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输油管道优化的探讨_石油大学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4 费用现值与内部收益率 ...................................................................................................35 费用现值 ..............................................................................................................35 内部收益率 ...........................................................................................................35 结 论 ..........................................................................................................................................37 参考文献 .....................................................................................................................................38 致 谢 ..........................................................................................................................................39 第 1 章 绪论 长输管道设计是对油气储运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次重要培养与锻炼,也是对其专业知识学习的一次综合考验。 本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由经济流速确定经济管径,确定所使用管材,由最小输量确定其热站数,最大输量确定其泵站数,并计算各个输量下的运行参数等等,最后还有经济计算,各年的输油费用等等,以及用内部收益率评价其项目可行性。 此设计管材采用 φ6010,20 号钢管;采用加热密闭式输送流程,先炉后泵的工艺,充分利用设备,全线输油主泵和给油泵均采用并联方式,加热炉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经济管径、站址 确定、调整及工况校核、设备选型、反输计算、站内工艺流程设计和开炉开泵方案;绘制首站及中间热泵法学到的东西,使自己不但系统了学习了以前的知识,还有了对管输设计更深刻的理解。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虽然已尽力,但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之处,站的工艺流程图、泵房安装图、管道的纵断面图。 此外还进行了一定量的外文翻译。 在本次设计中,我本人自己学到了许多平常课堂没有学到的知识,希望老师多批评、指正。 第 2 章 工艺设计说明书 工程概况 线路基本概况 本设计依据荆南管线实际情况,由工建情况,结合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确定线路走向。 管线全长 350km,海拔最低处为 28m,最高处 90m,整条管线位于平原地区,全线最高点距外输首站约 公里。 管线设计为密闭输送,能够长期连续稳定运行,输送油品手外界环境恶劣气候的影响小,无噪音,油气损耗少,且对环境污染小,能耗少,运费较低。 输油站主要工程项目 本管线设计年输量为 1500 万吨/年,综合考虑沿线的地理情况,贯彻节约占地、保护环境和相关法律法规,本着尽量避免将站址布置在海拔较高地区和远离城市的人口稀少地区,以方便职工生活,并本着 “ 热泵合一 ” 的原则,兼顾平原地区的均匀布站方针,采用方案如下:设立热泵站四座,即首站和三座中间站,均匀布站。 本次设计中管道采用可减少蒸发损耗,流程简单,固定资产投资少,可全部利用剩余压力便于最优运行的密闭输送方式,并采用 “ 先炉后泵 ” 的工艺方案。 选用直接加热式加热炉。 鉴于传统的采用加热盘管对罐内油品进行加热的方法存在种种弊端, 本次设计将热油循环工艺也包括在内,即部分油品往热油泵和加热炉后进罐,而且设有专用泵和专用炉,同时该泵和炉还可分别作为给油泵的备用泵和来油的加热炉,充分体现了一泵两用,一炉两用的方针。 管道设计 本设计中选择的管道为外径 φ660 ,壁厚 ,管材为 20号钢的管道。 由于 输量较大,且沿线地温较高,故从经济上分析,本管道不采用保温层。 基本参数的选取 设计依据 《吐鄯输油管道初步设计》任务书 中国石油大学储运教研室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53— 2020 《石 油库设计规范》 GBJ 74 《工程管道安装手册》 中国石化出版社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其它有关法规及技术文件 设计原则 (1) 设计中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确保质量; (2) 保护环境,降低能耗,节约土地;处理好与铁路、公路、空运、水路间的相互关系,在满足管线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管线的承压能力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3)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合理吸取国内外新的科技成果。 管线线路选择应根据沿线 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和交通、电力、水利、工矿企业、城市建设等的现状与发展规划,在施工便利和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和技术比较确定; (4) 采用地下埋设方式。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时,局部地段可采用土堤埋设或地上敷设。 (5) 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兼顾热力站、泵站的布置,本着 “ 热泵合一 ” 的原则,尽量减少土地占用。 原始数据 (1) 最大设计输量为 1500 万吨 /年; 生产期生产负荷(各年输量与最大输量的比率)见下表 21。 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生产负荷 % 60 80 9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90 80 60 (2) 年最低月平均温度 3 (3) 管道中心埋深 ; (4) 土壤导热系数 ℃ (5) 沥青防腐层导热系数 (6) 原油物性 ①20℃ 的密度 870kg/m3; ② 初馏点 80℃ ; ③ 反常点 29℃ ; ④ 凝固点 25℃ ; ⑤ 比热(kg ⑥ 燃油热值 104kJ/kg。 (7) 粘温关系 : 35~ 43℃ lgμ= 43~ 65℃ lgμ= (8) 沿程里程、高程(管道全程 350km)数据见表 22 表 22 管道纵断面数据 里程 0 高程 28 50 90 40 30 28 46 52 88 温度参数的选择 (1) 出站油温 TR 考虑到原油中不可避免的含水,故加热温度不宜高于 100℃ ,以防止发生沸溢。 由于本设计采取先炉后泵的方式,则加热温度不应高于初馏点,以免影响泵的吸入。 另外,管道采用沥青防腐绝缘层,其输油温度不能超过沥青的耐热程度。 而且,考虑到管道的热变形等因素,加热温度也不宜太高。 综上考虑,初步确定出站温度 TR=60℃。 (2) 进站油温 TZ 加热站进站油温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经济比较。 对于凝点较高的含蜡原油,由于在凝点附近粘温曲线很陡,故其经济进站温度常略高于凝固点。 由于含蜡原油的粘温特性及凝点都会随热处理条件不同而不同,故应 考虑最优热处理条件及经济比较来选择进出站温度。 综合考虑,借鉴经验数据,初步设计进站温度 Tz=35℃。 (3) 平均温度 当管路的流态在紊流光滑区时,可按平均温度下的油流粘度来计算站间摩阻。 计算平均温度可采用下式: 式中 :Tpj— 平均油温, ℃ ; TR、 TZ— 加热站的出站、进站温度, ℃。 其他参数的选择 工作日 年工作天数 350 天。 油品密度 根据 20℃ 时油品的密度按下式换算成计算温度下的密度: 式中 t, 20 分别为温度为 t ℃ 和 20 ℃ 下的密度; 黏温方程 ζ — 温度系数, 总传热系数 K 管道传热由: (1) 管壁、沥青防腐层的热传导 (2) 管外壁周围土壤的传热 式中 : Di, Di+1— 钢管、沥青防腐层的内径和外径, m; C); Dw— 管道最外围的直径, m; λi — 导热系数, w/(m C); C); λt — 土壤导热系数, w/(mC); α2 — 管壁至土壤放热系数, w/( mα1 — 油流至管内壁的放热系数, w/( m2 ht— 管中心埋深,。 摩阻计算 当管路的流态在紊流光滑区时,可按平均温度下的油流粘度来计算站间摩阻。 管道设计参数: (1) 热站、泵站间压头损失 15m; (2) 热泵站内压头损失 30m; (3) 年输送天数为 350 天; (4) 首站进站压力 80m。 最优管径的选择 在规定输量下,若选用较大的管径,可降低输送压力,减少泵站数,从而减少了泵站的建设费用,降低了输油的动力消耗,但同时也增加了管路的建设费用。 根据目前国内加热输油管道的实际经验,热油管道的经济流速在 ~。 经过计算,最终选定为外管径 26英寸 ,壁厚。 工艺计算说明 概述 对于高含蜡及易凝易粘油品的管道输送,如果直接在环境温度下输送,则油品粘度大,阻力大,管道沿途摩阻损失大,导致了管道压降大,动力费用高,运行不经济,且在冬季极易凝管,发生事故,所以在油品进入管道前必须采取降凝降粘措施。 目前国内外很多采用加入降凝剂或给油品加热的办法,使油品温度升高,粘度降低,从而达到输送目的。 本管线设计采用加热的办法,降低油品的粘度,减少摩阻损失,从而减少管道压降,节约动力消耗,但也增加了热能消耗以及加热设备的费用。 热油管道不同于等 温输送,它存在摩阻损失和热能损失两种能量损失,而且这两种损失相互影响,摩阻损失的大小决定了油品的粘度,而粘度大小又取决于输送温度的高低,管子的散热损失往往占能量损失的主导地位。 热油沿管路流动时,温度不断降低,粘度不断增大,水力坡降也不断变化。 计算热油管道的摩阻时,必须考虑管路沿线的温降情况及油品的粘温特性。 因此设计管路时,必须先进行热力计算,然后进行水力计算,此外,热油管的摩阻损失应按一个加热站间距来计算。 全线摩阻为各站间摩阻和。 确定加热站及泵站数 热力计算 埋地不保温管线的散热传递过 程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油流至管壁的放热,沥青绝缘层的热传导和管外壁至周围土壤的传热,由于本设计中所输介质的要求不高,而且管径和输量较大,油流到管壁的温降比较小,故管壁到油流的散热可以忽略不计。 而总传热系数主要取决于管外壁至土壤的放热系数 计算中周围介质的温度 T0取最冷月土壤的平均温度,以加权平均温度作为油品的物性计算温度。 由于设计流量较大,据经验,将进站温度取为 Tz=30℃ ,出站温度取为 TR=60℃。 在最小输量下求得加热站数。 (1) 流态判断 : 式中 : Q— 流量, m3/s ν — 运动粘度 d— 内径, m;  e— 管内壁绝对粗糙度, m。 经计算 3000﹤ Remin﹤ Remax﹤ Re1,所以各流量下流态均处于水力光滑区 (2) 加热站数确定 由最小输量进行热力计算确定加热站数 加热站间距 LR 的确定 式中 : T0— 管道埋深处年最低月平均地温, 取 3℃ ; G— 原油的质量流量,㎏ /s; C— 油品比热, kJ/( kg‧℃ ); i— 水力坡降。 加热站数 经计算,需要设 4 个加热站。 水力计算 最大输量下求泵站数,首先反算出站油温,经过计算,确定出站油温为 40℃。 由粘温关系得出粘度等数据,为以后计算打好基础。 为了便于计算和校核,本设计中将局部摩阻归入一个加热站的站内摩阻,而忽略了站外管道的局部摩阻损失。 (1) 确定出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