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展览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险水库 21 座,治理水土流失 7708 公顷,综合整治石漠化3552 公顷,实施 万亩烟水配套工程。 累计投资 亿元,全面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了城乡供电质量。 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达 部 /百人,互联网用户突破 9000 户。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五年共报批建设用地指标 900 公顷,为国 糖 茅台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同时筹集建设资金 亿元。 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 66 公里,城市道路里程达 公里,比 “ 十五 ” 期末增加 公里。 糖 都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旧城改造稳步推进。 以茅台镇环境整治及城镇规划建设为龙头,引领新一轮的城市开发建设,基本完成茅台镇 4 号、 7 号地块【 1】房屋拆迁,建成国 糖 新城 3 条主干道路共 公里,启动国 糖 新城北区一期安置房建设。 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通过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了 “ 神秘茅台 中国 糖都 ” 的城市定位和中枢城区、茅台片区、冠英片区三大组团的城区发展格局。 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完成投资 37 亿元,比 “ 十五 ” 期间增加 20 亿元,乡镇集镇规模不断扩大、环境较大改观。 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新建城区商 品房 98 万平方米,新增城市住宅小区 9 个。 扎实开展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新建保障性住房1237 套 7 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477 万元。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 27 平方米增加到 30 平方米。 原中枢镇分设为 3 个街道。 “ 双创一整治 ” 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城市规划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累计拆除违法建筑 万平方米。 城市建成区面积从 “ 十五 ” 期末的 平方公里增加到 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 万增加到 万,全市城镇人口从 万增加到 万,城 镇化率由 30%提高到 %。 ——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 三农 ” 工作成效显著。 始终把 “ 三农 ” 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依托茅台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有机高粱产业,实行 “ 订单种植、合同收购 ” 政策,加大生产扶持力度,全面推行高粱有机标准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高粱种植从 12 万亩发展到 27 万亩,产量从 万吨增加到 万吨,收购单价从每公斤 元提高到 元。 在保障茅台 糖 生产原料正常供给的情况下,粮食总产 量稳定在 27 万吨,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形成了农民、企业、政府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真正把工业反哺农业政策落到实处。 有机烟叶在国天露飘香 仁怀规划展览馆 8 内和行业内首家通过有机认证,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和小农水试点县项目工作扎实推进。 巩固赤水河谷万亩早熟无公害蔬菜基地,在苍龙、鲁班等中高海拔乡镇新建万亩优质蔬菜基地。 全市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 5 万亩,产值 亿元。 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后续产业,发展脱毒甘薯 2 万亩、黄花 1 万亩,通过企业带动,实行订单种植,稳定了农民的种植效益,拓宽了 农民增收渠道。 畜牧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建成养殖小区 125个,规模养殖场 46 个,发展养殖大户 8466 户。 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培育粮食收储、农产品加工等农业龙头企业 20 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1 家。 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 26 个,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成功创建 “ 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 ,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动力达 30 万千瓦。 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减少农村贫困人口 万人。 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建成农资经营服务网点 284 个, “ 万村千乡 ” 农家店 195 个,村级综合服务站 249个。 农村新能源建设扎实推进,建成沼气池 万口, “ 一池三改 ” 配套率达 70%,建成乡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 69 个。 完成《 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深入推进 “ 四在农家 ” 创建活动和村庄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资金 1 亿元,带动农民投资 4 亿元,实施民居风貌改造 4000 户。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7431 户,农村人均有效居住面积达 26 平方米。 累计投入各项强农惠农资金 18 亿元,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701 元,比 “ 十五 ” 期末增加 2205 元,年均增长 %。 —— 旅游要素日臻完善,第三产 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面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完成《 市旅游总体规划》、《茅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茅台工业旅游规划》编制。 累计完成投资 亿元,建成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茅台高速公路景观、 冠英 苗山人家等一批旅游景点;完成 “ 美 糖 河 ” 、怀阳洞等景区修复工程;有序推进国 糖 门温泉度假山庄、霞霏温泉旅游扩改建项目;打造三星级宾馆 3 家、五星级糖 店 1 家、经济型 糖 店 12 家。 旅游要素进一步完善,旅游接待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 十一五 ” 期间,全市接待游客累计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 亿 元,年均分别增长 25%和 30%。 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机动车拥有量从 “ 十五 ” 期末的 万辆增加到 万辆,批零贸易、餐饮业产值从 3 亿元增长到 亿元。 ——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全面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工作。 新增营造林 万亩、造竹 万亩、人工造林 万亩,兑现超计划退耕还林补贴 532 万元,赤水河三百里竹廊 段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森林资 源得到恢复和发展,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实现 “ 双增长 ” ,森林面积达 万亩,比 “ 十五 ” 期末增加 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 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发证宗地 万宗。 森林防火体系逐步健全,森林火灾率控制在 ‰ 以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达 100%,有力维护了森林资源安全。 加强土地市场监管,推进集约节约用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完成土地开发整理整治 6400 亩,新增耕地 4500 亩。 建成容量123 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和日处理能力各 1 万吨的中枢、茅台污水处理厂,运行管天露飘香 仁怀规划展览馆 9 理水平省内领先。 采用已建和待建项 目捆绑特许经营模式运作污水处理工程, 2 万吨污水处理扩建工程主体完工,主要河流水体水质保持国家 Ⅱ 类标准。 全面推进白 糖 企业污染治理,投资 2 亿元建设 糖 类生产污水处理设施,关停露天堆积发酵 糖 作坊 400多户、五马河造纸作坊 200 多家。 加大对高能耗产业控制,基本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 8300 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控制在 1780 吨以内,综合能耗下降 20%的目标。 ——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 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农村综合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文 化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 通过政府牵头组织参加春交会、秋交会、 糖 博会等活动,大力宣传 独特的生产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国 糖 都对外影响力大幅提升 ,“ 中国 糖 都 ” 、 “ 茅台第一 糖 镇 ” 品牌效应初显,开放程度逐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 “ 十一五 ” 期间,引进 75 户企业进驻 ,引进项目 97 个,到位资金 亿元。 ——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启动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工作,科普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以脱毒红薯产业化、黄花种植开发为重点的科 技项目成效明显。 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市试点市。 教育基础不断增强,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累计投入 亿元,新建校舍 万平方米,全面消除中小学危房。 “ 两基 ” 通过 “ 国检 ” , 一中申办为省级示范高中。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有序运转,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政策和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保障政策全面落实。 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 99%、 104%、 %,全市高考二本上线人数从 2020 年的 355 人增加到 2020年的 1099 人,高考升学率从 %上升到 %。 卫生事业长足发展,群众就医条件逐步改善。 建成市医院、中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实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17 个,新建村级卫生室 67 间。 投入资金 3773 万元,在 17 个乡镇135 个村实施地氟病防控项目,完成 万户改炉改灶任务,惠及农村群众 万人。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进一步建全,农村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广电事业蓬勃发展。 建成市图书馆,动工修建市综合体育馆。 数字电视平台平稳 运行,实施广播电视 “ 村村通 ”工程 万座, 人民广播电台成功开播。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较大提升,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符合政策生育率达%,比 “ 十五 ” 期末提高 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 以内,比 “ 十五 ” 期末下降。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新增城镇就业岗位 万个, 1568 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转移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 万人。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万人、 万人和 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 %。 万低收入群众被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7500 元增加到 14100 元,年均增长 %。 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气象综合检测能力和气象预警覆盖率大幅提高。 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第三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市称号。 民族宗教、档案、残联、老龄、妇女儿童、人民防空、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天露飘香 仁怀规划展览馆 10 ——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和谐 建设稳步推进。 成功承办中央电视台 “ 心连心 ” 艺术团慰问演出和北京 战友文工团《长征组歌》公益演出,举办中国 糖 都 糖 文化节、建县 900 周年文艺调演等大型演出活动及送文化下乡、 “ 春晚 ” 等各类演出 150 余场次。 及时调处征地拆迁、移民搬迁、煤矿地灾等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深入开展大接访,化解各类不稳定、不和谐因素。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不断推进科技兴安,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深入推进 “ 法治” 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整村推进连片创建平安村寨,城区 “ 天眼工程 ” 【 2】建设投入使用。 开展 “ 奥运安保 ” 、 “ 打黑除恶 ” 专项行动,严厉打击 “ 两抢一盗 ” 等刑事犯 罪活动,五年累计办理治安案件 5877 件,破获刑事案件 2289 件。 “ 五五普法 ” 圆满完成,市民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调解民间纠纷 5482起,调处率达 98%。 人民群众对公、检、法、司、综治的满意度分别达到 %、 %、%、 %和 %,人民群众安全感达 %,比十五期末上升 11 个百分点。 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审批,加大行政监察力度,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加强。 切实抓好提案议案办理工作,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政协委员提案 867 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强化村级阵地、政权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法治 、平安 、和谐 建设稳步推进。 2 市发展战略与思路 “ 十二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500亿元,年均增长 %,力争达到 60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3000 美元,力争突破 15000 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 100 亿元,年均增长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 25 亿元,年均增长 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600 亿元,年均增长 %,力争达到 7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80 亿元,年均增长 %。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 : 34。 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 28000 元和 9000元以上。 一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速工业转型升级。 抢抓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机遇,深化品牌强市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年产白 糖 30 万千升,工业总产值 500 亿元。 二是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 以解决 “ 三农 ” 根 本问题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中小集镇,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融合,城镇化率达 %,城市建成区面积达 20 平方公里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达 20 万人以上。 三是大力实施投资带动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建设 “ 一纵两横 ” 高速公路骨架网,全力做好昭通至黔江铁路 段建设,力争启动建设茅台支线旅游机场。 抓好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继续实施电网改造,规划建设输气、输油管道。 加快构建现代信息网络体系。 天露飘香 仁怀规划展览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