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与意义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 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 从战略的高度看,节能早已超出了管理和技术创新的 范畴,已经上升为一个政治问题,节能现今被赋予多重历史使命。 这既包括应对能源资源挑战、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树立中央权威等内容,同时也体现了中国要做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意愿。 由于节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及思考,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并对我国能源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旨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基本概念 节约能源概念 节约能源指的是降低能源消 耗、减少污染排放。 节能涉及到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 节能已被纳入到国家的相关法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对节能定义的阐述,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按照世界能源委员会 1979 年提出的“节能”定义,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 ”这就是说节能旨在降低能源强度(单位产值能耗)的努力,节能是在能源系统的所有环节,包 括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到终端利用,从经济、技术、法律、行政、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能源的浪费。 20 世纪 90 年代,国际上普遍用“能源效率”( energy efficiency)来代替 70 年代能源危机后提出的“节能”( energy conservation)一词。 实际上,从国际权威机构对“节能”和“能源效率”给出的定义来看,两者的涵义是一致的。 1995 年,世界能源委员会把“能源效率”定义为:“减少提供同等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 “能源服务”的涵义是:能源的使用并不是 它自身的终结,而是为满足人们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投入。 因此,能源利用的水平应以提供的能源服务来衡量,而不是用消耗的多少来表示。 例如,照明应以照度来衡量,而不是看用了多少电。 由于同一种服务可以采用多种能源、多种技术来提供,可以根据经济、技术、社会、环境等因素,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据此分析能源需求的趋势和节能的潜力,优化能源结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的定义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能源按直接获 得和间接获得的方式可分为以现存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次能源 ,如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水力、风、生物质能等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或人工能源 ,如电、汽油、柴油、液化气、煤气和蒸汽等。 能源按其能否再生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化石燃料以及核能可再生能源包括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海洋能和浅表地热能等。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 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这是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词最早由沃德 (Barbara Ward)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中期使用,直到 1980 年,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 (IUCN),联合国环境署 (UNEP)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 (WWF)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策略》才正确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从 1980 年以后,由于全球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逐步恶化,因此可持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 虽然人们不断理解和研究,可持续人类发展的内涵有以下几点:( 1)可持续发展最先关注穷人,尽量的多给穷人提供工作的机遇,尽可能的让所有的穷人参与决定他们生活的决策活动。 ( 2)它不仅创造经济增长,而且关注经济增长成果的公平分配。 ( 3)它给与人有益的帮助,而不是使人们被边缘化。 ( 4)它要保护、恢复、再造新自然环境,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破坏自然环境。 至此,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渐得到了完善,并日趋成熟。 我国坚持的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要目标之一为:早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充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努力实现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最终让我国实现人们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我国的能源形势 人均水平低下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列世界第 3 位,但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一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较少,分别为世界第 10 位和第 11 位,相应的人均值则更低,石油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 11%,天然气储量人均值只有世界平均值的 4%。 中国的能源资源储量有限,特别是优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短缺,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供应的最突出问题。 如果按照 2020 年的开采量进行计算,我国化石燃料在100 年将会枯竭。 人均能源消耗水平低 中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约占世界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 %,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2 位。 但中国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