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混频器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混频电路或变频电路。 混频电路的组成模型及频谱分析 混频电路的基本原理: Us(t)为输入信号, Uc(t)为 本振信号。 Ui(t)输出信号。 分析:当 stsms co sU(t)U  则 (t)(t)UU(t)U csp  = ctcmstsm co s Uco s U  = ctst co sco s Am  其中: cmsm UUAm  对上式进行三角函数的变换则有   tcst1p c o sc o s AmtU  : ) t ](cs ) tc[ c o s ( Am21 sc  os 从上式可推出, Up(t)含有两个频率分量的和量和差量。 若选频网络3 是理想上边带滤波器则输出为 ]t A m c o s [21( t )Usci  , 若选频网络是理想下边带滤波器则输出: ]tA m c o s [21( t )Usci 。 在工程应用中,我们多选用的是差频分量。 通过对设计题目的分析,要想得到 465KHZ的输出信号,是不可能通过一次混频直接得到的。 必须要在经过二次混频。 通过分析:第一次混频会出现两个频率分量:。 我在这里选择了 ,选择。 这样在最终的相乘器输出端里就含有 我们所需要的 465KHZ的信号。 总设计框图: Uo Us Ui1 Ui2 三: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 1:模拟乘法器 用模拟乘法器实现混频,就是在 xU 端和 yU 端分别加上两个不同频率的信 号,相差一中频,再经过带通滤波器取出中频信号,其原理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