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高校国防教育的渗透性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开设形式 高校数量 单独设置理论课 5 报告讲座 7 调查的地方普通高校中,军事理论课单独开设的有 5 所,其余的全部是在军训期间以报告的形式来开设。 2. 2. 4 军事理论教员的结构 南京市 12 所地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专职教师 13 人中,学历硕士及以上的有 2 人,占总数的 16%;本科有 8 人,占总数的 61%;专科及以下的有 3 人,占总数的 23%。 军事教师的年龄 30 岁及以下的 3 人,占总数的 23%; 31 一 35 岁 3 人,占总数的 23%; 36 一 40 岁的 2 人,占总数的巧 %; 41 一 50 岁的 4 人,占总数的 %;50 岁以上的 1 人,占总数的 %。 2. 2. 5 学生军事训练的考核标准 表 4:学生军事训练的考核标准 只有考核项目 6 考核项目有具体条目 3 考核标准有具体条目并占分值 3 对于学生军事训练的考核各个学校不尽相同,对军事训练项目只有平时表现考核的学校有 6 所;平时表现与训练考核有详细条目的学校有 3 所;在对学生进第 7 页 共 18 页 行军事训练项目考核且每个项目有评分标准的有 3 所。 2. 2. 6 开设军事选修课的内容 表 5:学生对开设军事选修课,内容的选 择 (%) 孙子兵法及应用 70 国际关系及外交 40 定向越野 36 电子对抗 15 中外军事思想研究 45 其他 17 南京市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中,学生在对于军事选修课内容的选择上相对狭窄,大多还停留在对一般理论层面的了解。 2. 3 地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高校国防教育只是低层次的,还不够系统和规范,存在着一系列地问题。 2. 3. 1 国防意识比较淡薄 “越是在和平时期,越要宣传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增强人民的国防观念”。 调查结果表明当今大学生的国防 观念和民族危机感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高校国防教学力度、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 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淡薄,可以说是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结果,这些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现象的存在,使他们在国防意识上松懈,不再关心或不太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乃至失去国家责任感和国防义务感,对国防实力强弱熟视无睹、对献身国防事业的冷漠。 很多大学生在是否选择献身国防事业的问题上,表现地徘徊乃至冷漠,譬如每年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直奔大公司和大城市机关,而冷落国防科研单位及战区部队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择业观说明当代大学生献身 国防的思想基础不牢固,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需要还相距甚远。 对此,如果我们第 8 页 共 18 页 的引导教育不力,有可能危及我国国防教育的地位,使我国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徒具形式。 2. 3. 2 国防教育体系缺乏规范 在我国现阶段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许多高校没有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规划中。 高校各自为政,对待国防教育轻重不一的现象制约了国防教育的发展。 如在军事国防理论课程的设置上,只有少部分学校列为必修课,其它学校仍不够重视。 在教材方面没有严格规定使用统一的教材,各个学校都选用各自的教材,有的甚至没有配置专门的教材。 理论教学的内容比较杂, 内容往往只限于校风校纪的教育。 开设的内容也不统一,教育随意性很大,课时方面或多或少、教学手段落后,重视军事技能训练,忽视军事理论教学。 许多高校开展的国防教育只包括短期军训,而训练内容又陈旧,几乎每年都是队列、拉练、军体操等,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 时间上有的学校一个月,有的学校才十几天,各高校水平参差不齐、差别很大。 还有一些学校只是把军事国防理论课程列为选修课,或者根本就没有开设这门课,更加谈不上体系的设置,导致了目前高校国防教育体系的整体设置上落后于其它专业的教育水平。 2. 3. 3 进行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缺乏专 业性 师资问题是制约国防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 现代国防教育需要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既具有较高科学文化水平,又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的教师。 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师资水平普遍不高,高校领导对军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军事专职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结构都存在较大问题。 许多高校军事教师多是由部队转业干部、复员军人担任,学历普遍较低,并且非国防教育专业毕业。 虽然在军事素质方面较强,但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等专业知识结构缺乏,综合素质能力较低,综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也不高,成为高校教师中一支非常薄弱、与别领域教师极 不相称的独特队伍。 因此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无法使高校国防教育水平向纵深化开展,不能赶上国防军事领域的发展水平。 第 9 页 共 18 页 3 实现高校国防教育与素质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指依据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力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行为的教育方法。 坚持素质教育,可以避免学生知识和素质畸形发展,培养个人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爱好空间,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知识、学会学习、主动探索。 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正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重要途径。 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在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教育的同时,辅以国防知识、军事技能教育,从根本上培养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四有”新人,使学生在思想道德、身心素质和文化知识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3. 1 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在关联 3. 1. 1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以国家利益观、安全观、义务观、人生观为基本内容的国防教育,正是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客观需要。 通过国防教育和严格的军训生活 的锤炼,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使学生保持和发扬对国家所面临外部威胁与挑战的忧患意识和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进取精神。 特别是在严格而又紧张的军训生活中,在解放军无私奉献精神的激励下,通过“严格训练和严格要求”,使学生的价值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为完成学业打下了坚实的素质基础。 当学生有了高度的道德素质才能真正体会出国防教育对其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促进本人成才有何等的重要作用,从而把巩固国防教育成果变为自己的行动。 3. 1. 2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质教育是高校育人层 次的最高表现形式。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培养的人才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将会受到社会人才市场的严格挑选,然而 80 年代以来入学的大学生,第 10 页 共 18 页 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和社会实践,他们虽然思想敏锐,接受能力强,但因涉世不深和优厚的生活条件限制了他们的自主能力,依赖心理增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做出了对大学生实施军事训练的决定,这是我国改革学校教育结构,充实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素质教育的重大体现。 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内容是从复杂的军 事教育过程中精选出来的,这些内容是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以培养军人特点和国防意识为主,起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感化作用,使之从思想到习惯都发生深刻的转变,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逐步使“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的道理深埋心中 —— 养成举止文明,自觉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为使他们成长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合格人才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3. 1. 3 国防教育是提高育人质量的保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