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修编了 2020 年至 2030 年《 FH 县城市规划》, 17 明确城市定位,建设富有皖北特色的滨水园林城、管仲文化城、新型能源城、文明易居城、平原旅游城。 县城人口到 2020 年将接近 20 万人,达到中等城市人口规模,建设用地将达到 20 平方公里。 城市建设累计投资 亿元。 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铺设管网 公里,新城区全面实现雨污分流,城北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荣获 “ 安徽人居环境范例奖 ”。 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 2020 年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资 亿元,重点实施了中心镇和小集镇基础设施配套和镇容镇貌整治,新建房屋35 万平方米,新修水泥路面 32 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道 40 公里,新增绿化面积 万平方米,城镇设施逐步完善,功能不断增强,面貌明显改观。 迪沟镇被命名为 “ 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 ” 、 “ 国家园林城镇 ” ,迪沟湿地公园被批准为 “ 国家湿地公园 ”。 八里河镇被评为第二届 “ 全国文明村镇 ”。 FH 已经进入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成为上下关注、八方看好的投资热土,一个和谐新 FH 正在江淮大地迅速崛起。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FH 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南临淮 河,中贯颍河,介于东径 115176。 56ˊ - 116176。 30ˊ ,北纬 32176。 27ˊ - 32176。 54ˊ 之间,南与六安市相连,北与 HK 市颍东区为邻,西与阜南县接壤,东与淮南市毗邻。 气象: FH 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全年降雨量 60~ 70%集中在 6~ 9 月份,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适合大豆、小麦、 红薯、棉花、水稻等多种水旱作物种植,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瓜菜等。 气象条件具体参数如下: 常年风向:东风 18 基本风压: 基 本雪压: 最大冻结深度: 14cm 地下静止水位: 2~ 4m 左右 年平均温度: ℃ 极端最高温度: ℃ 极端最低温度: ℃ 年平均降水量:约 1000mm 年平均无霜期: 218 天左右 取暖计算温度: 6℃ 夏季空调计算平均温度: 36℃ 冬季空调计算平均温度: 9℃ 夏季空调计算的相对湿度: 62% 冬季空调计算的相对湿度: 68% 工程地质 地质与岩性 根据勘探资料,本区 域为第四系所覆盖,第四系地层总厚度约为130- 147 米,以下为深厚的第三系沉积物,其厚度约 600- 700 米,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及第三系地层。 第三系的上部主要组成为细砂、中细砂、粘土和亚砂土,中下部主要为棕色、灰色牢固结粘土与泥质细砂、中细砂二层。 地质构成为第四纪近代冲积岩层,土质以粉砂土为主,部分粘土,地基承载力为 820 吨 /平方米,大部分地区为 1215 吨 /平方米。 地形地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 - 29 米,平均坡降比为万分之一。 西、北、东部地区地势较平坦,南部地区多坡、洼地和湖泊。 土壤与植被 19 该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砂礓黑土、潮土、水稻土。 其中砂礓黑土有机质含量 克 /千克,含氮 克 /千克,速效磷 11 毫克 /千克,速效钾 150 毫克 /千克。 FH 县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树种所组成的下绿林。 无原生自然植被、无人工营造大片森林,植被主要为农作物、道路、河堤两旁树林和各地段绿化带林木,森林覆盖率 %。 水文地质 地面水 FH 县境内河流主要有淮河、颍河、济河、西淝河、小润河等。 地表水年径流总量为 亿立方米。 地下水 FH 县自上第三纪以来的沉积了已河、湖相为主的 巨厚松散地层、岩性主要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粉细砂。 该区地下水属冲积松散岩类孔隙水,属中等富水区,具有分层结构,根据埋藏浓度及补给方式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① 浅层水:该层水埋深浅,静水位为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单井涌水量 7080m3/h,目前农灌主要取用这层水。 水平径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垂直向径流以水面交替上升运动为主,向地下径流缓慢。 ② 深层水:根据深度可划分为三个含水层,分别为 150 米以下,300 米以下和 400 米左右,出水量 90m3/h。 水化学类型单一稳定,适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 地 震 依据现行的国家地震部门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FH 县位于地震烈度的六度区,在设计时应按七度进行抗震设防。 场址选择的原则 20 ( 1)符合国家、地区和城乡规划的要求。 ( 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及生产工艺和营销的要求。 ( 3)节约项目用地的原则。 建设用地因地制宜,优先考虑利用荒地和空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并力求节约用地。 ( 4)节约和效益的原则,尽力做到降低建设投资,节省运费,减少成本,提高利润。 ( 5)减少拆迁移民。 工程选址、选线着眼于少拆迁,少移民,尽可能不靠近、不穿越人口密集的城镇或居民区。 ( 6)安全方便的原则,防洪、防震、防地质灾害和战争危害,有利于厂区合理布置和安全运行。 ( 7)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于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场址选择 依据以上原则,经过多方案比选,本项目场址选择在 FH 县工业园。 项目区地势平坦,环境 优雅,水电供应可靠, 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周围无公害影响,交通便捷,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符合国家用地政策, 适宜于该项目的建设。 21 第 四 章 工艺、 设备 及 工程方案 工艺技术 生产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 ( 1)先进性和前瞻性。 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性能、工艺水平和装备水平等几个方面。 ( 2)适用性。 主要体现在: ○1 应与项目的生产能力相匹配,不同的建设规模需要选用不同的工艺技术。 ○2 应与原材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相适应。 ○3 应与设备相适应。 ○4 应与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相适应。 ○5 应与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尽可能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 3)可靠性。 指生产工艺 技术的成熟度。 ( 4)经济合理。 工艺流程、设备配置、生产线能力、自动化程度和专业化协作要合理;工序要紧凑、均衡、协调;物品运输距离要短;同一生产线应进行多层次、多品种、多方法的加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 5)确认知识产权。 ( 6)适应市场变化。 ( 7)安全和环保。 ( 8)采用高新技术,要注意国家对其先进性、创新性、成熟性和实用性的要求。 工艺流程 图 41:工艺流程图 22 设备选型 选择先进的设备,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是当今生产企业的发展趋势。 本项目为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收率和劳动生产率 ,拟购置国内先进水平 的 生产设备, 以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加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力求使整个项目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低消耗、高产出,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根据生产工艺及建设规模,合理确定设备方案,本项目 主要选择以下设备: 表 41 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 /型号 数量(台) 备注 1 大型立式车床 SXC6160Z 1 2 大型立式车床 SXC6200F 1 3 电动起重机 4 4 摇臂钻床 2N3040 13 2 5 摇臂钻床 2N3060 20 1 6 磨床 M7125 3 7 磨床 M7132A 1 8 铣床 X5032 1 9 铣床 X6332Z 3 10 刨床 BY60125 2 11 刨床 BC6053 2 12 冲床 J2325T 2 13 冲床 J2363T 1 14 冲床 J21125A 1 15 普通车床 CA6136 5 16 马鞍车床 CA6236 2 17 卷板机 W118 2500 2 18 卷板机 W1120 2500 1 19 折边机 2WX67Y 1 23 20 折边 机 WC67KE20 1 21 折边机 WC67KDNC 1 22 剪板机 QC12Y4 250 2 23 剪板机 QC12Y6 400 1 24 剪板机 QC12Y8 400 1 25 其他配套设备 75 包括点焊机、 切割机等 土建工程 厂址地区基本情况 : 工厂不得设在易遭受污染的区域,要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水源的地区。 厂区不应设于受污染河流的下游。 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 ,本项目 厂区位 于 FH 县 工业园 区,周围环境适宜 ,对生产无不利影响。 建筑设计原则、标准: 生产车间的建筑设计应以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并按使用性质、生产类别充分考虑建筑对洁净、噪音控制、采光、通风、日照、消防、防雷 、 卫生及其它特殊的要求。 在满足生产工艺同时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并充分考虑与厂区 周边 及原有建筑的协调,力求建成一个环境优美,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颖的企业形象。 建筑设计 整个厂区建筑主要有厂前区 、 生产区(各类生产车间厂房),以及 生活区 等组成。 厂前区采用对称手法,用大片 规则绿地与广场开成虚实对比,使广场、绿化、雕像和硬地等融为一个整体,创造一个高品味,有独特生产企业标志的厂前区规划。 24 车间为整个厂区主体建筑,对厂区的规划,生产企业的要求以及对厂区环境美观,影响较大,建筑设计结合使用功能,处理好人流与物流的关系,并在人流、物流所在的平面上做些变化,以改变矩形单调的建筑体形,用细部的处理以及带形窗与大面积墙面的虚实对比丰富立面造型,用色带和大面积白色外墙面授色差增强视觉效果,用大面积的银灰色外墙板和绿化的对比衬托建筑立面的洁净和曲雅。 生活区 建筑是整个厂区有机组成部分,在满足 职工生活 要求的前提下,体现具体建筑的特征,又考虑与厂区所有建筑的对应及协调。 建筑构造 : 生产 车间 本工程 加工车间 为 全框架结构 二 层建筑。 基础设计:根据地质情况,建筑拟采用现浇钢筋 砼 独立基础,基础垫层采用 C10 强度等级混凝土,基础采用 C25 强度等级混凝土。 上部结构设计:本项目生产厂房上部采用钢筋 砼 框架结构。 本着满足生产工艺、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建筑造型符合时代特点的要求,生产车间拟采用造型简洁、建筑内部分隔灵活、耐久性好的结构形式。 仓库: 基础:采用 现浇钢筋 砼 独立基础。 上部:轻 钢 结 构。 宿舍、 办公 及 其他 辅助用房 基础:采用 现浇钢筋 砼 独立基础。 上部结构: 采用 框架 结构。 25 第 五 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交通运输 项目 所在地 地理位置优越 ,区内主干道与 对外交通干道 相连 ,公路运输十分方便。 厂区周围环境 周围环境对生产无不利影响。 厂区地势平坦 ,环境优美 ,地理条件优越。 厂区地质条件良好 ,地下水满足设计需要。 厂区由厂前区、生产区和动力辅助区组成;在尽量满足工业生产人流、物流分离,互不交叉干扰的基本原则基础上做到:方便生产,物流路 线短捷;内外协调,适应自然条件;道路通顺,便于管理,方便生活;安全可靠;环境良好;用地合理等,力求社会效益,生产效益,环境效益均符合要求的总平面布置。 规划指导思想 遵照城市规划和规划部门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满足生产、仓储、运输、科技、经营与生活等活动的需要。 反映时代气息,体现现代企业精神风貌。 空间环境 综合总体规划,对建筑的空间布局,整体形象进行探索。 总的原则是新建建筑既要与厂区已有建筑融于一体,形成大的空间气候,又要有鲜明的个性,设计时对规划和单体的中间环节给予着重的探索和研究, 车间通过屋顶的弧形变化使主体建筑融入优美的环境之中。 26 沿主要干道,力图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整个建筑群和周围的建筑形成一组群雕,主与次各扮演着不同而又使主题升腾的角色,充满企业奋发向上的精神。 规划功能分区 总体规划原则遵循环境的要求,做到厂区功能分区明确、人物流分开、开通运输路线合理短捷、绿化面积厂区总体环境要求。 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原则:本厂区地形比较平坦,拟采用平坡式竖向布置系统,保证工厂在生产物料、人流上有良好的运输通行条件;合理确定各车间和其它各类用房的设计标高;厂区排水采 用管道系统排水,配备必要的排水构筑物;厂区整平坡应在 1%3%之间,以顺利和尽快地排除厂区内的雨水;尽量减少建筑物基础与排水工程的投资;解决厂区防洪工程问题。 土(石)方程:本厂区地形比较平坦,合理确定各车间和其它各类用房的设计标准,以使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并使挖填方能基本达到平衡。 供热 、汽 根据工艺要求, 本项目 生产过程中不需供 热。 给排水。茶叶加工机械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效。 元王好古《汤液本草》卷下木部记载:“茗苦茶,气微寒,味苦、甘。 无毒。 入手足厥阴经。 清头目,利小便,消 热渴,下气消茶叶副产物科研开发项目 可持续发展的“三农”产业 10 食,令人少睡。 中风昏馈,多睡不醒,宜用此……主痰疮,利小便,去痰热渴,治阴证汤药内,用此,去格拒之寒。 及治伏阳,大意相似,苦以泄之,其体下行,如何是清目。 ”
的毛利率将有所上升 , 未来将保持高毛利水平。 华星化工还掌握了用亚氨基二乙腈代替二乙醇胺合成 IDA 的方法 , 该法可以利用我国西南地区丰富的天然气提供相对廉价的原料 , 第一步是建立天然气合成 IDA 生产线 , 以满足公司以及合资公司的生产需求 ; 第二步是在重庆直接建设草甘膦生产线 , 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商。 该公司用天然气合成 IDA 的成本约 0. 9 万元/ t,
合计 50 图 3 被调查者职 业比例图 通过调查显示(如表 3):被调查者的职业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消费者中,比例最多的学生,占 46%;其次是教育工作者和务工者,分别占 20%和 18%;公司商务人员或经理以及其他职业者占 8%,由于职业种类的繁多和调研的局限性,我们收集的数据并不太多,这里只选了几类典型的相关职业者。 10 ( 4)被调查者收入水平统计(表 4) 表 4 收入 频率 百分比
.......................................................................................................... 70 井下运输系统 ..................................................................................
. 70 基本概况 .......................................................................................................... 70 井下运输系统 ........................................................................
..................................................................................... 69 回采面所需风量的计算 ..............................................................................................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