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体系国际化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 „ 9 (四) 国 际 税 务 问 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五) 内 部 财 务 控 制 和 评价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9 五 加强财务管理系统国际化得对策„„„„„„„„„„„„„„„„„„„„„„ 10 (一) 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 „„„„„„„„„„„„„„„„„„„„„„„„ 10 (二) 努 力 提 高 会 计 实 务 质 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三 ) 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管理问题 „„„„„„„„„„„„„„„„„„„„„„„„ 11 结束语 „„„„„„„„„„„„„„„„„„„„„„„„„„„„„„„„„ „ 12 参 考 文 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4 财务管理体系国际化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 会计专业 付洪 指导老师 学校 摘要: 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 ,包括中国会计准则 (含会计制度 )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方面。 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 ,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 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 ,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 ,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 关键词: 会计准则 会计实务 国际化会计 5 一、 财务管理系统国际化的必要性 我国许多公司也许并不缺资金 ,也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 ,吸引了一流的人才 ,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所 ,有的还建立了博士工作站 ,博士后流动站 , 甚至有些公司已开始付昂贵的咨询费给五大”会计公司按国际化准则为我们的公司编制财务报表 ,但我们必须为此支付以美元计价的高昂费用。 在中国加入WTO及经济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 , 在我国,国际财务管理也成为我国财务管理界急需为之投入精力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 国际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是这个领域的基础性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开 展国际财务管理研究的需要,而且是指导国际财务管理实践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 ,全球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浪潮的影响 ,财务管理制度必将与国际接轨 ,对传统企业的竞争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 ,企业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和技术创新要求日益迫切 ,传统财务管理软件已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的国际化和化要求 ,财务软件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 二、 财务管理系统国际化的含义 经过近年来的研讨 ,目前多数人认为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可以表述为 :以中国经济的国际 化发展为促动力 ,通过学习、借鉴 ,使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协调。 但此处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国际化的中国会计是指哪些方面 ?二是国际会计惯例是什么 ?三是何谓协调 ?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包括哪些方面 6 许多人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理解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这虽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却是不全面的。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主要是增进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可解性。 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无疑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否一定能实现该目的还要看会计实务的状况。 会计实务来源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国 际化似乎代表着会计实务的国际化。 但实际上,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并非完全相同,因为会计实务可能会偏离会计准则。 弗雷德里克、乔伊等 (1999)将这种偏离解释为以下几个原因: 很多国家对不遵守官方会计公告的处罚很微弱或无效。 公司可能会自愿地报告比所要求的更多的信息。 一些国家允许公司脱离会计准则, 如果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话。 从以上几方面看,一国会计实务的水平可能高于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能低于准则要求。 一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才是该国会计真正的国际化,而会计准则 国际化只是为会计实务国际化提供一套基本标准。 我们认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应该包括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个方面 (广义的国际化还应包括会计职业的国际化以及审计标准的国际化等 )。 (二)什么是国际会计惯例问题 世界各国的会计惯例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国家色彩,某一国的会计惯例或各国会计惯例的综合都不能称为国际会计惯例。 因此 ,,我们赞同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即把大多数国家 (主要是发达国家 )通行的做法或规则看作是国际会计惯例,并且倾向于以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为主 ,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将是国际会 7 计惯例的主流。 首先,国际会计准则毕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成文的、可资借鉴的惯例,且已被大多数国家和众多国际组织所认可。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其国内准则,有些国家甚至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 准则。 其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输出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的同时,也输出了会计思想和惯例。 最后,即使一些发达国家,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美、英会计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如英国的“真实与公允”观念已使欧盟成员国的会计发生了某些变化,法国证券管理委员会 (COB)“试图使法国接受世界级的会计和报告准则 ——— 至少对较大的公开上市的法国公司而言”。 (弗雷德里克 .乔伊 .1999)最后,美国和英国会计被认为是“公允反映”会计与“遵循法规”的会计相比 ,质量更高。 (三)什么是协调 协调 既可以理解成 一种存在状态 ,又可以理解成一个过程。 会计协调作为一种存在状态,表示各国会计存在协调一致的关系或联系。 协调一致包括各国会计计量方法、披露实务及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不发生冲突,即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不冲突是会计协调的两种状态。 会计国际化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两种状态。 会计协调化作为一个过程,是指对会计实务、会计准则设定限度以消除各国会计间存在的差异或减少逻辑冲突的活动过程。 会计协调化过程的目标或结果,就是为了使各国会计实现协调的状态。 三、 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 8 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开 始的。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发展非常迅速。 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作一概要分析。 (一)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 会计规范的形式问题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会计规范采用“准则”的形式,但也有的国家采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 会计规范采用何种形式并不是判断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看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 因此,我国目前采用的准则加制度的形式并不存在是否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准则与制度的关系。 同样也不能把是否在将来取消会计制度看成是否国际化的标志。 会计准则 的制定主体 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模式 :由民间机构制定、由政府制定、由政府和民间机构联合制定。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和政治传统。 没有一种模式是世界各国通行的。 但一般认为,准则制定者的广泛代表性有利于产生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由政府制定的形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没有必要学习英、美模式。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不足,如准则制定者缺乏广泛的代表性、社会的参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