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组织设计(4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从而使φ 2020 钢管外形成一个泥浆套,顶进时摩阻力减小的效果。 每只泥浆孔均有凡尔控制,可以按需要调节,注浆压力一般控制在土 柱重的 2 倍即 2γ h。 压浆孔的做法:在钢管上开通孔焊接内丝,规格 1 寸管牙。 内装塑料单向阀,厚 10mm,管外侧焊上扩散罩,再安装外丝口缩节联结 1寸凡尔, 4 只注浆孔为一组 ,由一根 1'' 皮龙连接,接通注浆总管,注浆总管由 2 寸橡皮笼, 2寸钢管组成。 压浆孔设置 A 规格: 1 寸管牙。 B 方式:开通孔,焊全内丝。 C 位置:孔中心距离管端 15㎝,距离管材纵向焊缝大于 1m., 4个等距分布, 4孔在同一端。 本工程共 16 根顶管,长度小于 350米的有 12根,大于 700米的有 4 根。 我们在工具管头部均安装 2m3的泥浆桶 ,配一只压浆泵,泥浆由泥浆总管送入,我们把顶管分为三个压浆段,工具管后 10节为成套段,再后 15 节为饱和段,再后则为浆套维持段,头部压浆泵主要负责泥浆成套段,泥浆套饱和段和浆套维持段,由泥浆房直接压浆,两处压浆泵在顶管过程中,全程压浆,压力以γ h2γ h 为宜。 压浆材料采用成品钠基膨润土作为润滑材料,按配合比加水在工地泥浆间青草沙南汇支线 C4 标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19/41 搅拌成生浆,经 6 小时充分膨胀成熟浆后才能使用,本工程备用 8m3泥浆箱 4 只。 每 100 米泥浆用量: Q=п D (泥浆套厚 为 3cm) 100 = = 100=19m3 每节管子布置 4个孔,孔径为 90176。 均布,后续管子和前节管子注浆孔互相错位 30176。 ,但当注浆转到钢管下端 60176。 圆心角范围内,则要关闭凡尔,该孔不注浆,如下图 顶管结束后,要进行水泥浆置换和注浆孔封堵, 顺序如下: 关闭每个注浆孔的凡尔 拆除注浆总管和分路管 安装水泥注浆管 接通工作井 前第一道注浆孔(每组 4个) 开启第二道注浆孔( 4只) 注水泥浆 待第二道注浆孔( 4 只)流完触变泥浆流出良好水泥浆后 开启第青草沙南汇支线 C4 标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20/41 三道注浆孔,关闭第二道注浆孔 …… ,逐道置换触变泥浆, 50m为一组进行置换,置换压浆压力控制在 2γ h左右,同时加强地面观察,发现水泥冒出,或地面有隆起,立即暂停减小注浆压力,分析对策,缩短每组置换长度。 当置换泥浆的工作结束 24H 后(待水泥浆凝固后),拆除每个注浆孔的凡尔缩节,对注浆孔的处理是保证注浆孔部位同等强度的关键,我 们采用 h=34mm 的外丝口闷头管堵死。 塑料单向阀,在闷头铲进过程中被顶出。 如图: 青草沙南汇支线 C4 标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21/41 塑料单向阀 青草沙南汇支线 C4 标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22/41 洞口止水处理 本工程洞口均处于淤泥质粘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中,渗透系数均为 7 次方左右,属渗透系数很小,不会产生流沙,所以,采用 D顶管专用的止水橡胶板止水,如下图: 青草沙南汇支线 C4 标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23/41 顶进测量 ( 1)、轴线测量: 建立地面和地下测量控制系统,即工作井穿墙管中心和接收井穿墙管中心,用全站仪建立连线,转入井内设置测站,修正测量误差。 ( 2)、顶管水准测量的传统方法是用联通管测量,由于水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会分解出气体引起测量误差,为进一步提高管道水准测量精度,本工程水准测量采用常规的水准仪测量。 由于接收井可和工作井在两井通视,故采用激光经纬仪布置地面控制桩,在顶管施工期间必须对控制桩进行复测,并每顶进80米对井位及顶管轴线复测一次,以防井位移动和轴线变化。 如果工作井位置发生位移需对顶进轴线进行调整。 井内测量通过地面控制 桩用经纬仪定出井下管道顶进轴线及井内固定经纬仪的位置;同时在经纬仪对面井口与壁上分别设置经纬仪的复测校核点与线,以便在管道顶进轴线测量过程中对经纬仪自身位置的位移进行检查;经纬仪自身位置的复核为每个工作班一次。 管道顶进轴线测量:在井内设固定的测站。 根据设计纵坡,经纬仪调好垂直角度,在机头处设置控制管道轴线和标高光靶;当距离过长时。 不能采用一镜测量时,则增设中校测量站测量。 顶管推进机内垂直面设置顶进轴线灯箱型光靶。 顶管推进机内水平设置坡度线。 用以测量推进机的倾斜和旋转。 在顶进过程中应有专业人员经常性的 对顶进轴线进行测量做到勤测勤纠。 本顶管工程采用全自动比较先进的泥水平衡机头,设备比较先进,配有全自动激光经纬仪,测量结果直接反映在电脑屏幕上,青草沙南汇支线 C4 标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24/41 供操作员操作,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每 200 米全程采用全站仪复测一次,在顶管出洞前 80米时,是最后的关键阶段,此时测量的准确与否是关系到能否顺利进洞,整条顶管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我们首先暂停顶进,通知专业精确测量队复测,根据准确的测量指导进行进洞顶进。 为确保测量复测正确指导顶管施工,已委托本集团内基础测量队协助施工,详细测量方案如下: 测量队顶管施工测量 1)准备 工作 ( 1)井下平面测量 根据地面导线网,采用导线 测量的方法, 将地面坐标向井下传递。 首先,测出工作井及接收井洞门中心的实际坐标,检查其与设计坐标的偏差,然后以工作井洞门中心与接收井洞门中心的连线为基准在工作井后背及地面测设顶进基准线,作为搭设测量起始平台的依据。 第二,利用垂球或经纬仪精确的将工作井洞门中心及接收井洞门中心测设到工作井及接收井的混凝土井壁上,并用水泥钉打入做好标记。 该标记点必须做在管道安装后的可视范围内,作为顶管顶进测量的后视点。 以上测量出工作井及接收井顶管洞门中心坐标为城市坐标,为方便起见,将其转换为施工坐标。 工作井洞门中心为坐标原点,以工作井与接收井洞门中心的连线方位角为 0 度角,建立坐标系作为顶管的施工坐标系。 ( 2)高程传递 为了方便顶管施工测量,必须将地面水准点传递到井下。 高程传递采用钢尺导入法进行作业,采用两台 DS2 级水准仪同时观测。 如图所示,将钢尺悬挂在支架上,其零端放入井中,并青草沙南汇支线 C4 标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25/41 在该端挂一重锤,一台水准仪在地面上,另一台在工作井中,同时读取钢尺读数 R R2和水准尺读数 A、 B,此时井下 BM1 点高程为: 2121 llBARRHH Ab  + 式中: 1l 为钢尺的温度改正数 2l 为钢尺的检定改正数 而    0211 TTRRl -均  其中:α为钢尺的膨胀系数 = T 均为地面地下平均温度 T0 为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井下临时水准点做在井壁上。 为便于复核,井下临时水准点应不少于 2 个。 并经常复核。 2) 导轨、后靠定位 ( 3) 测出两导轨的中心线,使顶进基准线与导轨中心线相重合。 ( 4) 计算出导轨中心高程,使导轨高程与设计高程一致。 ( 5) 后靠与 中心轴线垂直,控制工具头与后靠的水平距离,如起始有坡度,后靠坡度与导轨坡度相一致。 3)管道顶进测量 ( 1)管道轴向测量 顶管工作井施工结束后,按工作井穿墙孔实际坐标与设计终点的坐标测量放线,定出管道顶进轴线并将轴线投放到工作井测量平台上和井壁上。 施工管道轴向测量采用电子经纬仪进行测量,测量主要用导线测量法,测量平台设在顶管后座处。 测量光靶安装在掘进机头部,测量时电子全站仪直接测量机头的测量光靶的位置,并根据机头内的倾斜仪计算机头实际状态。 对于小于 300 米的顶管,直接采用激光经纬仪测设。 对于大于青草沙南汇支线 C4 标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26/41 300米的顶管,激光点会因为管内空气等的原因越来越弱,因此, 300以后必须改为人工测量,正常情况下,每 1 米测量一次,如果测量成果与设计轴线有偏差时,适当加大测量密度,顶进至距离接收井 150米以内时,改为 米一次。 ( 2)顶管水准测量 顶管水准测量的传统方法是用联通管测量,由于水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会分解出气体引起测量误差,为进一步提高管道水准测量精度,本工程水准测量采用常规的水准仪测量。 为了确保顶进轴线无较大偏差,要多次的进行水准测量,通过对各次数据的对比分析来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在顶进到最后 30~ 50m 时, 用人工测量的方式,对管道进行全线复核,确保测量工作做到万无一失。 4)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 1)、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测量技术人 员必须认真核对,必要时应到现场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如发现问题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待得到答复后,才能按图进行测量放样。 ( 2)、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用钢笔或铅笔记录在规定格式的外业手册中,测量技术人员要认真整理内业资料。 保证所有测量资料的完整。 资料必须一人计算,另一人复核。 ( 3)、监理测量复核制度,按“三级复核制”的原则进行施测。 ( 4)、外业前,测量技术人员对内业 资料进行检查,所采用的测量方法、测量桩位及测量要求向测工交底。 外业中,中线和高程测量要形成检核条件,满足校核条件的测量才能成为合格成果,否则返工重测。 外业后,应检查外业记录的结果是否齐全、清晰、正确,由另一人复核结果无误后,向技术主管交底。 ( 5)、固定专用测量仪器和工具设备,监理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成果整理。 青草沙南汇支线 C4 标顶管施工组织设计 27/41 ( 6)、用于本工程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按规定日期、方法送到具有检定资格的部门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方能使用。 ( 7)、所有的测量仪器和工具使用前,要检查是否完好。 在运输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 护,如发现仪器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送检,并对上次测量成果重新做出评定。 ( 8)、测量过程中,必须消除干扰,需停工的要停工,以保证测量精度。 放样时应和施工人员密切配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偏差。 ( 9)、所有的导线点、水准点等控制点要设置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坚固稳定,不易受破坏而且通视良好的地方。 定期对上述各桩点进行监测,测量标志旁要有明显持久的标记或说明。 经常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