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与仿真_课程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均电流 IdC 在本例中也可用两块瓦特表分别测量电源供给的平均功率 Pv及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Pom,其图标和面板如图 5 所示。 该图标中有两组端子,左边两个端子为电压输入端子,与所要测试电路并联,右边两个端子为电流输入端子,与所要测试电路串联。 图 5 瓦特表图标和面板 5. 输入灵敏度 输入灵敏度 是指输出最大不失真功率时,输入信号 Vi之值。 6.频率响应的测试 实测幅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 其中: fL=242Hz, fH=。 四 、实验分析 1.理想情况下,最大不失真功率为 mWWRUP LCCOM 22  ,而实测功率只有 ,主要原因是功率三极管的管压降比较高,实际输出最大电压不到 1V。 2.由于功率输出电路直流工作电流较大,几乎工作在甲类状态,加上三极管管压降较高,电源提供的功率大部分由三极管消耗了,所以实测效率较低。 负反馈放大电 路 的 仿 真 一、实验元件 2N2222A 三极管( 2个)、 1mV 10KHz 正弦电压源、 12V 直流电压源、 10uF 电容( 5 个)、  1%负反馈电阻、  5%集电极电阻( 2 个)、  1%电阻、  1%电阻、  1%负载电阻、 100 1%电阻、  1%基极电阻( 2个)、  1%基极电阻( 2个)、开关、万用表、示波器等。 二、实验原理 由于电容对直流量的电抗为无穷大,因而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各级之间的直流通路各不相通,各级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本次实验采用了实验一的数据,所以可不必重新调节静态工作点。 在实验电路中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将引回的反馈量与输入量相减,从而调整电路的 净输入量与输出量,改变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 参数选择: 为了使反馈达到深度负反馈,实验中选取了  的负反馈电阻, 同时为了 不会在引入负反馈后出现交流短路的现象,将 Re1 分为两个部分Re11( 100 ) 和 Re12(  )。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的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如图 1: 图 1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原理图 三、电路频率特性 测试 未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前的电路频率特性 将电路中的开关 J1 打开,则此时电路为未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的情况,对电路进行频率仿真,得到如图 2的电路频率特性图。 图 2 未引入负反馈的频率特性曲线和通频带指针读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