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暂态上机_计算课程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受到大的干扰后,各发电机组保持同步运行并且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 、暂态稳定的措施。 答: 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有  采 用自动调节励磁装置 课程 电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13 13  减小元件的电抗  提高线路标称电压等级  改善系统的结构和采用中间补偿设备 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措施有  改变制动功率 ① 故障的快速切除和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应用 ② 对发电机进行强行励磁 ③ 电气制动 ④ 变压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 ⑤ 输电线路设置开关站 ⑥ 输电线路采用强行串联电容补偿  改变原动功率 ① 快速的自动调速系统或者快速关闭进气门 ② 连锁切除部分发电机 ③ 合理合理选择远距离输电系统的运行接线 原始程序  Matrix clc。 clear。 %输入已知条件 % bus_Num1=3。 %节点数 bus_Num2=5。 %包括发电机节点的节点数 branch_Num1=3。 %线路数 branch_Num2=5。 %包括发电机支路的支路数 branch1_No1=[1,1,2]。 branch1_No2=[2,3,3]。 branch2_No1=[1,1,2,1,2]。 branch2_No2=[2,3,3,4,5]。 %输入支路各序阻抗, z1_branch表示支路正序阻抗, z2_branch表示支路负序阻抗, z0_branch表示支路零序阻抗 z1_branch(1)=j*。 z1_branch(2)=j*。 z1_branch(3)=j*。 z2_branch=z1_branch。 z0_branch(1)=j*。 z0_branch(2)=j*。 z0_branch(3)=j*。 %第一步:不考虑发电机节点计算节点导纳矩阵 % %节点导纳矩阵, Y1表示不计发电机节点的正序网络节点导纳阵, Y2表示不计发电机节点的负序网络节点 课程 电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14 14 导纳阵, Y0表示不计发电机 节点的零序网络节点导纳阵, Y1=zeros(bus_Num1)。 Y1(1,1)=1/(j*)。 Y1(2,2)=1/(j*)。 %正序节点导纳矩阵 for i = 1:branch_Num1 a=1/z1_branch(i)。 b=branch1_No1(i)。 c=branch1_No2(i)。 Y1(b,b)=Y1(b,b)+a。 Y1(b,c)=Y1(b,c)a。 Y1(c,b)=Y1(c,b)a。 Y1(c,c)=Y1(c,c)+a。 end Y2=Y1。 %负序等于正序 Y0=zeros(bus_Num1)。 Y0(1,1)=1/(j*)。 Y0(2,2)=1/(j*)。 %零序节点导纳矩阵 for i = 1:branch_Num1 a=1/z0_branch(i)。 b=branch1_No1(i)。 c=branch1_No2(i)。 Y0(b,b)=Y0(b,b)+a。 Y0(b,c)=a。 Y0(c,b)=a。 Y0(c,c)=Y0(c,c)+a。 end %第二步:考虑发电机节点计算节点导纳矩阵 % %节点导纳矩阵, YY1表示计及发电机节点的正序网络节点导纳阵, YY2表示计及发电机节点的负序网络节点导纳阵 z1_branch(4)=j*。 z1_branch(5)=j*。 z2_branch=z1_branch。 YY1=zeros(bus_Num2)。 YY1(4,4)=1/(j*)。 YY1(5,5)=1/(j*)。 %正 序节点导纳矩阵 for i=1:branch_Num2 a=1/z1_branch(i)。 课程 电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15 15 b=branch2_No1(i)。 c=branch2_No2(i)。 YY1(b,b)=YY1(b,b)+a。 YY1(b,c)=a。 YY1(c,b)=a。 YY1(c,c)=YY1(c,c)+a。 end YY2=YY1。 %负序等于正序 z0_branch(4)=j*。 z0_branch(5)=j*。 YY0=zeros(bus_Num2)。 YY0(4,4)=1/(j*)。 YY0(5,5)=1/(j*)。 %零序节点导纳矩阵 for i = 1:branch_Num2 a=1/z0_branch(i)。 b=branch2_No1(i)。 c=branch2_No2(i)。 YY0(b,b)=YY0(b,b)+a。 YY0(b,c)=a。 YY0(c,b)=a。 YY0(c,c)=YY0(c,c)+a。 end %第三 步:计算节点阻抗矩阵 % Z1=inv(Y1)。 Z2=inv(Y2)。 Z0=inv(Y0)。  Shortcircuit clc。 clear。 %数据来源于教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P77例( 34), P143例( 57) Matrix %计算节点导纳矩阵、节点阻抗矩阵,形成全局变量 Fault_Node=input(39。 输入短路点编号。 \n Fault_Node=39。 )。 Fault_Type=input(39。 输入短路类型。 \n(1)Fault_Type=0为三相短 路。 \n(2)Fault_Type=1为 a相接地短路。 \n(3)Fault_Type=2为 a相经 10欧姆电阻接地短路 \n(4)Fault_Type=3为 bc两相相间短路 \n(5)Fault_Type=4为 bc两相短路接地 \nFault_Type=39。 ) 课程 电 电力系统暂态上机课程设计报告 16 16 a=+j*sqrt(3)/2。 T=[1 1 1 % T为对称分量法的变换矩阵,见 P87公式( 44) a^2 a 1 a a^2 1]。 %第一步:计算短路点的序电流,相电流 % %计根据故障类型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计算故障点各序电流 if Fault_Type==0 %三相短路各序电流计算 I_Fault1=1/Z1(Fault_Node,Fault_Node)。 I_Fault2=0。 I_Fault0=0。 elseif Fault_Type==1 %a相接地短路各序电流计算 I_Fault1=1/(Z1(Fault_Node,Fault_Node)+Z2(Fault_Node,Fault_Node)+Z0(Fault_Node,Fault_Node))。 I_Fault2=I_Fault1。 I_Fault0=I_Fault1。 elseif Fault_Type==2 %a相经 10欧姆电阻接地短路各序电流计算 I_Fault1=1/(Z1(Fault_Node,Fault_Node)+Z2(Fault_Node,Fault_Node)+Z0(Fault_Node,Fault_Node)+3*10*60/(115^2))。 I_Fault2=I_Fault1。 I_Fault0=I_Fault1。 elseif Fault_Type==3 %bc两相相间短路各序电流计算 I_Fault1=1/(Z1(Fault_Node,Fault_Node)+Z2(Fault_Node,Fault_Node))。 I_Fault2=I_Fault1。 I_Fault0=0。 elseif Fault_Type==4 %bc两相短路接地各序电流计算 I_Fault1=1/(Z1(Fault_Node,Fault_Node)+(Z2(Fault_Node,Fault_Node)*Z0(Fault_Node,Fault_Node)/(Z2(Fault_Node,Fault_Node)+Z0(Fault_Node,Fault_Node))))。 I_Fault2=I_Fault1*Z0(Fault_Node,Fault_Node)/((Z2(Fault_Node,Fault_Node)+Z0(Fault_Node,Fault_Node)))。 I_Fault0=I_Fault1*Z2(Fault_Node,Fault_Node)/((Z2(Fault_Node,Fault。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