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办煤矿试运行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我矿的“回采煤量”不能满足。 在试生产期间,各系统安全正常运行,未出现影响工作面生产的现象,系统布局合理,能满足矿井达产安全生产需要。 (二)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介绍 矿井采用 中央并列式 通风 方式 ,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全矿井 2个进风井(主斜井、副斜井)、 1 个回风井(风井),风井安装 2 台YBFNo11 主要通风机,主要通风机额定功率 37kW,额定风量 900~1300m3/ min,风压 980~ 1300Pa,主要通风机安装有电流表、电压表和水柱计,风井设有防爆门。 矿井在《初步设计》中编制有通风设计,通风设计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并通过批准,设计矿井总需风量为1260m3/min,在矿井《安全专篇》中选择的风机型号为 选用 BK54—6— № 14 型防爆 轴流式对旋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其转速 980r/min,风量 — ,静压 150— 790Pa,选用电机为 YBFe225M— 6, 30KW, 660V。 采用风机反转反风,所选风机虽与设计不一致,但其参数和性能覆盖了设计风机参数和性能范围,能满足通风要求。 矿井 11601回采工作面和 116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11602通风上山掘进工作面实行独立通风,分别在 11602 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11602通风上山掘进工作面进风口分别设有瓦斯断电仪,其探头断电浓度设为 %,并编制有安全技术措施,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 矿井无风流短路、微风和漏风以及 主要通风巷道分段通风 情况,所有巷道断面均能满足通风要求,风速未超限。 掘进工作面 采用 YBT522 型局 部通风机 压入式供风 ,局部通风机 额定风量 240m3/min,额定供风距离 200m, 11602 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 实测出口风量 200m3/min,供风距离 80m; 11602 通风上山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 实测出口风量 200m3/min,供风距离 10m。 局部通风机有专人负责,挂牌管理,掘进工作面机电设备与局部通风机实现了“风电闭锁和瓦斯电闭锁”,局 部通风机安装符合要求。 矿井实际配风情况: 11601 回采工作面 520m3/min,风速 ;11602 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200m3/min,风速 ; 11602 通风上山掘进工作面 200m3/min,风速。 无循环风, 风量分配满足用风要求。 通风设施设置情况见下表: 序号 类别 设施名称 安装位置 构筑质量 用途 备注 1 风门 1 11601 通风上山 木质 人行 2 风井人行道 木质 人行 3 风井防爆门 5 毫米铁皮 防爆 2 调节风门 3 人行上山 木质 调节风量 3 风桥 4 密闭和 棚栏 01 主斜井中段 水泥、沙、 砖 阻挡风流 02 11601 一号联络巷 水泥、沙、 砖 阻挡风流 03 副斜井井底 水泥、沙、 砖 阻挡风流 04 风井 水泥、沙、 砖 阻挡风流 05 一水平运输 巷 水泥、沙、 砖 阻挡风流 06 回风巷 水泥、沙、 阻挡风流 砖 井下硐室设置有一个机电硐室,均设置在进风巷中,其供风能满足电器设备散热要求, 井下无中央变电所、采区变电所、炸药库、充电硐室等要求独立通风的硐室。 通风系统试运行情况 联合试运转期间,矿井通风系统运行正常。 矿井主要通风机运转正常,无故障记录。 ○ 1 主斜井 进风量为 620m3/min; ○ 2 副斜井 进风量为 540m3/min; ○ 3 风井 总回风量为 1210m3/min;全矿井漏风率为 %,瓦斯浓度最高 %,最低 %,二氧化碳浓度最高 %,最低%; ○ 4 11601回采工作面 11601 回采工作面回风巷回风量为 486m3/min;瓦斯浓度最高 %,最低 %,二氧化碳最高 %,最低 %; ○ 5 11602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11602 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采用局扇通风机供风,供风量为: 200 m3/min; ○ 6 11602通风上山掘进工作面 11602 通风上山掘进工作面,采用局扇通风机供风,供风量为: 200 m3/min; ○ 7 水仓及硐室 煤矿的 机电设备摆放到井下水泵房里,其供风量为 180 m3/min。 系统评价 矿井通风系统运行稳定,各用风地点风量分配合理,瓦斯、二氧化碳浓度稳定,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能确保矿井安全正常生产。 (三)瓦斯防治系统 系统介绍 该矿 2020 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 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 量为 / min,该矿井属 低瓦斯 矿井。 矿井建立了瓦斯检查制度,井下瓦斯检查实行 3 班作业,采掘工作面每班做到 3 次检查瓦斯,同时每班对硐室、停风地点栅栏外也进行了 1 次检查。 有瓦斯检查手册,无空班漏检,做到“三对口”、“三签字”,瓦检员实行了现场交接班制度。 瓦斯日报按规定报送安全技术负责人或矿长审查处理并签字。 按实际需要配备 4 名瓦检员,配有光学瓦检仪 5 台,现使用 4 台, 备用 1 台,备用量已达到使用量的 25%。 在用瓦检仪均已取得“云南省计量检定证书”,并定期校验、更换药剂。 矿井配备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27 台,矿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队长、通风队长、班长 、流动电钳工下井都佩带有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2 试运行情况 矿井在试运行期间严格执行了瓦斯检查制度、考勤制度、瓦斯审批制度。 严格做到“三对口”、“三签字”,瓦检员实行了现场交接班制度。 瓦斯日报按规定报送安全技术负责人或矿长审查处理并签字。 矿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队长、通风队长、班长、流动电钳工下井都佩带有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3 系统评价 瓦斯防治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能确保矿井安全正常生产。 (四)煤尘防治系统 1 系统介绍 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 2020 年 7 月 27 日 对 小海子煤矿二号井 C16 号煤层的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 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 煤尘 有爆炸性。 矿井开展了粉尘防治工作,建立了防尘系统, 矿井防尘洒水系统较为 完善, 主井上方 20m 处建有 静压水池 1 个,容量为 220m3; 主井 东方 220m 左右处建有 静压水池 1 个,容量为 60m3。 井下消防防尘 水管 主管 路 使用 DN80mm 无鏠钢管,沿主井、车场、至一水平运输巷与11601 运输巷交口处,采用 DN50 mm 无鏠钢管送至各用水地点, 工作面支管为 D25mm 无鏠钢管 ; 主要运输巷、采区上山及回风巷每隔 100m设三通、阀门和支管。 采掘工作面、运输转载点设喷 头、回采工作面回风巷设净化空气水慕, 采掘进工作面爆破前后冲洗煤壁,使用水炮泥,装煤岩时洒水降尘,采掘工作面产尘地点打眼工及放炮员等人员工作时带防尘口罩。 地面主井口设有喷雾降尘装置。 地面消防管路采用 DN25 无缝钢管,敷设到地面煤仓,坑木厂。 消防系统: 井下: 主井上方 20 米处 220m3 消防水池→主斜井→井底车场→ → 11601 回采工作面 一水平运输巷 → 11602 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11602 通风上山 →风井 地面: 主井东方 200 米处 60m3 生活水池→地面煤仓 →坑木厂 马街镇煤管所 对 煤矿 井下作业场所的粉尘 每月进行了两次粉尘检测,检测结果认为: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游离 SiO2含量符合《煤矿 安全规程》要求。 2 试运行情况 煤矿在试运行前制定了测风、测尘制度,防尘工洒水降尘制度, 矿井综合防尘措施,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煤矿在试运行期间,安排了 3 个专职防尘工,在 11601 运输巷、一水平运输巷、通风上山、 11601 回风巷、机运巷、 11602 运输巷、11602 通风 上山的装、卸载点都敷设防尘供水管路,并安设支管和闸门,防尘用水均过滤。 生产过程中及时清险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定期撤布岩粉,定期对大巷刷浆。 煤矿在试运行期间,马街镇煤管所 对 煤矿 井下作业场所的粉尘 每月进行了两次粉尘检测,检测结果认为: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浓度和游离 SiO2含量符合《煤矿 安全规程》要求。 3 系统评价 煤尘防治系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配备防尘系统,在试运行期间无故障记录,系统运行正常, 能确保矿井安全正常生产。 (五)防灭火系统 1 系统介绍 江西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 2020 年 7 月 27 日 对 小海子煤矿二号井 C16 号煤层的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倾向性 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煤层为不容易自燃。 井下防灭火管路系统同井下防尘管路系统共用一套系统。 地面 消防材料库 、配电室、风机房、充电硐室、坑木场等处和 井下井底车场、采掘工作面配电点处配有干粉灭火器和消防沙箱;井下使用阻燃电缆,风筒具有抗静电、阻燃性;井下主要硐室和巷道的支护采用不燃 性材料。 井上下消防器材设置情况如下表: 序号 设置地点 灭火器数量 (支) 沙箱数量 (只) 备注 1 高压配电室 2 1 2 低压配电室 2 1 3 井 底水泵房 2 1 4 暗斜井井底水仓 2 1 5 11601 运输巷 2 1 6 11602 运输巷 2 1 7 11602 通风上山 2 1 8 主扇风机房 2 1 9 材料库 2 1 10 工业广场 2 1 11 主斜井绞车房 2 1 12 副斜井绞车房 2 1 13 充灯房 2 1 14 空压机房 2 1 15 液压泵房 2 1 16 矿井进风井井口 20m 范围没有用火火源,也没有易产生火源的非防爆电器设备,坑木场距主平硐口 80m,符合《规程》要求。 矿井制订有井上、下防火措施,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设备硐室等主要巷道口内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地面设置有消防材料库、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数量符合有关规定。 防止自然发火。 2 系统试运行情况 煤矿在试运行前制订有井上、下防火措施,人员出入井检身制度,并且进行了贯彻落实。 煤矿在试运行时,安排了 3 名专职的洒水防尘工对煤矿的井上、下的各个地方进行洒水,井口检身工严格执行人员 出入井检身制度,杜绝了烟草、明火、化纤衣裤的入井。 矿井进风井、回风井井口 20m 范围没有用火火源。 3 系 统评价 防灭火系统在试运行期间无故障记录,系统运行正常,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确保安全生产。 (六)防治水系统 矿井为斜井开拓。 井下设有排水系统,矿井实测正常涌水量4m3/h,最大涌水量 13m3/h。 矿区常年最高水位标高 +1950,低于井口标高 +。 +1860以上涌水流入 +1854水仓,水泵房位于 +1861水平;距副斜井井口垂高 96m,水泵房采用梯形断面,工字钢支护,净高 ,断面积 , 有 2个出口,一个出。联办煤矿试运行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过传输 2M,借助传输 SDH 设备上传至监控中心;二是通过 2020 年中国联通 88 省分公司能源管理系统工程项目建议书 一期新建工程 4 G7032 协议,借助基站主设备从语音 2M 中划分 1 个时隙传至核心机房 BSC,数据重新通过 2M 汇总至监控中心。 中心机房动环监控系统是通过监测模块进行数据采集,然后监控单元相互级联,通过传输 2M 传至地市监控中心。 接入网点动环监控系统通过
料能够满足航空航天、 微电子、 电气、 能源化工等高新技术应用领域发展的要求 ,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市场推广应用价值。 然而 ,目前多数改性工作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尚未实用化 ,所以未来改性 P I 材料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将是改善工艺流程 ,寻求降低成9 本的新途径。 进一步开展工业实验研究 ,扩大用途 ,开拓市场 ,尽早实现多样化、 工业化和民用化。 酰亚胺化历程是决定最终聚酰亚胺薄
.. 176 二、吊顶内管道安装(我部履行总承包义务,负责协调配合) ............ 177 聚丰178。 上城印象 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 6 三、卫生间施工 .................................................... 179 四、管道安装 ...................................................
时,在未进行气体检测及充分通风置换的情况下即下孔作业,引起中毒或窒息。 第二章、编制依据及编制说明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针对本工程 4 4 4 49楼及车库中机械成孔设备不具备施工的地形条件下的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进行编制。 其中对工程的施工部署、主要施工方法、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筑,为此宜选用直角坐标法定位,相互位置确定后,作为向上传递轴线的依据。 根据设计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平面图和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规划红线和城市坐标,经过换算后,我们采用日本索佳 TCl010 全站仪进行总体测量定位,用钢尺复核丈量平面及开间尺寸。 首先定出建筑物一角点,然后将全站仪架于这一点,定出其余三角点,最后将全站仪移到对角点进行校核闭合,总尺寸及开间尺寸经复核无误后,把轴
1)从建设单位指定位置接入水源,管径 DN100,并做水表井; 2)围绕施工现场敷设管径 DN100 的消防环线,设 4 座室外消火栓,配 25米水龙带, 19 毫米水枪。 消火栓设昼夜明显标志,消火栓周围 3 米范围内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3)从环线引管径 DN65 支管供搅拌站及办公区消防用水,末端引 DN32 支管供测量试验室用水 4)沿结构设管径 DN65 的生产消防竖管,每层设 DN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