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奶源基地建设及乳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0 50 招标组织形式 50 50 5 51 13 社会影响分析 53 ,提升开发区服务功能 53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54 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54 社会评价结论 54 14 结论与建议 55 结论 55 建议 55 6 独山县奶源基地建设及乳品加工无菌包装生产线 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背景 1. 1 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贵州省立足本省的自然资源条件,提出以建设畜牧大省为战略目标,黔南州提出把黔南建设成畜牧主产区。 独山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州的发展战略,结合本县自然资源和地理交通优势也提出了发展畜牧大县的目标,并以奶牛养殖为突破口,实施“公司+农户”的畜牧产业化建设,使奶牛养殖成为我县实现农民增收,国家增税的兴县富民产业。 1. 2 项目由来和简述 独山县农户奶牛养殖是 1999 年结合农业部南方草地项目开始起步, 2020 年利用中央财政科技扶贫资金继续滚动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奶牛养殖户 687 户,建植人工草地 12355 亩,刈割草地 3680 亩,饲养奶牛 1129 头,现有产奶奶牛 620 头,日产鲜奶 4560 公斤,自 2020 年鲜奶投放市场以来,以奶质优良,口感好而在独山、都匀周边市场供不应求,奶牛饲养户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利用鲜奶开发的产品:即高温消毒杀菌奶、酸奶、果奶、铁锌营养奶等,在市场销售中已树立独山鲜奶品牌。 有效 7 地促进了独山奶牛养殖的发展。 由于养殖效益好,农户脱贫快,2020 年项目由上司、打羊推广到城关、麻万、基长、尧梭、羊凤下司八个乡镇,现有 400 户农户已建植草地 4250 亩,到 2020 年底奶牛饲养可达 2020 头规模,奶牛养殖已成为我县 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出路。 1. 3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独山县地处贵州南部,是贵州省国家级贫困县,有适宜发展畜牧业的天然草山草坡 90 万亩和 万亩的耕地资源。 南方草地项目实施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重视下,奶牛生产在我县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奶牛存栏和奶产量的增加,我县现有乳品加工机械已不适应奶牛生产发展的需求,乳品加工厂急需配套无菌包装机械,以提高奶品质量,延长保质期,拓宽销售市场。 同时农村千家万户的奶牛养殖方式亟待规范,把千家万户分散养殖规范为养殖小区,采取技术指导,集中饲养奶牛,集中挤奶,分户管理,分 户核算的方式,确保鲜奶的卫生和质量。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 2. 1 项目区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环境概况。 项目区位于东经 107176。 17′ 55″至 107176。 50′ 05″之间,北纬25176。 12′ 45″至 26176。 01′ 05″之间,是贵州最南端的县,北部接壤州府都匀市,东临荔波,西接平塘、南靠广西南丹,黔桂铁路、 8 公路和西南出海通道贵新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南北,册三、独荔公路横贯东西,境内已形成三纵二横的交通网,距省会贵阳 200公里。 全县土地面积 平方公里,有 18 个乡(镇)、 250 个村、 34 万人口,少数民族人口 占 70%。 有适宜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天然草山草坡资源 90 万亩和 万亩的耕地资源。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 15℃,年降雨量 1000— 1300mm,无霜期 273 天,日照 1100— 1300 小时,相对湿度 %。 水热条件较好,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目前仍有 9000 户共 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对此,国家于 1996 年把独山列入国家重点扶持县。 有利条件 . 1 独山县委、政府对畜牧业发展较为重视,已提出举全县之力发展畜牧生产,把奶牛生产列为畜牧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 技术支撑体系较健全,畜牧事业管理局设有饲草饲料站、品改站、兽医防治检疫站, 18 个乡(镇)均设有相应的机构,全县共有技术干部有 85 人,其中高级职称有 1 人,中级职称有 6人。 县境内还有贵州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