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梯安全管理及改进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 8 页 共 30 页 电梯老化 有很多较老小区,是在 1980 年前后修建的,小区的电梯基本上没有换过,到现在也使用了三十几年的时间。 一般电梯使用 15~20 年算是 “ 高龄 ” 电梯了,可想 30 年的就是名副其实的 “ 老龄 ” 电梯了 [7]。 由于没有电梯报废年限的相关条款,这些老电梯依然在使用。 而一部更换一部电梯需要几十上百万,物业公司很难愿意掏出钱来更换,而业主所住楼层不一,在费用分摊上分歧 很大,更难集资更换了,所以这些老电梯一直在服役。 有些住户的安全意识较低,不把电梯当做自己的电梯。 不爱护,经常对电梯拳打脚踢,使得电梯的控制按钮,门系统不灵活,影响电梯安全 的 可靠性。 甚至有些住户在用电梯搬运家具、装修材料的时候由于碰撞使得箱体变形等,增加了电梯的安全隐患 [3]。 维护保养不到位 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电梯的日常维护周期为两个星期一次,并且电梯使用单位委托聘请的电梯保养公司必须是取得相关资质许可的。 有些使用单位认为只要有了维护保养公司的维保,就可以安心,忘记了自己应该要尽的责任。 甚至 有些使用单位为了降低维护费用,随意招标,忘了电梯维护的初衷,选择一些报价低并且专业技术不到位的维保公司给电梯做维护保养。 然而由于电梯的维护费用低,加上没有专业技术,维保公司维保人员的责任心低,常常没有按规定周期对电梯进行检查保养,不能及时检查出电梯故障,使得电梯带病运行,增大了电梯的安全隐患。 3 典型案例分析 事故分析方法 事故致因理论 随着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事故致因理论的种类也愈加丰富,而作为预防事故的基本理论,也更加实用,同时风险评估的基础理论也大多采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 包括有 [8]: (1) 事故频发倾向论; (2) 事故因果论; (3) 能量转移论; (4) 扰动起源论; (5) 人失误主因论; (6) 管理失误论; (7) 轨迹交叉论; 二〇一五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9 页 共 30 页 (8) 变化论; (9) 综合论。 可以用以下几点概括 : (1) 环境对事故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事故和环境是存在因果关系的,海因里希认为,事故不是单一的独立体,它是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发生而导致必然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包括 5 个因素 : ① 遗传及社会环境 ② 人的缺点 ③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④ 事故 ⑤ 伤害 图 1 海因里 希事故致因连锁 (2)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致使伤亡事故发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两条不同的轨迹,当这两条轨迹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现,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3) 伤害事故的发生,也会时常伴有能量的偶然变大。 能量的突然变大,往往是收到外界的不安全因素导致,而“人失误”却往往就是这个不安全因素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〇一五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10 页 共 30 页 (4) 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无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不善。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管理失误是直接原因,但往往会 主导事故的发生。 事件树分析 (ETA) 事件树分析方法是利用时间为引线,以一个起始事件为起点,根据事件发生的成功与否,然后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将事件导致的结果分析出来的方法。 其分析图形一般为横向的树状图。 它的基本理论是系统工程当中所采用的决策论。 ETA 的基本程序 ETA 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9]: ① 确定系统及构成因素,即明确分析对象和范围; ② 确定可能导致系统故障的起始事件; ③ 绘制事故树; ④ 进行定量分析。 事故树分析 (FTA) 若说事件树分析是从原因开始出发,那么事故树分 析就是从结果逆推,将事故发生过程倒带的一个分析方法。 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各个相关事件按照它们之间的相关的因果关系,由果到因,利用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其分析图形一般是一颗倒立的树状图。 事故树分析方法是将系统中要分析的伤害事故 (可能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故 )作为顶事件,分析图形的顶端,根据系统内造成伤害事故的因果事件作为中间事件,根据因果关系,对中间事件进行基本原因分析,而这些基本原因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基本事件,放在分析图形的最下部。 按照不同的因果关系用逻辑门连接起来,得到的图形就是棵倒立的树。 事故树分析的基本步骤依 次为 [10]: ① 熟悉分析系统; ② 确定分析系统对象的顶事件; ③ 确定分析边界; ④ 确定系统事故发生概率; ⑤ 调查原因事件; ⑥ 确定不予考虑事件; ⑦ 确定分析深度; ⑧ 编制事故树; ⑨ 定性分析; ⑩ 定量分析; 11 结论。 二〇一五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11 页 共 30 页 事故树的表示符号有: (1) 顶事件:用“ ”表示,是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位于事故树的最上方。 (2) 中间事件:用“ ”表示,由其他多种事件相互组成的事件,表示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在事故树中位于顶事件与基本事件之间。 (3 ) 基本事件:用“ ” 表示,是事故树的最基本原因,表示不能再继续分析,处在事故树底端。 (4) 省略事件,用“ ”表示,是由于不愿意分析或者缺乏资料不能进一步分析的有意省略的事件,放在事故树的底部。 (5) 正常事件,用“ ”表示,正常情况下应该发生的事件,放在事故树的底部。 (6) 与门,用“ ”表示,表示当门下方所连接的中间事件或基本事件都发生时,门上方的中间事件或顶事件就可能发生。 (7) 或门,用“ ”表示,表示当门下方所连接的中间事件或者基本事件有一个发生时,门上方 的中间事件或顶事件就可能发生。 (8) 条件与门,用“ ”表示,表示当门下方所连接的中间事件或基本事件都发生时,还需要满足特定条件,门上方的中间事件或顶事件才发生。 (9) 条件或门,用“ ”表示,表示当门下方所连接的中间事件或基本事件有一个发生时,还需要满足特定条件,门上方的中间事件或顶事件才发生。 (10) 转入符号,用“ ”表示,表示别处的事故树由此处转入 (需在三角符号内表明由何处转入 )。 (11) 转出符号,用“ ”表示,表示此处事故树转移至其他地方 (应在三角符号内表明转到何处 )。 事故发生类型 虽说电梯制造单位、安装、维护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针对电梯运行采取了诸多措施,但电梯事故时有发生。 一般的,将电梯事故分为冲顶、蹲底、剪切、挤压、坠落 (人员坠落和轿厢坠落 )几类 [11]。 也有学者将电梯事故分为坠落类事故、失速类事故 (溜梯 )、失控类事故 (门系统失控 )[12]。 冲顶事故指的是由于电梯配重压到缓冲器上导致电梯轿厢急速向上冲撞的事故。 而 蹲底事故是指轿厢 急速下落直 到 落在了缓冲器上面,造成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1]: + a + a 二〇一五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12 页 共 30 页 (1) 轿厢的位置传感器或速度传感器出现故障; (2) 接触器不释放或延时释放; (3) 极限开关或限位开关故障; (4) 上下换速开关故障; (5) 曳引力不足; (6) 制动器故障,包括制动器失灵、制动力不足、制动器控制电路设计不合理; (7) 断错相保护装置失灵。 剪切事故,几乎都是门系统故障造成的。 指的是人员被运行的电梯卡住造成的伤害事故。 造成此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 (1) 门联锁的设计不符合安全规范,触点与规定的安全触点不一,容易粘连接触。 (2) 门锁触点的导线因绝缘被破坏造成接地,导致门联锁接触器在门开状态下自动吸合; (3) 门联锁接触器故障; (4) 维修保养人员短接了门联锁触点; (5) 制动器故障。 这里的坠落主要指人员坠落事故。 人员坠落事故同样的几乎都是因为门系统故障造成的。 主要原因是厅门的意外打开,包括 : (1) 门锁的形式不符合安全规范,工作性能不可靠; (2) 门联锁元件强度不够; (3) 自动关门装置故障、厅门门扇连接元件脱落或损坏; (4) 乘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或意识淡薄,在进出轿厢时,不先观察电梯轿厢是否在本层或者电梯 是否停在平层; (5) 护脚板尺寸不达标或缺失,致使被困人员爬出轿厢是坠入井道; (6) 救援不及时,被困人员自救不当。 挤压事故,指运动的轿厢将人员挤压在道壁、坑底、井道顶部造成伤亡的事故。 挤压事故的受害人群大多数是维修保养人员。 维保人员的安全素质参差不齐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案例分析 溜梯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描述 [13]: 2020 年,北京市某职工宿舍发生了一起电梯溜梯事故。 某日,在该宿舍楼 8楼有人按键呼梯,电梯司机接到信息后从一楼操作电梯前往。 电梯运行到 8 楼停下,电梯门打开 ,当该职工在进入电梯轿厢时,电梯在没有关门的情况下突然向二〇一五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13 页 共 30 页 上运行,而此时乘客并没有完全进入电梯。 乘客由于电梯突然运行而摔倒,电梯司机见状后赶紧拉乘客,但是没有拉动,于是便赶紧进行 “ 急停 ” 按钮和 “ 检修 ”开关操作,将电梯停下。 而此时该乘客的双腿被卡在轿厢地板与 8 楼层门上端。 经救援,该乘客无生命危险,但是事故造成乘客右腿膝盖以下离断,左小腿皮肉损伤严重。 经事故调查,认定此次事故为溜梯事故。 (1) 运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分析本案例 绘制事故树 以电梯 “ 溜梯事故 ” 作为事故树的顶事件,将 “ 曳引机曳引力不足 ” 和 “ 制动力不足 ” 作为事故发生的具备条件。 “ 绳轮槽磨损 ” 作为 “ 曳引机曳引力不足 ”的中间事件; “ 制动器故障 ” 、 “ 管理不善 ” 作为 “ 制动力不足 ” 的中间事件。 其中 “ 绳轮槽磨损 ” 有 “ 曳引轮不合格 ”“ 钢丝绳在绳轮槽内滑动 ”“ 钢丝绳失常 ”“ 管理不善 ” 中间事件。 结合相关基本事件和管理措施,绘制出 图 2 所示 事故树。 事故树中代码解读 :T: 溜梯事故 A1: 曳引机曳引力不足 A2: 制动力不足 B1: 绳轮槽磨损 B2: 制动器故障 C1: 曳引轮不合格 C2: 钢丝绳在绳槽内滑动 C3: 管理不善 C4: 制动器损坏 D1: 钢丝绳失常 E1: 钢丝绳未能破劲 E2: 钢丝绳过长 X1: 检查、检修不到位 X2: 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X3: 维保人员责任心不强 X4: 钢丝绳材质不合格 X5: 曳引轮长时间使用 X6: 蜗轮减速箱的蜗轮副属于非自锁性质 X7: 球化不均匀 X8: 硬度不够 X9: 安装钢丝绳时未能破劲 X10: 更换钢丝绳时未能破劲 X11: 钢丝绳长张力严重超差造 成几根钢丝绳的速度不一 X12: 制动器闸瓦因机械卡阻不能张开 X13: 与制动器并联的放电回路脱焊 X14: 制动器控制回路断线 X15: 安装时预留过长 X16: 更换时预留过长 X17: 钢丝绳长时间使用导致伸长 二〇一五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14 页 共 30 页 图 2 溜梯事故事故 树 分析 二〇一五届本科毕业论文 第 15 页 共 30 页 (2) 最小割集 最小割集是体现了系统的危险性,最小割集数量愈多,系统就越加危险,顶事件发生概率越大。 最小割集的求解方法有很多,这里运用布尔代数简化法求解。 如下 : T=A1+A2 =X1X2X3B1+X6+B2 =X1X2X3(C1+C2+X5+X4)+X6+C3C4 =X1X2X3(X4+X5+X7+X8+C3D1)+X6+X1X2(X12+X13+X14) =X1X2X3(X4+X5+X7+X8+X1X2(E1+X11+E2))+X6+X1X2X12+X1X2X13+X1X2X14 =X1X2X3(X4+X5+X7+X8+X1X2(X9+X10+X11+X15+X16+X17))+X6+X1X2X12+X1X2X13 +X1X2X14 =X1X2X3X4+X1X2X3X5+X1X2X3X7+X1X2X3X8+X1X2X3(X9+X10+X11+X15+X16+X17) +X6+X1X2X12+X1X2X13+X1X2X14 =X1X2X3X4+X1X2X3X5+X1X2X3X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