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在我国的发展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 、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 南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第 4 页,共 13 页 等方面。 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制造全球化、制造敏捷化、制造网络化、制造虚拟化、制造智能化和制造绿色化。 绿色化 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 、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等生产出绿色产品,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 采用绿色制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使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南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第 5 页,共 13 页 2 我国机械自动化的现 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个世纪 20 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仍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 目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 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层次低。 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 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 现代 水准的产业,大 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 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 当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财力、生产力水准、国民素质等,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是很大的;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两千多万,且 今后每年的就业人数还会增加。 机械自动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力的过剩和分工的转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 南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第 6 页,共 13 页 3 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之路探索 结合生产实际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 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 以企业的 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 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 那种盲目搞自动化、搞自动线的做法,全年生产任务只需 1~ 2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 我们要的是效益,而不单纯是速度。 国产造型生产线因产品质量差、可靠性低、实用性差,开工率一般仅在 50%~ 60%。 而能在生产中长期服役的主力生产线很少,像第一汽车 制造厂的 01 线、第二汽车制造厂的 BMD线等具有全年开工业绩的线更是凤毛麟角。 这种现象不属偶然或局部,而是带有普遍性。 据调查,我国引进的弧焊机器人,完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效益的只占 1/3;另外 1/3 处于负荷不满或不能完全正常运转状态;还有 1/3 不能正常使用,直接影响了用户使用更多机器人的信心。 发展 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 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广,投资省,见效快,提高自动化程度,可以收 到事半功倍的 经济 效果,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 LP 模式,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的具体表现。 日本丰田公司采用适时生产 JIT、全面质量管理 TQC 和成组技术 GT、弹性 南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第 7 页,共 13 页 作业人数和尊重人性为支柱的精节生产方式,使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工厂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芬兰 NOKOA Data 机工厂的组装车间内拥有一条能制造 28 386 和 486 微机的灵活生产线,它并不完全由自动化设备组成,中间穿 插着借助 计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