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程车计价器设计_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据存储器,内置 8K 的电可擦除 FLASH ROM,可重复编程,大小满足主控机软件系统设计,所以不必再扩展程序存储器。 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是 AT89S52 工作所需的最简外围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如 图 35所示。 图 35 单片机最小系统图 AT89S52 的复位端是一个史密特触发输入,高电平有效。 RST 端若由低电平上升到高电平并持续 2个周期,系统将实现一次复位操作。 在复位电路中,按一下复位开关就使在 RST端出现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外接 晶振和两 30pF 电容组成系统的内部时钟电路。 14 A44E 霍尔传感器检测单元 霍尔传感器是一种磁传感器。 用它可以检测磁场及其变化,可在各种与磁场有关的场合中使用。 霍尔传感器以霍尔效应为其工作基础,是由霍尔元件和它的附属电 路组成的集成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由于霍尔元件产生的电势差很小,故通常将霍尔元件与放大器电路、温度补偿电路及稳压电源电路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称之为霍尔传感器。 如图 36 图 36 霍尔传感器 A44E 属于开关型的霍尔器件,其工作电压范围比较宽( ~ 18V),其输出的信号符合 TTL 电平标准,可以直接接到单片机的 IO 端口上,而且其最高检测频率可达到 1MHZ。 A44E 集成霍耳开关由稳压器 A、霍耳电势发生器 (即硅霍耳片 )B、差分放大器 C、施密特触发器 D和 OC 门输出 E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输入端输入电压 Vcc,经稳压器稳压后加在霍尔电势发生器的两端,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当霍尔片处在磁场中时,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通以电流,则与这二者相垂直的方向上将会产生霍尔电势差 VH 输出,该 VH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送至施密特触发器整形,使其成为方波输送到 OC门输出。 当施加的磁场达到工作点(即 Bop)时,触发器输出高电压(相对于地电位),使三极管导通,此时 OC门输出端输出低电压,三极管截止,使 OC门输出高电压,这种状态为关。 15 这样两次电压变换,使霍尔开关完成了一次开 关动作。 A44E 霍尔传感器原理如图 37所示 图 37 A44E霍尔传感器原理图 里程计算是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霍尔传感器检测到的脉冲信号,送到单片机产生中断,单片机再根据程序设定,计算出里程。 其原理如图 38所示。 图 38 传感器测距示意图 本系统选择了将 A44E 的脉冲输出口接到 1作为信号的输入端(这样可以减少程序设计的麻烦),车轮每转一圈(设车轮的周长是 1米),霍尔开关就检测并输出信号,引起单片机的中断,对脉冲计数,当计数达到 1000次 时,即 1公里,单片机就控制将金额自动增加,如图 39。 16 图 39 A44E霍尔元件接线图 AT24C01存储单元 存储单元的作用是在电源断开的时候,存储当前设定的单价信息。 AT24C01 是 Ateml 公司的 1KB 的电可擦除存储芯片,采用两线串行的总线和单片机通讯,电压最低可以到 ,额定电流为 1mA,静态电流 10uA(),芯片内的资料可以在断电的情况下保存 40年以上,而且采用 8 脚的 DIP 封装,使用方便。 AT24C01提供电可擦除的串行 1024位存储或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128字 (8位 /字 )。 芯片在低压的工业与商业应用中进行了最优化。 AT24C01 的封装为 8 脚PDIP、 8 脚 JEDECSOIC、 8脚 TSSOP,通过 2 线制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 另外 ,整个系列有 ( 至 )和 ( 至 )两个版本。 特点 : 低压和标准电压运行模式 , 内建 128x8 存储序列 , 2 线制串行接口 , 双向数据传送协议 , 100kHz(,) 400kHz(和 5V) 兼容 4字页写方式 写同步时钟 (最大 10ms)高可靠性 极限: 1M 写时钟周期 , 数据 保存 :100 年 AT24C02 芯片引脚配置如图 310所示。 图 310 AT24C02芯片引脚配置 17 存储单元电路连接如图 311所示。 图 311存储单元电路原理图 图中 R R5 是上拉电阻,其作用是减少 AT24C01 的静态功耗。 由于 AT24C01的数据线和地址线是复用的,采用串口的方式传送数据,所以只用两根线 SCL(时钟脉冲)和 SDA(数据 /地址)与单片机 ,进行传送数据。 每当设定一次单价,系统就自动调用存储程序,将单价信息保存在芯片内; 当系统重新上电的时候,自动调用读存储器程序,将存储器内的单价等信息 键盘调整单元 当单价等信息需要进行修改时,就要用到键盘进行修改。 由于调节信息不多,故采用 4个独立键盘即可,分别实现清零、切换、增大、减小和功能等作用。 电路原理如图 312所示。 图 312 键盘调整单元接线图 18 S1:接 ,对上一次的计费进行清零,为下次载客准备 S2:接 ,实现白天和夜晚单价的切换;当功能键 S4按下时, S2可对数据进行增大。 S3:接 ,当功能键 S4按下时, S3可对数据进行减小。 S4:接 ,按 1次,进入调整白天单价;按 2次,进入调整夜晚单价;按 3次,进入调整等待单价;按 4次,进入调整起步价;按 5次,返回。 显示单元 显示单元由 7个 8段共阳数码管组成,采用动态扫描进行显示。 前三个数码管分别接 、 ,用于显示总金额;中间两个分别接 ,用于显示里程;后边两个分别接 ,用于显示单价。 显示原理 如图 313 图 313显示 原理图 数码管 驱动方式 : 数码管要正常显示,就要用驱动电路来驱动数码管的各个段码,从而显示出我们要的数字,因此根据数码管的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式和动态式两类静态显示驱动:。 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 的 I/O 端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 BCD 码二 十进制译码器译码进行驱动。 静态驱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缺点是占用 I/O端口多,如驱动 5个数码管静态显示则需要 5 8= 40根 I/O 端口来驱动,要知道一个 89S51单片机可用的 I/O 端口才 32个呢:),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译码驱动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 19 :数码管动态显示接口是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示方式之一,动态驱动是将所有数码管的 8个显示笔划 a,b,c,d,e,f,g,dp的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 COM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通由各自独立的 I/O 线控制,当单片机输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都接收到相同的字形码,但究竟是那个数码管会显示出字形,取决于单片机对位选通 COM 端电路的控制,所以我们只要将需要显示的数码管的选通控制打开,该位就显示出字形,没有选通的数码管就不会亮。 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的 COM端,就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这就是动态驱动。 在轮流显示过程中,每位数码管的点亮时间为 1~ 2ms,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尽管实际上各位数码管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 的印象就是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动态显示的效果和静态显示是一样的,能够节省大量的I/O端口,而且功耗更低。 主要参数 : 8字高度: 8字上沿与下沿的距离。 比外型高度小。 通常用英寸来表示。 范围一般为。 长 *宽 *高:长 —— 数码管正放时,水平方向的长度;宽 —— 数码管正放时,垂直方向上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