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承诺。 激情, 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充满激情的,爱情关系趋于浪漫、身体吸引和性爱完美的驱力或一种状态 ;而亲密,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在恋爱关系中亲近、融合,结成亲密私人关系的感觉 .承诺, 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 , 指当事人对关系维持的一种认知,决定去爱一个人和对恋爱关系担负责任。 Yela 的四因素理论 Yela 在 sterberg 的基础上,将激情成分进一步划分,提出了四元论。 认为激情包括性的激情和浪漫的激情,性的激情主要指生理上的性渴望,浪漫的激情指的是心理上对爱情的需求、信念、理想和渴望 (张雪峰, 2020)。 网络亲密关系 网络亲密关系的建立 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交往场所,人们在网络上,通过聊天室,电子邮件、即时通信服务、微博等多种途径认识彼此。 人们分享他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谈论他们的爱好,对身边人的看法,和朋友亲人的关系,这样的社会交往往往发生在那些经常使用网络的人群中。 社会交往的深入,逐 渐变成一种亲密关系。 由于双方是通过网络建立起关系,因此双方很可能隐藏了部分私人信息,或者传达了不真实的信息。 刚开始交往的时候,网上约会对象都会通过适当的伪装,让自己看起来更好。 在网络聊天过程中夸大自己的优点,隐藏自己的缺点,尽量使得自己所说的话让对方感兴趣。 由于网络交往不是面对面的交往,因此双方的生理吸引尚未产生,维持双方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心理的契合( 孟庆东 、 王争艳 , 2020)。 美化过的对象往往让人有想继续交往下去的冲动,然而如果这样的对象从网络走向现实,美化想象和真实的情况形成巨大反差,网络亲密关系也就随之 破灭。 网络交往虽然不被很多人所任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网络交往中呢。 这也就是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不同的地方。 例如,我们知道,在很大网络交往过程中,我们都是匿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网络交往中我们更容易敞开心 8 扉,与网络对象倾诉自己的快乐与悲伤。 于此同时,大量的网名给网络交往提供了很大的平台,通过网络互动,我们很容易找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人,这也是一个在网络交往中非常重要的特征( McKenna, 2020)。 网络亲密关系的发展 建立起网络亲密关系就要考虑网络亲密关系的发展了。 一般而言,网络亲密关系的发展要么维持要么破裂。 网络恋爱依赖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和情感关心,而没有生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外部因素。 如果交往的双方对这对情感有一定的投入,伴侣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分享各自的想法和感觉,那么这段关系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至于维持到什么程度,这跟网络恋爱对象的意愿有关。 有的人进行网络恋爱仅仅是为了寻找一个发泄空间,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想法分享出来,调节自己的生活状态,主要的目的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部分进行网络恋爱的人是为了寻找刺激,有的甚至想发展为现实恋爱关系。 由于网络亲密关强调的是内部 情感关系,因此当双方的价值观产生分歧,或者双方对感情投入太少,都很可能是关系破裂。 结束一段网络恋情跟现实恋情是不一样的。 网络恋情相比现实恋情的破裂压力小很多。 因为网络交往中很多信息的真实性都没有保证,而如果感到网络恋情破灭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时,还能够继续寻找一个替代当前网络恋爱对象的人,由于交往过程中,家人和朋友几乎没有介入其中,分手后就没有其他人施加的压力,分手只需要删除交往对象的信息即可,或者不再回复交往对象的消息。 以往研究表明,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的差异主要存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网络亲密关系更完 美化,由于网络亲密关系的建立不是面对面的,因此很多交流时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的信息不能获得,从而影响了对方判断信息的真假。 相对于现实恋爱,网恋的幻想特点使得将彼此完美化。 另一方面,网络约会和现实约会存在很大差异,网络约会主要是靠心灵上的联系,而现实恋爱还包括了空间的接近性和生理上的吸引 ( 孟庆东 、 王争艳 , 2020)。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假设。 ( 1)情侣之间的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均有一致性。 ( 2)无论是现实亲密关系还是网络亲密关系,性别在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均有差异。 ( 3)现实亲密关 系在依恋回避维度的 9 得分上显著低于网络亲密关系的得分,现实亲密关系在依恋焦虑维度上的得分上显著低于网络亲密关系的得分。 ( 4)现实亲密关系比网络亲密关系的结果预期值要高。 10 3 研究方法 被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华中师范大学及其他大学收集了 60 份 有效问卷。 其中现实亲密关系被试,的学生及少部分其他大学的学生。 被试分为两组 ,一 组 是现实恋爱 组 ,有成对的情侣 20 对,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 另一组是 网络恋爱 组, 也 有 20对 情侣。 问卷介绍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的室亲密关系体验问卷 —— 修订版(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Revised, ECRR),这个问卷是由 Fraley,Waller 和 Brennan 在 2020 年采用项目反应理论在 Brennan 等编制的 ECR 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修订的 36 条目的自陈式依恋量表,包含了两个分量表,一个是回避(对亲近和依赖他人感到不舒服),一个是焦虑(害怕被拒绝和抛弃),这是现阶段国外运用最为广泛、信度和效度都相当好的问卷。 在量表中,回避与焦虑两个维度有着较高的内部一致性评分,从 2 个维度中可以得到 4 个依恋类型,比 RQ有更好的结构效度。 题目 1~ 18 为焦虑量表, 19~ 36为回避量表。 该量表采用 7点记分,从“非常不赞成”,“比较不赞成”、“有点不赞成”、“不确定”、“有点赞成”、“比较赞成”到“非常赞成”。 其中量表的题项 3, 15, 22, 25, 27, 29 为反向记分题。 经过前人的测量,发现焦虑分量表的  系数为 .947,回避分量表的 系数为 .934,说明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非常好(蓝滢、郑雪, 2020)。 再次测量,得到焦虑分量表的  系数为 .735,回避分量表的  系数为 .682,同样也说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问卷的第二部分是一个自编问卷。 自编问卷包括问卷开头的基本信息和 4 个题目。 其中基本信息包括了性别、年级、家庭收入和兴趣爱好,紧接着基本信是 ECRR问卷,过后就是 4个自编题目。 第一个自编题目是:你与当前恋爱对象的持续时间是多久。 第二是:你每天和你的恋爱对象交流多少次。 交流时间是多长。 交流方式什么。 (手机、 、面对面、其他)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恋爱结果会是什 么样的。 这个问题采用了 7点记分,从“非常消极”、“比较消极”、“有些消极”、“不确定”、“有些积极”、“比较积极”到“非常积极”。 第四个问题是:你认为你的恋爱对象哪些地方吸引你。 11 网络亲密关系和现实亲密关系均用同样的问卷,其中自编问卷部分用于了解被试更多的关于亲密关系的认知信息,以便于分析比较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的差异。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现实亲密关系的数据收集 将纸质版问卷发给处于现实亲密关系中的大学生填写,每份问卷均是同时由一对情侣填写,情侣之间不互相看对方所填写内容,同时将每对情侣的问 卷做上记号,剔除无用问卷,总共收集了 20对情侣的问卷。 网络亲密关系的数据收集 将纸质版问卷和电子版问卷同时发放给处于网络恋爱的大学生填写,电子版的采用问答形式,纸质版的一对一填写,剔除部分无效问卷,共收集了 20 个网络亲密关系的数据。 首先,对数据进行错误检查,采用 spss 中的 Frequencies命令,检查是否有缺失值( Missing Value),将缺失值采用均值替代。 随后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了配对样本 ttest,独立样本 ttest 和相关分析。 12 4 结果分析 男女 情侣 间的分析 对男女情侣进行配对 t检验,统计结果见表 ,从表 的结果可以看出,男生的依恋回避维度的值 ( )和女生的 ( )差异较小,经检验发现,没有显著差异( t( 19) =, p=.873.05)。 而男生在依恋焦虑维度上的值 ( )比女生的 的值要低些,经过检验发现,没有显著差异( t( 19) =, p=.231.05)。 说明了情侣之间的亲密感有较高的一致性。 表 情侣间的一致性统计结果 总体 男生 女生 M( SD) M( SD) M( SD) T 依恋回避维度 ( ) ( ) ( ) 依恋焦虑维度 ( ) ( ) ( ) 注: ***p.001, **p.01, *p.05,下同。 为了进一步说明情侣间的亲密感的一致性较高,分别对两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见表。 情侣间的亲密感在两个维度上都有相关关系( p.05)。 表 情侣间在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上的相关分析 男生 依恋回避维度 女生依恋回避维度 男生依恋焦虑维度 女生依恋焦虑维度 男生依恋回避维度 1 女生依恋回避维度 1 男生依恋焦虑维度 1 .205 女生依恋焦虑维度 1 13 从以上的统计结果来看,情侣间对亲密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两个维度上一致性有所区别,情侣间在回避维度上一致性比焦虑维度上的一致性更高。 现实和网络亲密关系中男女在亲密关系上的差异分析 现实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依恋维度和焦虑维度上的统计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为两个因变量 ,做独立样本 t检验,统计结果见表。 独立样本 t检验结果发现,现实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两个依恋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p.05) . 表 现实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两依恋维度上的统计结果 总体 男生 女生 M( SD) M( SD) M( SD) T 依恋回避维度 ( ) ( ) ( ) 依恋焦虑维度 ( ) ( ) ( ) 网络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依恋维度和焦虑维度上 的统计分析 同样地,以性别为自变量,以依恋回避维度和依恋焦虑维度为两个因变量,做独立样本 t检验,统计结果见表。 独立样本 t检验结果发现,网络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两个依恋维度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p.05)。 表 网络亲密关系中性别在两依恋维度上的统计结果 总体 男生 女生 M( SD) M( SD) M( SD) T 依恋回避维度 ( ) ( ) ( ) 依恋焦虑维度 ( ) ( ) ( ) 从统计结果看出,无论是现实亲密关系还是网络亲密关系,性别在亲密感的两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 14 现实和网络组在亲密关系上的统计分析 以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为自变量,比较两者在两个依恋维度上的差异性,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得到统计结果见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依恋回避维度上,现实亲密关系的值为 ( 9), 而网络亲密关系的值为 ( ),现实亲密关系回避值比网络亲密关系的回避值低,经检验,现实恋爱和网络恋爱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t( 58) =, p.001),而在依恋焦虑维度上,现实亲密关系的值为 ( ),网络亲密关系的值为 ( ),现实亲密关系的在焦虑维度上低于网络亲密关系的值,但检验后发现它们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t( 58)=, p=.082.05)。 表 现实亲密关系和网络亲密关系在两依恋维度上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