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岭煤矿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土地,勿需迁村。 综上所述,矿井交通、运输条件较好,主要建筑材料供应状况良好,无土地征用,矿井开发外部条件业已具备。 23 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 23地层 茶山岭矿井范围内出露的地层由新到老有第四系、白垩系、侏 白 沙 工 程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BAISHA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Add:: 耒阳市白沙路一号 Tel: 07344712162 Fax: 07344712183 Email: 第 12 页 罗系下统茅仙岭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龙潭组、二叠系下统当冲组、现从上到下简述如下: 一、第四系( Q) 主要分布在小溪两岸及山坡上和地形凹地带,前者多为冲积 层,后者多为坡、残积层。 厚 0~ 20m。 二、白垩系( K1) 分布于大邱铺,舒园一带。 上部为紫红色粉砂岩夹薄层状砂砾岩,砾石成份为灰岩、硅质岩。 砾石直径 1 至 5cm,分选及滚圆度中等,泥质、粉砂质胶结。 下部为砾岩,砾石成分为砂岩、灰岩、硅质岩,砾石直径 1 至 7cm,铁质胶结,致密坚硬,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厚 0至 412m。 三、侏罗系下统茅仙岭组( J1m) 出露在矿井东边,由灰色、灰绿色、厚层状中粒和细粒砂岩、粉砂岩。 泥岩组成,厚 0~ 272m。 四、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 P2l) 出露于矿井中部,形成区内南西~北东 向山脉、地貌特征明显。 为含煤地层,含煤 12 层,由新到老分别命名为 1~ 12 煤,其中 7 两层煤为主采煤层, 8 煤、 82为局部可煤层,根据岩性及含煤性不同划分为上下两段,全层厚约 582m。 现将该地层特征分述如下: 龙潭组上段( P2l2):总厚约 271m,从 1 煤到 7 煤分八个层段。 ( 1) 1 煤组( P2l28):深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及粉砂岩。 水平及缓波状层理含大量斑状、星点状及浸染状的黄铁矿。 产小个体瓣鳃类动物化石,底部夹煤线称 1 煤层,厚约 15m。 ( 2)薄层砂岩( P2l2K):灰色,薄层状细粒石英砂岩。 硅质 胶结, 白 沙 工 程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BAISHA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Add:: 耒阳市白沙路一号 Tel: 07344712162 Fax: 07344712183 Email: 第 13 页 致密坚硬,断续水平层理、缓波状层理及小型楔形层理。 中部夹深灰色粉砂岩,产植物化石碎屑,含菱铁质结核。 厚约 12m。 ( 3) 2 煤组( P2l27):深灰色至灰黑色砂质泥岩,层理不甚明显。 含稀疏的扁豆状菱铁矿结核,产大量瓣鳃类动物化石,偶见螺化石。 本层俗称“结核泥岩”,为对比标志层。 底部夹煤线一层称 2 煤层,煤层厚度 0~ ,平均厚。 本组地层厚约 31m。 ( 4) 3 煤组( P2l26):中上部为灰色至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较坚硬。 下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底部含煤一层,称 3 煤层,煤厚 ~ ,平均厚。 本组地层厚约 23m。 ( 5) 4 煤组( P2l25):以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 夹不稳定的细砂岩,水平层理。 产植物化石碎片,偶见海豆芽化石。 底部含煤线,称 4 煤层,煤层厚 0~ ,平均厚。 本组地层厚约 23m。 ( 6) 5 煤组( P2l24):本组岩性比较复杂,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组成。 中部夹有透镜状、肾状菱铁质结核。 产丰富的大羽羊齿、柯达狄等植物化石。 中上部泥岩中产丰富的海豆芽动物化石。 中部夹有 1~ 2 层不稳定煤层,底部为 5 煤层,煤层厚 0~ ,平均厚。 本组地层厚约 39m。 ( 7) 6 煤组( P2l23):本组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上部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夹细砂岩。 产大羽羊齿及海豆芽等化石,夹极不稳定煤层。 中部为中粒至细粒砂岩。 灰色,中厚层状,断续波状层理及小型斜层理。 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硅质胶结,较疏松,俗称“疏松砂岩”,为 61煤层对比标志层。 厚度变化大,相变剧烈,向深部砂岩减少,过渡为粉砂岩或砂质泥岩。 白 沙 工 程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BAISHA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Add:: 耒阳市白沙路一号 Tel: 07344712162 Fax: 07344712183 Email: 第 14 页 下部主要由粉砂岩、煤、细砂岩,砂质泥岩组成。 一般含煤一层称6 煤,煤层厚 0~ ,平均厚。 局部 含煤 2 层, 61煤煤层厚 0~,平均厚。 本组地层厚约 58m。 ( 8) 7 煤组( P2l23):本组可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为( P2l22),以细砂岩为主,夹砂质泥岩。 具水平层理,产丰富的植物化石碎片,夹菱铁质结核。 中部夹不稳定煤层 1 至 4 层,底部含煤一层称 7 煤层,煤层厚度 0~,平均厚。 ( 9)下部为( P2l21),粉砂岩及砂质泥岩。 深灰色,薄层状,水平层理。 含扁球状菱铁质结核和“龟形”结核,产瓣鳃类化石及螺化石,螺化石一般长 25mm,“龟形”结核和螺化石泥岩为龙潭组上 下段分界标志层。 本组厚约 70m。 龙潭组下段( P2l1):与下伏地层壶天群组呈断层接触。 故地层保存不全。 分三层段。 总厚约 311( P2l22)。 ( 1) 8 煤层( P2l13):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细砂岩。 灰黑色,薄层状,具明显的细水平层理,夹大量的厚 1 至 3cm 的菱铁矿结核。 中部夹 1 至 2 层偶尔可采煤层。 底部含煤一层,称 8 煤层,煤层厚度 0~ 米平均煤厚 米,为局部可采煤层。 ( 2) 82煤层( P2l12):鳞片状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组成。 灰色、黑灰色、薄层状、水平层理发育, 夹泥质或菱铁质球状小结核。 中部夹 1 至 3 层偶尔可采煤层,底部含煤一层称 82煤层。 煤层厚度 0~ 米 ,平均煤厚 米。 ( 3)砂岩( P2l11)俗称“托底砂岩”: 上部为紫红色、微带绿色的中厚层状,中细粒砂岩。 泥质胶结, 白 沙 工 程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BAISHA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Add:: 耒阳市白沙路一号 Tel: 07344712162 Fax: 07344712183 Email: 第 15 页 较疏松,层面具有大量云母片局部为砂质泥岩。 下部灰黑色,微带绿色的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粉砂岩。 中部夹煤线 1 至 5 层,地层出露不全,厚约 150m。 五、中上石炭统壶天群 ( C2+3) 分布在矿井西南端西边岭附近,岩性为灰白色及肉红色层状灰岩,厚度不详。 23构 造 茶山岭矿井位于郴 耒煤田复式褶皱群中的石里山向斜收敛部位东南端,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 70 米标高以上地层倾角较大,局部地段直立、倒转, 70~ 400 段地层为倾斜至缓倾斜,一般为 20176。 ~ 30176。 一、褶皱 该区段地层倾角较缓,褶皱较为平缓,褶幅一般为 3~ 15 米,未对煤层的连续性产生破坏,从正在探采的 33 采区井巷工程所揭露的情况说明,背斜两翼煤层增厚,背斜轴部煤层变薄不同程度影响采煤工程布置,增加 t 煤掘进率。 二、断层 F3 走向断层:贯穿整个井田,走向北东 35176。 倾向南东,倾角 70~80176。 ,落差 大于 200 米,该断层未露出地表,被白垩系掩盖,因该断层落差大,阻止了 6 82煤层向深部延伸,茶山岭 井田的深部边界。 F9 倾向逆断层:走向长 公里以上,倾向东, 倾向 70176。 ~80176。 ,落差大于 180 米,地表大部分被白垩系地层掩盖,该断层切断 82煤层,断层东翼煤层被抬高,其中 7 煤层被剥蚀。 白 沙 工 程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BAISHA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Add:: 耒阳市白沙路一号 Tel: 07344712162 Fax: 07344712183 Email: 第 16 页 F10 倾向正断层:该断层与 F9 成“入”字形相交,走向长约 700米,倾向东,倾角 70176。 ~80176。 ,落差约 130 米,切断 82煤层,对8 煤、 82煤破坏严重。 23含煤地层 煤 层赋存状况及煤层特征 茶山岭矿井含煤 12 层,自上而下编号为 8 1 12 煤层。 其中 7 煤为主要可采煤层, 8 煤、 82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5 煤为偶见可采煤层。 本区段主要可采煤层 6 煤、 7 煤、8 煤、 82煤层的展布特征归纳如下: 6 煤层:厚度 0~ 米,平均 米。 煤层主要以“煤包”形态赋存,本区段可采煤包主要赋存于 51 线至 F9断层之间,厚煤带主要集中在 50 线剖面附近。 为不稳定煤层。 7 煤层:厚 0~ 米,平均厚 米。 煤层主要以“煤包”形态赋存,本区 段内可采煤包主要赋存于 50 线附近。 为不稳定煤层。 8 煤层:厚 0~ 米,平均煤厚 米,本区段内煤层主要赋存于 F9 断层以东至剥蚀线之间,在该区内 8 煤层大部可采厚煤带主要集中在 40 线至 47 线之间。 为极不稳定煤层。 82煤层:厚度 0~ 米,平均煤厚 米,区段内主要发育在F9 断层以东, F9 断层以西 82煤层不发育,厚煤带主要集中在 40 至 42线之间。 为极不稳定煤层。 煤质及用途 ( 1)、煤的物理性质 主要可采煤层的物理性质简述如下: 6 煤层:黑色、弱金属光泽,半暗至暗淡型,以粉末状重胶结为主, 白 沙 工 程 设 计 有 限 公 司 BAISHA ENGINEERING DESIGN CO.,LTD。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