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明星国际商务中心二期工程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88S 现场 8 发电机 台 1 75KW 现场 教育、训练 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应对抢险人员进行必要的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 公司每年进行两次应急预案指导,必要时,协同项目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互相协议 项目部 事先与地方医院、宾馆建立正式的互相协议,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通知医院、消防队,组织抢救。 应急响应(应急事故发生处理程序见图 5) 模板坍塌应急响应 预案的起动时机: 发生模板坍塌时,第一发现人大声呼喊,使现场人员能及时逃生和协助扑救,并及时报告项目部领导或项目部值班人员,项目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应急救援小 16 组,立即启动起动应急预案。 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险情或有可能出现的险情,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办公室、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 综合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 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根据上级指示可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进行处理。 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则由施工单位向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请示,请求启动政府主管部门的救援预案。 图 5 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 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级别负责人指挥,在 3分钟内电话通 报到值班室,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是否需要派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支援到现场实施抢救,如需可直接拨打 1 110 等求救电话。 值班人员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必须在 2 分钟内将情况报告到紧急情况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 小组组长组织讨论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如何进行现场处置的指令。 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 由综合部在 30 分钟内以小组名义打电话向上一级有关部门报告。 紧急事故发生 上报工程部和安全科 抢险领导小组 抢险方案确定 物资、设备到位 进行抢险 现场处置、 送医院抢救 抢险结束、恢复生产措施及善后处理、进行总结 上报监理、业主、设计院 人员伤亡 17 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 理中去。 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 对于雨季施工,要及时了解天气信息遇到暴雨天气要委派专人值班,掌握施工现场情况并及时汇报。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接警与通知:模板坍塌发生安全事故以后,项目部必须立即报告到公司安监部,安监部在了解事故准确位置、事故性质、死伤人数及 其它有关情况后,立即报告公司分管领导、主管领导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全过程时间不得超过 6 小时。 指挥与控制: 模板坍塌事故的指挥控制 发生坍塌事故后,由项目经理(执行经理)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 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同时通知项目副经理组织紧急应变小组进行现场抢救。 土建工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钢管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 在向有关部门通 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 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由水、电工协助送外抢救工作门卫在大门口迎接救护的车辆,有程序的处理事故、事件,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 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 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 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 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 急救知识与技术 通讯 项目部必须将 1 1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企业应急领导组织 18 成员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 工地抢险指挥及安全员应熟知这些号码。 相关单位联系电话表 单位名称 电话 南京市急救电话 120 南京市消防报警电话 119 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站 02584480384 明基医院 02558807810 警戒与治安 安全 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 人群疏散与安置 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 公共关系 项目部办公室为项目部各信息收集和发布的组织机构,人员包括,办公室届时将起到项目部的媒体的作用,对事故的处理、控制、进展、升级等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并对事故轻重情况进行删减,有针对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向外界和内部如实的报道,向内部报道主要是向项目部内部各部门、各分包单位、各班组的报道等, 外部报道主要是向总公司、监理、设计等单位的报道。 现场恢复 充分辩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公司和项目部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审,针对施工的变化及预案中暴露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 12 高支模计算书 600 1200梁模板支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xx)。 计算参数 :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 , 19 梁截面 B D=600mm 1200mm,立杆的纵距 (跨度方向 ) l=,立杆的步距 h=, 梁底增加 2道承重立杆。 面板厚度 18mm,剪切强度 ,抗弯强度 ,弹性模量。 木方 40 90mm,剪切强度 ,抗弯强度 ,弹性模量。 梁两侧立杆间距。 梁底承重杆按照布置间距 100,400mm计算。 模板自重 ,混凝土钢筋自重 ,施工活荷载。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 1600017001200600550 400 550 图 1 梁模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按照规范 :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S= ( +)+ =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S= + = 由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 =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48。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 ,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 20 :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 (kN/m): q1 = =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 (kN/m): q2 = (2 +)/=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P1 = (+) = 考虑 重要系数,均布荷载 q = ( + )= 考虑 ,集中荷载 P = =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别为 :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 I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别为 : W = ; I = ; 2 0 0 2 0 0 2 0 0 0 . 8 5 k N3 2 . 1 7 k N / mA B 计算简图 0 . 0 9 80 . 1 4 1 弯矩图 () 2 . 5 13 . 9 23 . 6 40 . 4 20 . 4 23 . 6 43 . 9 22 . 5 1 剪力图 (kN)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21 2 0 0 2 0 0 2 0 02 6 . 4 8 k N / mA B 变形计算受力图 0 . 1 2 30 . 0 1 0 变形图 (mm) 经过计算得到从左到右各支座力分别为 N1= N2= N3= N4= 最大弯矩 M = 最大变 形 V = (1)抗弯强度计算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1000 1000/43200=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取 ;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f],满足要求 ! (2)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 (2 )= 截面抗剪 强度设计值 [T]= 抗剪强度验算 T [T],满足要求 ! (3)挠度计算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 ,满足要求 ! 二、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一)梁底木方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 均布荷载 q = 最大弯矩 M = = = 最大剪力 Q= = 22 最大支座力 N= =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 I和截面抵抗矩 W分别为 : W = ; I = ;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106/=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 ,满足要求 ! (2)木方抗剪计算 [可以不计算 ]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 Q =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 T = 3Q/2bh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 4539/(2 40 90)=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 (3)木方挠度计算 均布荷载通过上面变形受力图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跨度得到 最大变形 v = (100 )=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 ,满足要求 ! 三、梁底支撑钢管计算 (一 ) 梁底支撑横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 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5 5 0 4 0 0 5 5 0 2 . 5 1 k N 7 . 5 6 k N 7 . 5 6 k N 2 . 5 1 k N 1 . 8 6 k N 1 . 8 6 k NA B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