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管理对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拉瑟的惟实疗法、英国文学家德赖库尔斯的临床诊疗模式、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 的教师有效训练法为代表。 随着行为主义方法论的兴起和流行,课堂管理研究的重 点也由关注学生纪律转向教师控制,教师对付学生不良行为的重点放在矫正技术上,这一时期以 美国教育家李坎特和马琳坎特的果断纪律法、新西兰数学家弗雷德里克琼斯的教师管理训练计划为代表。 其研究教师如何预防或引发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 这种研究特别强调三种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的教师行为 : 4 (1)教师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的技能。 研究的重点是教师如何预防学生捣乱行为的教学方法。 (2)教师传授教材的技能。 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学习内容有效地呈现给学生。 (3)教师构建师生关系的技能。 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学业和行为的影响。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到现在,上述三种研究都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呈现相互整合的趋势。 (1)咨询性研究由关注学生需要和解决问题上,扩展为强调集体的力量和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尊重和平等对话的重要性。 如麦克劳夫林、诺丁斯等人的研究。 (2)行为主义研究由注重学生的外显行为、强调强化和结果转向关注自我管理和社会技能训练。 如坎特、沃克等人的研究。 (3)教师效能研究针对教师效能过于机械,过分关注“通过使用技术来行使控制的权利”的弊病,加强了“教师的沟通技能”、“管理问题行为”等。 上述三种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的 : 第一,课堂管理从强调规定性和控制性转向强调创造性和积极性。 第二,在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深化中,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由相互对立到相互融合,整合发展成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指引下,探寻积极的行为管理策略逐渐发 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 2)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课堂管理的关注和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化,研究者对课堂管理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索,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80 年代初期,成都大学教授陈文贵等人著作的《注意与教尝》一文对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云南师范大学沙毓英教授 的《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论述了教师如何通过维持课堂纪律更好地进行课堂管理。 但这些研究只是从不同方面涉及了课堂管理的一些枝节问题,缺乏宏观的审视,而且多 是经验的总结,缺乏理性的反思。 80 年代中期以后,有教育理论工作者对课堂管理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对课堂中有关课堂心理气氛、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学生群体的管理等分别进课堂有效管理对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李凯月 5 行了论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有关课堂管理的专题研究,如西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安珑山的《论课堂管理》从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入手,论述课堂管理的功能;将课堂管理与当前的主流教育思想相结合,如课堂管理与合作学习、课堂管理与学生个性发展。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 吴艳茹的《以课堂秩序为中心的教师课堂管理》建构课堂管理的模型,采用问卷等实证的方法对课 堂管理现状进行研究。 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陈时见的《课堂管理论》从课堂环境、课堂规则、课堂交往等几个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 但是总的来说,其中的研究理论设想多,实证研究少,且采用问卷、量表等实证方法揭示了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少有揭示,因此,本文试图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观察新的课堂管理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从实践中对课堂管理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三 ) 研究意义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重要教育机构和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能,使学 生更好的发展。 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作为课堂的管理者应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这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学校教育影响着每个学生的一生发展,提高小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对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给老师提供了理论意义上的参考。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管理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导致教学效益差,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果。 小学课堂是一个复杂且灵活多变的环境,教师要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就要提高小学课 堂管理的有效性。 这就要求高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践中指导小学老师课堂管理行为。 6 (四 )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出发,首先通过文献法,广泛参阅已有的关于课堂管理的研究,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 其次,通过对小学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管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意义,确定本研究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对现阶段小学课堂管理的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等方法。 ( 1)文献法 本研究通过广泛阅读 已有的关于课堂管理的论述,进行归纳、分析、整理,从而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 2)观察法 本文通过本人在教育实习期间,平顶山市光明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学生出现的情况、教师的反应、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并对具体表现和过程进行详细的描述,总结出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 3)行动 研究法 通过本人在平顶山市中心路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管理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一定的成效。 ( 4)实验研究法 运用前测 —— 后测方法。 本实验的研究,通过教师采取高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从而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根据文献查阅显示,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行为有在课课堂有效管理对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李凯月 7 堂上做小动作,随意走动,不听从老师管理,在课堂上喧哗等。 课堂管理中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课堂,并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后,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的理论。 8 二、 有效的课堂管理其对小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本章主要是运用前侧 — 后侧的实验法,目的是验证教师有效的课堂管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积极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为提高学生效率教师有效的课堂管理提供研究思 路。 (一)研究内容 研究教师有效的课堂管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平顶山中心路小五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学生;其中五(一)班为实验组,实验组 61 人,五(二)班为对照组,对照组 61 人。 选择这两个班共同的任课教师数学老师。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学习能力上、家庭环境和智力水平基本相似,使干扰因素得以控制。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基本情况 组别 人数 男 女 平均年龄 实验组 61 31 30 11 对照组 61 31 30 11 22 前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对比表 组别 平均成绩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组 对照组 % % % % 课堂有效管理对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李凯月 9 (三)实验过程 首先提出研究的理论假设: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管理会影响 学生学习效率。 查阅相关的资料,私下和该任课教师交流,共同制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课堂管理策略。 例如建立良好的课堂管理秩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 观察教师实施课堂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 在实验之前,参考学生的数学期中考试成绩,将学生的数学期中考试成绩的与实验后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对比,以研究课堂管理策略对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 历经半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此项实验。 (四)实验结果 对实验结束后成绩对比表 1 实验结束后成绩对照表 2 性别 平均成绩 及格率 优秀率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变率 期中 期末 变率 男生 % % +% % % + % 女生 % % +% % % +5% (五)结论 对。课堂有效管理对小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1日至 1964年 12月 31日资料得出 (此验潮站 1964 年以后不再测潮位,而且只测了这四年潮位 ) 平均潮差: 最大潮差: 1995 年 7月份测得:平均潮差: ,最大潮差: 根据相关分析得: 平均潮位: 历史最高潮位: +(1989 年 7月 ) 历史最低潮位: (1990 年 12 月 ) (5)单宽潮量 各测站的单宽净潮量和运移方向见下表: 表 42 潮型 测站 单宽净潮量
加以解密,恢复出原始信号。 基于 FPGA 的m序列发生器 11 4 开发工具简介 Quartus II 简介 Quartus174。 II design 是最高级和复杂的,用于systemonaprogrammablechip (SOPC)的设计环境。 QuartusII design 提供完善的 timing closure 和 LogicLock™ 基于块的设计流 程。 QuartusII
车非常重要 的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对轿车的第一感受。 一把座椅的质量品味很大一部分能体现出这辆车的品质。 轿车座椅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还必须要保证调节的可靠性、方便性,以及乘坐的舒适性。 轿车座椅是伴随着轿车的发展而发展的。 从传统的手动调节座椅已逐步过渡到电动调节座椅。 现在汽车已不仅仅是代步工具,人们越来越享受驾驶所带来的乐趣,轿车座椅必须要跟得上时代的潮流。
水泥砼面层 破老路砼面层 侧平石 人行道 工程收尾 劳 80 人 动 力 60 人 投 入 40 人 20 人 75 50 40 30 35 20 25 10 10 17 本工程业主要求的施工工期为 310 个日历天,我方保证在业主要求的施工工期内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工期保证措施 a、施工准备及开工保证 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按本施工组织设计所规划的施工准备阶段工作认真落实
待识别者可以在集合外,而闭集假定待识别说话人一定在集合内。 说话人确认和说话人辨认 概念如图 所示 [6]。 北京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7 图 说话人辨认与说话人确认 文本有关、文本无关和文本提示 与文本有关的识别系统要求用户在训练和识别时按照规定的内容发音,并根据特定的发音内容建立精确 的模型,从而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但系统需要用户配合,如果用户的发音与规定的内容不符合
用了几十年的教学大纲。 国家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例上都是全新的,蕴含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全新意义上的“教学大 纲”。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的结果所做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效力。 因此,它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