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冷却器的设计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冷却,制糖,明胶浓缩,杀菌、冷却,制造谷氨酸钠。 各种废液热回收,沸腾磷化纤维的冷却,冷却粘胶液,醋酸和酸醋酐的冷却,冷却碱水溶液,粘胶丝的加热和冷却。 冷却黑水,漂白用盐、碱液的加热、冷却,玻璃纸废液的热回收,加热蒸煮酸,冷却氢氧化钠水溶液,回收漂白张纸的废液,排气的凝缩,预热浓缩纸浆似的废液。 7 热电厂废热区域供暖,加热生活用水,锅炉区域供暖 加热、冷却合成洗涤剂,加热鲸油,冷却植物油,冷却氢氧化钠,冷却甘油、乳化油。 发电机轴泵冷却,变压器油冷却。 舶 柴油机,中央冷却器,卸套水冷却器,活塞冷却器,润滑油冷却器,预热器,海水淡化系统(包括多级及单级) 他 医药、石油、建陶、玻璃、水泥、地热利用等。 设计方案简介 图2分别显示了平直形翅片和锯齿形翅片换热器中距冷流体入口 7 MM 处截面的速度场分布。 将流体速度达到入口处速度的99%处定义为边界层与主流区的分界处,本次计算中,冷热 流体的入口 速度分别为6.5 M / S 和1.64 M / S。 可以清楚地看到流体在锯齿形翅片中的速度边界层比在平直形翅片中的速度边界层 薄,说明了与平直形翅片相比,锯齿形翅片对增加流体扰动、破坏边界层具有明显的作用。 8 锯齿形翅片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 图3 A 显示了锯齿形翅片 中热通道中间截面处的温度场分布,可以看到交错排列的翅片使流体在流动方向上产生的热边界层总是不断被破坏,使得锯齿形翅片比平直形翅片拥有更好的换热效果。 图3 B 显示了的中间截面处的速度矢量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到流体接近翅片时出现的分流,和流体离开翅片时在翅片尾部产生的微小旋涡。 局部换热系数和压力的变化趋势 从图 4 A 中可以看出冷热流体的换热系数都是 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热流体沿Z轴正方向流动,冷流体相反),这说明流体的局部换热系数受温度的影响;冷热流体在入口附近的局部换热系数都相对较大,这是因为从入口到层流充分发展段之间的区域内,流体的热边界层比较薄,因而有较高的局部换热系数。 热流体的局部换热系数大约是冷流体局部换热系数的两倍,这是因为热流体的R E 数大约为冷流体R E 的两倍。 从图4 B 中可以看出流体的局部换热系数在相邻两排锯齿的交错面上出现突跃,这是因为流体受到翅片的扰动后边界层突然变薄,使流体在那里的换热突然增强。 比较图4 A 和图 4B 可以看到,相同情况下,锯齿形翅片的换热系数要大于平直形翅片的换热系数。 从图5 A 中可以看到冷热流体的压力变化基本是线性的,在入口处变化较大,冷热流体的总压损大约在 250P A 9 和 75P A。 从图 5 B 中可以看到冷热流体的压力变化也呈现出锯齿状,在锯齿的交错面上流体的压力出现突降,这是因为翅片对流体的阻挡造成的,冷热流体的压损大约为 25P A 和 10P A。 10 确定设计方案 将 CFD技术运用到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领域,通过合理简化,建立了平直形和锯齿形两种翅片类型的换热器通道模型,对微小通道中流体的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两种翅片中流体的边界层、局部换热系数和压力损失,从微观角度得出了锯齿形翅片高换热效率的根本原因。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设计涉及面很广,它最先开始,最后完成,是由浅入深、由定性到定量逐步分段进行的。 逐步得到工艺流程草图、工艺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管道仪表流程图。 11 换热器选型 锯齿形板式换热器 符号说明 WH 热液体质量流量 /kg h WC 冷流体质量流量 /kg h CPH 热水定压比热 KJ(㎏℃ ) CPC 冷水定压比热 KJ(㎏℃ ) mt39。  平均温差 ℃ mt 校正后的平均温差 ℃ K 总传热系数 W㎡℃ 1 S 换热面积 ㎡ RE 雷洛准数 无因次 PR 普兰特准数 无因次 1 热流体对流传热系数 W㎡℃ 1 2 冷流体对流给热系数 W㎡℃ 1 锯齿形板式换热器 水 水 水 热水 热水 12 w 材料导热系数 W/M℃ B 板材厚度 ㎜ 2 热水冷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