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提升机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数据通讯功能(5)输入输出电源使用市电(6)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7)存储设备可扩充至4K 个存储字节(8)扩展时,原系统只需做很小改动1969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招标的要求,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在GM 公司汽车生产线上首次应用成功。 只具备逻辑控制、定时、计数等功能,主要是用来取代继电接触器控制,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1980 年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正式将其命名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Controller),简称 PC。 现在所说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1980 年以来,美、日、德等国由先前的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LC 进一步发展而来。 近年来PC 这个名字已成为个人计算机的专称,为了加以区别,现在通常把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为PLC。 2. PLC 的特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PLC 对工作环境的要求低,在环境温度-20℃~65℃、相对湿度为35%~85%情况下即可正常工作。 I/O 设计有完善的通道保护和多种形式的滤波电路,以抑止高频干扰,削弱各模块之间的干扰影响。 在系统的输入输出回路中,采用光电隔离等措施,有效防止了回路间的信号干扰。 在PLC 中常采用一种被称为“看门狗”的监视定时器来监视用户程序的运行时间,以避免PLC 在执行程序过程中进入死循环或“跑飞”(PLC 执行非预定的程序)。 只要循环超时,即报警或进行相应处理。 采用上述抗干扰措施后,一般PLC的抗电平干扰能力可达1000V/1us,其平均无故障时间可高达4 到5 万小时,使得PLC具有极高的可靠性。 (2) 编程简单,容易掌握大多数PLC 可采用“梯形图”进行编程,控制线路清晰直观,它符合大多数工厂企业电气技术人员的读图习惯,语言形象直观、易学易用。 (3) 安装调试简单,维修方便。 在安装时,由于PLC 的输入/输出接口已经做好,因此可直接和外部设备连接,而不再需要专用的接口电路。 PLC 的调试可先在实验室模拟完成,模拟完成调试后在进行现场安装和调试,从而缩短调试周期。 在维修方面,PLC 具有完善的诊断和显示功能,可以通过模块上的显示或编程器等很容易地找出故障模块,而且由于模块化设计,只需对出错的模块进行更换即可。 (4) 功能强,通用性好。 模块化的PLC 设计,使用户能根据控制系统的大小、工艺流程和控制要求等来选择自己所需的PLC 模块并进行资源配置和PLC 编程。 当生产工艺改变或生产线设备更新时,无需改变硬件设备,只需改变编程程序就可实现不同的控制方案,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5) 网络功能强大。 PLC 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 它不仅能做到远程控制、进行PLC 内部通信以及与上位机通信,还具备专线上网、无线上网等功能。 这样,PLC 就可以组成范围很大的控制网络,使得整个系统都可以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6) 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 PLC 结构紧凑、坚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抗震性及适应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能力,因此,PLC 很容易被安装在机械设备内部。 (7) 开发周期短,成功率高。 3. PLC 的分类可编程序控制器从结构上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 (1) 整体式PLC: 又称单元式或箱体式。 整体式PLC 是将电源、CPU、I/0 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 一般小型PLC 采用这种结构。 (2) 模块式PLC:将PLC 各部分分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如 CPU 模块、I/0 模块、电源模块和各种功能模块。 模块式PLC 由框架和各种模块组成。 模块插在插座上。 一般大、中型PLC 采用模块式结构,有的小型PLC 也采用这种结构。 此外也有将PLC 的整体式和模块式结合起来,称为叠装式PLC,其配置更为灵活。 从I/O 点和存储容量分类(1) 小型PLC: 小型和微型PLC 的输入输出点数在256 点以下。 这种PLC 主要用来取代硬件接线的逻辑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等。 (2) 中型PLC: 中型PLC 一般采用模块组合式结构。 输入输出点数在256 到2048 点之间,插接式模块被安装在模板上,母板上一般留有备用插槽,从而能方便的实现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3) 大型PLC: 大型PLC 是为要求连续控制的大型工厂或大型机器设计的,其控制功能比较复杂或者需要控制的输入输出点多于2048 点。 还有I/O 点数在64 点以下的PLC 称为超小型或微型PLC,当然以上点数划分并无严格界限。 4. PLC 的工作原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业控制计算机,PLC 的工作过程与通用的计算机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虽然它源于继电控制装置,最初研制生产的PLC 主要用于代替传统的由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装置,但这两者的运行方式又是不同的。 普通计算机一般采用事件驱动和消息机制,是一种等待命令的工作方式,如常见的键盘操作,当按下按键后,计算机转入相应的子程序运行。 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并行运行的方式,即如果一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则该继电器所有的触点都会动作。 而PLC 的CPU 则采用顺序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即如果一个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则该线圈的所有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这个触点时才会动作。 PLC 采用不断循环的顺序扫描工作方式。 每一次扫描所用的时间称为扫描周期或工作周期。 其工作过程如下:(1) 内部处理阶段: 内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