寸来保证合 理间隙。 ( 2)考虑刃口的磨损对冲件尺寸的影响:刃口磨损后尺寸变大,其刃口的基本尺寸应接近或等于冲件的最小极限尺寸;刃口磨损后尺寸减小,应取接近或等于冲件的最打极限尺寸。 第二章 模具的工艺计算 11 ( 3)考虑冲件精度与模具精度的关系,在选择模具制造公差时,既要保证冲件的精度要求,又要保证有合理的间隙值。 一般模具精度浇工件精度高 2~ 3级 [15]。 对于我设计的这个铰链垫片多工位级进模,取工件精度为 IT8 级,模具精度为 IT6~ IT7 级 [17]。 刃口尺寸计算 对于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 15]: a、凸模与凹模分 开加工和 b、凸模与凹模配合加工。 对于这个铰链垫片的加工,涉及到的模具比较多,因此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采用凸模与凹模配合加工来计算。 如图 29。 此法将工件上的尺寸分为三类 : 第一类是凹模磨损后增大尺寸(图 29 中的 A 类); 第二类是凹模磨损后变小尺寸(图 29 中的 B 类); 第三类是凹模磨损后没有增减的尺寸(图 29 中的 C 类)。 图 29 零件尺寸分类图 对于这三类尺寸,分别按照下面三式计算: A 类: jA =( maxA x178。 Δ) 0 ( 3) B 类: jB =( minB +x178。 Δ) 0 ( 4)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2 C 类: jC =( minC +178。 Δ) ( 5) 式中 jA、 jB 、 jC —— 基准件尺寸 ( mm) ; maxA 、 minB 、 minC —— 相应的工件极限尺寸 ( mm) ; Δ—— 工件公差 ( mm) ; δ—— 基准件制造偏差 ( mm) ,当刃口尺寸标注形式为 +δ(或 δ)时, δ= 4 ,当标注形式为 δ 时, δ= 81 Δ。 由于工件精度等级为 IT8 级,则式中 x 取值 x=1。 又由上面确定的冲裁模初始双边间隙值: minz =, maxz =。 各尺寸的公差值 Δ 查表可得。 将各尺寸及查得的工件公差 Δ 值代入公式 ( 3)、( 4)、( 5) 进 行计算: 则第一类尺寸: 1A =( 21179。 ) mm= mm= 5A ; 2A =( 31179。 ) mm= mm= 4A ; 3A =( 71179。 ) mm= mm。 第二类尺寸: 1B =( 18+1179。 ) 0 mm= mm= 6B ; 2B =( +1179。 ) 0 mm= mm; 3B =( 5+1179。 ) 0 mm= mm= 7B 4B =( 3+1179。 ) 0 mm= mm; 5B =( 7+1179。 ) 0 mm= mm。 第三类尺寸: C1 =( 17+179。 )177。 1/8179。 =177。 该工件凸模刃口各部分尺寸按上述凹模的尺寸配制,保证双面间隙 minz ~第二章 模具的工艺计算 13 maxz = ~。 工艺力的计算 冲裁力 冲模设计时,为了选用合适的压力机、合理的设计模具。 必须计算冲裁力,压力机的吨位必须大于所计算的冲裁力以适应冲裁的要求。 一般刃口模具冲裁时,其理论冲裁力( N)可按下式计算 [4,15, 19]: F0 =Ltτ ( 6) 式中 L—— 冲裁件周长 ( mm)。 t—— 材料厚度 ( mm) ; τ —— 材料抗剪强度 ( Mpa)。 选择设备吨位时,考虑刃口磨损和材料厚度及力学性能波动等因素,实际冲裁力可能增大,所以应取 F冲 = 0 =≈ Ltσb ( 7) 式中 F冲 —— 最大可能冲裁力(称冲裁力) ( N) ; σb —— 材料抗拉强度 ( Mpa)。 根据排样 图和零件图所给定的各种尺寸,可以进行冲裁件周长的计算。 由于本模具并不是将工件直接冲出,而是采取每个工位冲掉一部分废料,最后剩下的料即为工件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计算每个工位冲掉的废料的周长(只计算废料被冲裁的边,没参加冲裁的边不计)。 经计算,得到冲掉废料的周长之和约为 276mm。 经查阅资料(模具设计指导), 10F 钢的性能参数如下: τ=216~ 333Mpa, σb =275~ 410Mpa, σs =186Mpa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4 将各 数值代入上式进行计算: 由于 τ=216~ 333Mpa,不妨去此范围内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取 τ=280Mpa,则 F冲 = 0 ==179。 276179。 179。 280( N) =50232( N) 降低冲裁力的方法 当冲裁力过大时,可用下述方法降低 [ 1518]: ①将材料加热冲裁,材料抗剪强度 τ 可大大降低,从而降低冲裁力。 但材料加热后产生氧化皮,冲裁中会产生拉深现象。 此法一般只适用于材料厚度大、表面质量 及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 ②在多凸模冲裁中,将凸模做成不同高度,使各凸模冲裁力得顶峰值不同。 出现,结构如图 210 所示。 图 210 阶梯型布置凸模 对于薄材料, H 一般取材料厚度 t,对于厚材料则取材料厚度的一半。 ③刃口做成一定斜度。 为了得到平整的零件,落料时凹模做成一定斜度,凸模为平刃口,而冲孔时,则凸模做成一定斜度,凹模为平刃口,结构如图 211所示。 一般斜刃数值列于表 22 中。 斜刃冲模虽降低了冲裁力,但增加了模具制造和修磨的困难,刃口也易磨损,故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只在大型工件冲裁及厚板冲压中采 用。 第二章 模具的工艺计算 15 a)冲孔 b)落料 c)切口 图 211 斜刃冲裁模 表 22 一般采用的斜刃数值 材料厚度 t/mm 斜刃高度 H/mm 斜刃角 υ/( 176。 ) < 3 3~ 10 2t t~ 2t < 5 < 8 由于本工件比较薄,采用多工位级进模加工,冲裁力不是很大,故无需采用降低冲裁力的方法来加工。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一般采用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15]。 ① 卸料力: F 卸 =K卸 F ( 8) 式中 F卸 —— 卸料力 ( N) ; K卸 —— 卸料力系数( 见表 23) F—— 冲裁力( N)。 ② 顶件力: F 顶 =K顶 F ( 9) 式中 F顶 —— 顶件力 ( N) ; K顶 —— 顶件力系数( 见表 23) F—— 冲裁力 ( N)。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6 ③ 推件力: F 推 =nK 推 F ( 10) 表 23 卸料力、推件力及顶件力系数 冲裁材料 K卸 K推 K顶 纯铜、黄铜 ~ ~ 铝、铝合金 ~ ~ 钢 材料厚度 mm ~ ~ > ~ ~ > ~ ~ > ~ ~ > ~ 式中 F推 —— 推件力 ( N) ; K推 —— 推件力系数( 见表 23) F—— 冲裁力 ( N)。 n—— 梗塞在凹模内料的个数, n=h/t, h 为凹模刃壁垂直部分高度( mm), t 为料厚( mm)。 由于工件的厚度为 ,由上表可查得: K卸 =~ (这里取中间值 ) ; K顶 =; K 推 =。 由于料厚 ,查表得凹模刃壁垂直部分高度取 h=4mm,则 n=h/t=4/=8. 前面计算得到冲裁力 F 冲 =50232( N)。 将这些数值代入上面的公式,可得: F卸 =K卸 F=179。 50232=( N); F顶 =K顶 F=179。 50232=( N); F推 =nK推 F=8179。 179。 50232=( N)。 第二章 模具的工艺计算 17 则总冲裁力 F 0 = F冲 + F卸 + F顶 + F推 =50232+++ =( N)。 注意,有的时候 F 卸 、 F顶 、 F 推 并不是与 F 冲 同时出现的 , 计算总力 F 0 时只加与 F 冲 同一瞬间出现的力即可。 弯曲力的计算 由于模具中有弯曲工位,因此 还应该进行弯曲力的计算。 弯曲力的计算主要分为自由弯曲力和校正弯曲力。 由于本工件在冲压行程结束时受到模具的校正,因此按照校正弯曲力来计算。 校正弯曲力的计算公式为: F校 =pA ( 11) 式中 F校 —— 校正弯曲力 ( N) ; A—— 校正部分投影面积 ( mm2 ) ; P—— 单位校正力 ( Mpa) ,其值见表 24. 表 24 单位校正力 P 值 ( Mpa) 材料 材料厚度 t/mm < 1 1~ 3 3~ 6 6~ 10 铝 黄铜 1 20 钢 2 30 钢 15~ 20 20~ 30 30~ 40 40~ 50 20~ 30 30~ 40 40~ 60 50~ 70 30~ 40 40~ 60 60~ 80 70~ 100 40~ 50 60~ 80 80~ 100 100~ 120 经计算,可得到每个弯曲工位工件校正部分投影面积: A1=44 mm2 ; A2=12 mm2 ; A3= mm2。 查表得 P=30~ 40( Mpa),不妨取中间值 P=35 Mpa,代入公式 ( 11) :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铰链垫片级进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脚取 )A3 A3 = 6 6 12 2 = 有效补强面积 Ae = A1 +A2 +A3 = ++ 36 = 所需另行补强面积 A4 = A− Ae = − = − A4 0 故无需补强。 人孔 2 补强 A 开孔位于 裙座 , 裙座 的计算厚度 δ = , δn = 4mm B 开孔补强面积 A 计算强度消弱系数: fr = [σ]nt[σ]r = 115189 = 接管有效厚度: δet
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脚手架安全管理措施 ( 1) 脚手架搭拆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施工,对操作人员要进行专项的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归档。 ( 2) 原材料管理扣件,安全密目网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 ( 3) 脚手架工程搭拆属于高空作业,必须十分重视安全技术,应按照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操作。 ( 4) 搭设和拆除必须有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 搭设脚手架时
管埋地敷设,埋地深不小于 米。 ( 2)预埋管要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首先满足水管的布置,其次安排电气配管位置。 照明配电及控制箱采用非标自控 /远控箱,内设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时序控制,现场手动控制,远程手控功能。 接地系统 本工程接地保护采用 TNS 系统,电源进户处做配电重复接地,接地 PE线随电源线连接各电气设备组成一体。 接地极采用 5050L=2500 镀锌角钢,连接线采用 — 404
@200柱模板 节点柱箍50 100@600木楔楔紧防止梁角露浆 15 mm 厚覆膜多层板50 10 0方 木斜撑@9 00海绵胶条次龙骨50 10 0方 木双面刨光@2 00 侧模包底模企口连接 主龙骨10 0 10 0方 木单面刨光@9 00 22 模板,模板下跨柱子 600mm,两道锁木固定防止漏浆,详见下图: 6)板模板设计 顶板模板采用 15mm 厚覆膜多层板。 主龙骨采用 100mm
83。 40 基础环厚度计算 40 地脚螺栓设计 42 筋板的设计 43 盖板的设计 44 填料塔内件设计 45 总体结构 45 液体分布器 46 液体再分布器 46 填料支撑板 46 除沫器 46 设备接管 46 铜氨液、再生气回流塔的设计 _毕业设计说明书 排液管 46 进气管 46 人孔 47 法兰连接设计 47 容器法兰的选取 47 接管及孔径 48 管法兰连接设计 48
oods()。 break。 case39。 339。 : updategoods()。 break。 case39。 439。 : delgoods()。 break。 case39。 539。 : showMymenue()。 break。 default: printf(\n您的输入有误,请检查后重新输入 \n)。 pcontinue()。 } } } v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