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移民农产品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移民生产生活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移民安置时遗留下许多问题,给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困难。 主要有人畜饮水困难、居住条件差、土地严重盐碱化、生产基础设施差等。 1990年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移民问题的不断重视和关怀,投资力度的加大,经过各级政府和高度重视和移民部门的艰苦努力,先后投资近千万元以上,基本解决了移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移民区经济发展,维护区域社 会稳定。 渭北移民区群众结合当地基础条件和社会发展环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粮、果、菜、畜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移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到 2020 年底,全区移民占有土地面积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万亩,人均 亩,灌溉面积 万亩,人均 亩。 移民中劳动力 23571人,其中 50岁以上 3882 人, 49~ 35岁 9255人, 34~16岁 10434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2830人,初中文化程度 17323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 3418 人,男性 11431 人,女性 12140人。 移民区粮食种植 面积 万亩,总产 万吨,林果棉等经济作物栽植面积 亩,总产 吨,蔬菜种植面积 亩,总产 吨,畜 13 牧家畜 头(只),家禽 只。 农业总产值 万元,其中种植业 万元,林果业 万元,养殖业 万元,工副业 万元。 移民人均纯收入 元。 与当地群众相比,移民群众的生活还比较贫困, 项目提出 ****移民安置集中在渭河以北的 10 个乡镇,地处渭河平原,地势平坦。 经过多年来的投资建设,移民区水利灌溉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提升。 特别是近年来, ****委、区政府把加快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 业,壮大“粮、棉、菜、果、牛”五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定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战略重点和方向后, 移民区群众结合当地基础条件和社会发展环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粮、果、菜、畜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移民区已经成为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区域,特色、优势农副产品成为移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方向和途径。 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农副产品交易信息和交易平台,实现农副产品流通、增值的重要途径和场所,是广大农民劳动价值转换增值,实现货币现金收入的主要渠 道之一。 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的建设,是加快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环节。 但是,移民区还没有功能较为健全、设施较为完善、规模较大的专业化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仅有一些以各类农 14 副产品主产区为中心,以村组为依托,由移民区群众或相关农业合作组织、协会自发组织形成的农副产品交易场所。 这些交易市场以自发形成居多,地处农村村组或农副产品主产区,大多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设施,均由外地客商入村入户收购交易 ,缺乏规范化的动作机制。 由于涉农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服务设施不健全,移民对市场的把握和接受较差, 受交易信息、价格等限制,大多农副产品的交易价格较低,交易的公平性较差,农民收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发展 特色农业的信心和积极性受到影响和限制。 农副产品交易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移民发展特色农业,促进群众增收的关键。 在移民群众比较集中的区域建设一座专业化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向移民群众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交易价格信息等服务, 方便群众交易,确保群众收益,维护移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不断完善移民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移民群众的农产品销售提供交易平台和交易服务,从而解决群众发 展生产的后顾之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贯彻 中央 一号文件精神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15 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 70%,目前尚有 3000 多万农村贫困人口。 农业是我国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 为了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2020~ 2020年, 中央和国务院 连续三年制定和出台了有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 中央一号文件 ”。 在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中 提出 , “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这充分 体现了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 “ 三农 ” 问题的决心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 这不仅体现在国家加大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了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和对农民的直接补助扶持力度,同时还需要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增强农民脱 16 贫致富和农业快速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 2020 年“ 中央一号文件 ”提出,要“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 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 ” 本项目的建设,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为出发点,坚持促进项目区 移民群众 增收的方向,这对于解决项目区 移民群众 农副产品 “卖难”的实际问题,对于增加项目区农民的现金收入,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项目建设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 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和主要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