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主梁计算简图 内力计算 内里计算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表进行计算,跨中和支座截面最大弯矩及剪力按下式计算: QkGkV QlkGlkM 43 21   式中系数 41~kk 查表查得,不同荷载组合下各截面的弯矩及剪力计算如下表所示 主梁弯矩计算 项次 计算简图 1/Mk BMk/ 2/Mk CMk/ ① A B C D   A B C D9 6 . 5 36 1 . 4 8 1 0 5 . 1 52 6 . 0 8 2 6 . 0 8 1 0 5 . 1 56 1 . 4 89 6 . 5 3 G G G G G G A B C D ( 1 ) ( 2 ) ( 3 ) 5715 5700 5715 将以上最不利内力组合下的弯矩图分别叠画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其外包线可得到主梁的弯矩包 络图如下所示 ② A B C D     A B C D1 0 7 . 6 4 9 1 .0 5 4 9 .7 7 4 9 .7 7 4 9 .7 79 1 .0 5 1 0 7 . 6 4 ③ A B C D    A B C D 4 9 .5 17 4 .3 9 7 4 .3 9 4 9 .5 1 4 9 .5 1 ④ A B C D   A B C D8 5 .6 14 7 .0 0 1 1 5 . 8 43 5 .6 96 3 .3 2 3 2 .9 5 3 2 .9 5 ① +② ① +③ ① +④ 弯矩包络图 主梁剪力计算 将以上最不利内力组合下的剪力图分别叠画在同一坐标图上,画其外包线可得到主梁的剪力包络图如下所示 项次 计算简图 AVk/ 左BVk/ 右BVk/ ① A B C D  1 2 3 4( 1 ) ( 2 ) ( 3 )5 0 . 6 7 5 0 . 6 7 1 8 . 4 0 1 8 . 4 0 8 7 . 4 7 8 7 . 4 76 9 . 0 7 6 9 . 0 7 6 9 . 0 7 6 9 . 0 78 7 . 4 7 8 7 . 4 71 8 . 4 0 1 8 . 4 0 5 0 . 6 7 5 0 . 6 7 ② A B C D  0 1 2 3 4( 1 ) ( 2 ) ( 3 )5 6 . 5 0 5 6 . 5 0 8 . 7 1 8 . 7 1 7 3 . 9 2 7 3 . 9 27 3 . 9 2 7 3 . 9 28 . 7 1 8 . 7 1 5 6 . 5 0 5 6 . 5 0 ③ A B C D  A B C D4 4 . 9 4 4 4 . 9 4 2 0 . 2 7 2 0 . 2 7 8 5 . 4 8 8 5 . 4 87 9 . 7 5 7 9 . 7 51 4 . 5 4 1 4 . 5 4 5 0 . 6 7 5 0 . 6 75 . 7 7 ① +② ① +③ 173 剪力包络图 承载力计算 ( 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 T 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为 mmlb f 1 9 0 03/5 7 0 03/039。  6600mm nsb , 取 mm190039。 f b , mmh 510405500 。 判断 T 形截面类型 mkNmkNhhhbf fffc  )280510()2( 39。 039。 39。  故属于第一类 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考虑到支座弯矩较大纵筋布置两排,因此 mmh 485655500  B 支座边弯矩设计值 ,  bMM BB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 边跨跨中 1 中间支座 B 中间跨中 2 弯矩设计值 ( kN m) ﹣ ﹣  201s α/α bhfM c或 2039。 f1s α/α hbfM c  =  =  =  = s 211   s  0/A hfM yss  选配钢筋 ( 2mm ) 3 20 942sA 5 18 1272sA 2 18 509sA 2 18 509sA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端支座 mmh 510405500  , B 支座负筋双排 mmh 485655500  , b=250mm,2mm/tf , 2mm/N270yvf ,主梁斜截面受剪计算过程见下表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位置 端支座( A) 离端支座( B) 左侧 右侧 )(kNV 173 )(0 mmh 510 485 485 bhw/ 510/250=4 485/250=4 485/250=4 )( 0 kNbhfcc 250510=V 250485=V 250485=V 剪跨比   =19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