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城市报警和监控系统工程技术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资源优势,配置安防网络控制主机、数字视频矩阵。 搭建报警与视频监控联动网,整合报警运营商服务的社会报警网,使社会各报警用户和街面应急报警与监控网点,能利用电信等宽带网络资源通过音视频编码设备接入视频监控摄像机,实现大面积报警和视频联动功能。 提高报警、接警、处警的速度和准确度,实施精确打击和有效防控。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开播“城市管理和公共治安”电视频道 与 绵竹 广播电视局联手合作,使用 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资源筹建“城市管理和公共治安”电视频道,利用电视手段将公共场所治安、交通等监控图像以“城市建设、市政管理”新闻节目内容进行播放,增强市民安全感和对犯罪分子威慑作用,引导驾驶,疏通交通促进平安城市建设。 .全天侯、全方位监视信息采集功能 系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画面监视功能。 根据监控点的现场 17 地理位置和周边的建筑物情况 , 在前端配置用于监看路面行人活动及机动车行驶状况的室外全方位云台摄像机;用于监看固定目标的固定式摄像机;用于监看休闲广场和景区的一体化球型摄像机;在 城市通往外市、县的主要公路出入口,安装固定摄像机和交通路口车辆智能检测系统。 通过实时观测手段进行图像查看 ,对过往车辆进行实时、直观、清晰的监视 , 全天 24 小时均可在监控中心、监控室观察到前端现场的实时监看画面 , 能达到汽车的牌照号码能识别 , 所携带的物品能识别 , 考虑到夜间光照强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路面照明或者辅助照明来进行监看现场的灯光补偿。 图像信息传输功能 监控现场到 中心 传输信号有 : 正向视频信号和反向控制信号 , 距离不超过 200 米时 , 采用电缆传输。 距离超过 200 米时 , 配备光端机 通过光纤传输。 .图像信息处理功能 利用数字硬盘录像机的编码、压缩功能 , 将模拟音、视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后 , 送入公安系统的内部千兆局域网上,以使公安内部各职能部门能在整个公安内部局域网上浏览、切换和控制现场图像作模拟系统的补充,同时根据需要查阅调用历史记录的图像资料。 .图像信息存储和备份功能 采用前端分布式录像和后端集中存储的综合方式 ,监控中心 配备数字硬盘录像机 , 并 配备海量中心存储服务器,可执行补录、清盘、导出等工作。 视频编码采用 MPEG4()的编码标准 , 将模拟图像进 行数字化压缩 ,单机录像时间满足最大 16 路图像不少于 30 天时间的要求;海量中心存储服务器 , 单台满足最大 128 路图像不少于 30 天时间的要求;经筛选,有价值的视频信息刻成光盘进行永久性备份。 被存储的视频数据允许多用户同时访问 , 能够方便快速地进行检索和回放 , 给公安执法提供分析依据 , 图像的回放支持 B/S 结构 , 实时监控图像分辨率彩色≥ 480 线 , 黑白≥ 520 线 , 回放图像质量不低于 CIF25 帧 /秒。 18 在市公安局和各派出所通过存储中心服务器、数字硬盘录像机备份相关的录像资料 , 使用光盘刻录机对需要的图像进行备 份 , 备份的图像在任意一台电脑上可以回放 , 给公安执法提供分析依据。 在市公安局配置彩色视频打印机 , 便于监控时 , 快速打印可疑人员的画面和突发事件现场的画面。 .系统控制功能 系统在监控指挥中心安装视频矩阵主机 , 利用矩阵图像切换功能 , 便于监控中心、监控室显示设备来观察所有的监控点图像。 图像具有汉字信息叠加功能显示来源、时间。 通过公安系统的千兆网络 , 市局、各派出所可在局域网上的每一台授权 PC 上监视、切换、控制相关或授权监控点的图像。 系统通过数字录像系统也可以进行图像的联网传输,指挥中心内 设有专门的远程图像浏览主机,在实时观看的同时还可调用远程录像主机的录像资料。 作为对视频矩阵联网的有效补充,相关部门领导也可通过指挥中心的内部网络随时随地监看或调用数字录像主机的图像,使本系统更好地为公安实战服务。 系统同时还提供互联互控功能,社会治安监控系统能互联互控 ,信息共享。 公安内部 (如网监、巡警、交警、消防等 )及其他政府部门(如市政管理、工商、文化、行政执法等)通过授权后能利用本系统进行现场监控和执法 , 如实时调用或查询相关视频信息、通过系统进行现场指挥等等。 可以跨区控制 , 互联互控 , 全市能统一控 制。 具有统一的优先控制 , 如警卫任务具有最高优先级。 .自动巡检功能 系统设置菜单管理 ,提供了详细的菜单管理器。 其菜单操作可以因人而异,授予不同操作人员不同的控制级别。 系统提供用户编程操作 ,支持用户编程操作,可以用一个指令集完成多个复杂命令的自动快速运行。 这些指令集可以由用户直接编程、存储和运行。 系统可以对视频显示顺序进行动态编排,而不拘泥于物理输入顺 19 序,也可以对视频输入进行编组,用以对各组不同视频的显示及操作进行组别限制。 系统启动、运行或任何系统出错、操作错误、警告及硬件故障时,都会在磁盘进行记录。 该记录包括了时间、状态、原因以及相应的硬件编号等。 同时也要对操作员的登录、菜单操作以及报警的产生和处理进行记录,以防有意的伪操作。 .接警和处警功能 系统与公安部门其他信息系统有互联的接口 , 如与区域联网报警系统、 110 综合接处警系统、 119 火警系统、公安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交警交通监控及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与电子警察等系统的互联 , 发生警情时实现警视连动 , 便于迅速出警、正确处理。 与 110 综合接处警系统的联动:根据报警 电话所报街道名称、建筑物名称或电话号码,利用监控系统可进行空间自动查找,确定报警位置,电视监控系统可自动在屏幕上弹出最近路口(或治安监控点)的图像,自动进行数字录像,并可利用广播(音频)喊话系统进行疏散、警告或采取其它相应的处理办法。 与区域联网报警系统的联动:区域联网报警系统在某地发生突发事件时,可设定附近相关路口的多个摄像机联动,如相应画面自动切换到大屏幕上、转到相应预置点、自动进行录像,并且区域报警主机的电子地图和用户数据通过自动或手动切换方式在大屏幕上显示。 与 119 火警系统的联动:在某地发生火警事 件时,联网报警系统可设定附近相关路口的多个摄像机联动,如相应画面自动切换到大屏幕上、转到相应预置点、自动进行播放,使公安警力协同消防指挥和疏导。 并且区域报警主机的电子地图和用户数据通过自动或手动切换方式在大屏幕上显示。 交警交通监控及交通红绿灯控制系统与电子警察系统的联动:可实现电子警察系统接收到交通控制机的红灯信号后,通过路口摄像机自动对违章行为进行违章车辆的数字录像。 .警视联动和电子地图定位功能 建立一张全市电子地图 , 将全市所有监控点在电子地图上标 20 识,利用电子地图可定位到相应监控点。 对于发 生报警或其他警情时 , 能自动切换到相应监控点 (包括摄像机切换和预置点 ), 在屏幕上调出该点图像 , 并在电子地图上给出指示 , 计算机给出声音提示 , 记录相关报警信息; 在进行摄像机切换和控制时能在电子地图上指示最近监控点。 .语音通信、警告功能 指挥中心与各分控中心之间、或其他需要的场合 , 具有监听或双向语音通信功能 , 能对现场监听 , 便于现场指挥或指挥中心对现场进行广播。 .专家预案系统功能 通过建立预案数据库,能实现预案处理功能,提供预案分析记录界面,用户可以将治安过程中的经验加以记 录,系统可在线提供报警部位和市局、派出所的各类信息(需事先输入)。 通过专家预案系统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科学的分析,事先做好各种科学的处理方案。 当有突发事件时为指挥者提供及时合理的处警参考方案,便于指挥中心快速出警,有效制止事态发展。 .外部监控系统接入功能 可以将其他已建成或将要建成的公安系统以外的外部监控系统接入本系统 , 扩大信息来源 , 减少投资 , 为相应单位和部门服务。 外部监控系统信号及图像可通过以太网方式接入,但必须架设专用网闸(只提供制定视、音频数据流及监控系统数据的转发) ,设置专用权限。 外部监控系统信号及图像也可以模拟方式接入视频切换主机,直接融入本系统,但必须协调控制协议。 .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浏览 在充分考虑公安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社会的服务功能,对一些公用图像如:城市交通道路和路口的图像、景区及重要公众娱乐场所的图像等可输出接入 Inter 网,提供一个社会公众浏览途径,以便群众及时了解有关情况。 .系统扩容、升级功能 21 本系统充分考虑系统以后的扩容性能。 可以根据需要,只需增加输入输出模块,如搭接木般地扩充到最大 976*256 的规模。 保证以后城市的发展增加监控点的接入和扩充,以节省成本。 系统留有充分的扩容余地,扩容时可以方便地通过插卡,搭结木式地扩展,充分保护一期投资。 系统的软件能方便低成本升级,以满足网络技术和数字监控系统发展的需求。 系统建设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系统的组合及设备配置采用结构化、规范化的方式,硬件设备如:视频矩阵主机容量,硬盘录像机的容量,监视器的数量等主要设备要做到在系统扩容时可以扩展和扩充,同时要考虑以后社会监控图像(社会自建监控系统的监控图像)资源的接入和联网报警、接处警、车牌和人像识别、电视电话会议、 语音通讯等系统的衔接,充分保护前期投资,要做到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和今后发展的需要。 .系统特点 .实时性 系统纵向采用模拟视频,接收的图像信息具有实时性,同时图像的质量和可靠性增强,控制和操作上没有迟滞感觉,有利于对目标的跟踪追击。 .先进性 系统利用先进的安防、计算机和通迅手段组成分布式网络报警监控网络,采用了嵌入式结构设计、 LINUX 内核、具有自动故障检测、系统自动恢复等安全保障功能的安防网络控制主机,利用主机作为安防系统管理平台。 将分散的社会安防系统联网,作到资源共享,增强警 力。 公安与保安结合,报警与视频结合,治安与服务结合,人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