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岭自然保护区原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越保护区。 三圣宫 为清朝咸丰年间所建,规模较大,有十多间房屋, 周围苍松劲柏,风景秀丽,现大多倒塌,只留痕迹,地点在保护区实验区上南河街上。 摩天岭自然保护区距历史上著名的褒斜栈道仅 18 公里,区内又多处古文化遗址,它们分别为回雪驿(沙岭子)、山辉驿(上南河)、桅杆口(桅杆石)等,现国家修建的沿古栈道旅游公路 —— 姜眉路也已开通,具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 众多的古庙: 保护区内有大量的佛教与道教庙宇,几乎每个山头都有修建年代不一的古庙。 野外观测点: 保护区内拟建一批野外观测点,在护林员观测之余,用于游人在山中休息。 况概述: 收入状况 1999 年以前,上南河村和松树坝村的经济主要靠木材采伐、加工和运输等产业,人均收入较高。 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村民经济收入持续下降。 目前,保护区周边社区收入主要来自农业、林副业、牧业及非农业方面。 如上南河村, 20xx 年人均收入 940 元,其中农业占 25%,林业占 18%,牧业占 12%,副业占 20%,其它占 25%。 20xx 年该社区家庭种植业年产均值为 1567 元;养殖业 412 元;林业983 元;打工及其他收入为地质量不高,粮食产量低,不能自给。 养殖业方面,土蜂是比较常 见的项目,基本上家家都养,但经营粗放,产量很低,一般也是自己使用,出售的不多。 鸡和猪是家家都养,都是自给自足。 此外有少数农户有耕牛。 林业方面包括核桃、木耳、香菇、山茱萸、板栗、采集等。 一般上述树种或活动农民都有,但产量很低,加之近几年气候反常,产量不稳,商贩压价,收入微薄。 打工是该社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里青壮年劳动里都在外面打工,几乎家家都有人员在外打工,有的甚至全家打工。 打工的收入相比于其他方面,收入比较可观,平均打工收入为 5404 元。 指出状况 社区村民支出,主 要用于生产性支出和生活性支出。 周边社区每年人均生产性支出为 280 元左右,支出主要包括生产费、税金和提留。 人均生活性支出 300 元左右,包含两部分,一是日常支出,二是特殊支出,如子女上学、看病、建房、人情等。 最大的生活性支出是子女教育(年均每个学生教育费 360 元)和建房。 20xx 年该社区家庭的支出方面,生活支出费用最大,平均每年每家花费 3462 元,主要用于买粮,油盐酱醋、电话肥、电费以及人情开支。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人情往来,其礼特别高,一般家庭最少要花费到 1000 元以上,有些家庭甚至花到 5000 元,严重的阻碍了人们的生产活动。 生产支出很底,因为当地人主要以打工为生。 医疗开支也少,一般人得病都没钱看。 上面开支结构表明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很低。 奇怪的是,人们没钱看病却花大量的钱在人情往来上。 公共服务设施 武关驿镇设有初级中学、地段医院、邮电所、商店等机构,但没有集贸市场。 上南河村初级小学只设 1-- 2 年级,学校仅 24 个学生 4 个民办教师, 3 年级以上在 21km 的武关驿镇中心小学就读。 因家庭经济条件差而失学的儿童 1 名。 全村有通讯设施 6 户,电视机、卫星接收机基本普及。 有医疗室 1 个、小商店 4 个、磨面机 3 台、饲料加工机 28 台。 交通运输工具包括拖拉机 14 辆、摩托车 40 辆、汽车2 辆。 上南河村距离镇卫生院 21km,远离集贸市场( 31km 外的留坝县城),因此群众看病、交易农产品较难。 道路交通 保护区成立后,姜窝子至上南河的林区三级公路状况仍然保持原样,这有利于发展体验原始道路的旅游方向。 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保护区目前的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规划阶段,除漂流外,还没有进行其他项目的开发。 开发潜力大。 优势分析 人文景观的优势 保护区内的三条古道均为古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和商业往来的重要路径。 在这些古道上都存有古代的遗迹,沉淀了古代的文化,可开展诸如重走文川古道的活动,让游客充分体验古代生活的韵味,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吸引广大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在保护区内有众多的修建年代不一的宗教庙宇,可吸。摩天岭自然保护区原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建议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