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黔东首郡生态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五个发展领域,其中文化旅游发展,高端确定了以建设“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和“中国温泉之乡”为契机,打好“石林、温泉、乌江”三张名片,打造独具特色的思南旅游品牌。 思南旅游起步 90 年代末期。 当时,城镇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进入性较差,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跟不上旅游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着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思南旅游从旅游资源调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制造、旅游星级宾馆和涉外酒店培育、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旅游对外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业绩。 尤其是20xx年成功申报乌江白鹭洲省级风景名胜区, 20xx 年,“思南花灯戏”录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元沙洲节”成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xx 年,“乌江船工号子”成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7 “思唐 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后获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土家花灯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区”、 “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源地质科普基地”等国家级旅游品牌。 站在大乌江旅游发展的高度,思南旅游以县城历史文化体验游为中心,以乌江为主线,以乌江喀斯特 国家 地质公园为重点,构建了河东、河西和北部的民族文化的总体布局,努力把乌江旅游融入梵净山、长江三峡、湘西和遵义旅游发展圈,打造乌江中下游山水旅游大县,建设贵州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以及中国知名的山水民族旅游胜地。 邵家桥镇边江村坐落于美丽的乌江河畔,该村距镇政府8公里,县城 17 公里,全村总面积 3平方公里,辖 6个村民组 1567 人,现有耕地 1291 亩,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落,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5%。 该村经济来源主要以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 20xx 年该村工农业生产总值 756万元,人均纯收入 3210 元。 该村是国家级水电站思林电站坝址所在地及思林电站的办公区驻地,村内有电站驻地移民安置一条街约 500 米,是地级新农村建设示 范点,是近代历史名人董尚书、郭翰林、孙兵部的故乡。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 集文化、旅游、娱乐、餐饮等为一体的文化民族风情旅游项目。 建设内容:入口大门、集散广场、观光农业、观景 8 台、风情别墅、度假村、白鹭湖驿站、美食寨、婚俗寨、服饰寨、歌舞寨、造纸、制花烛、竹编文化、土家画廊、乌江文化创意园、风情小镇、龙舟竞赛、文化演艺中心、纤夫雕像、夜郎文化、古苑茶香、 囍 文化、乌江垂钓、油盐文化岛及道路、电力、电信、给排水、环境卫生、安全医疗、景观绿化等配套设施。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 该项目点水陆交通方便,“离尘不离城”,驱车 15 分钟可以达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