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设计_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 mm. (17) 靠背调节疲劳试验 靠背调节疲劳试验要求座椅靠背在 8 000 次循环试验后,靠背调节应轻便灵活、均匀、试验前后间隙满足标准要求。 ( 18) 座椅扶手强度和刚度试验 座椅扶手强度和刚度试验要求座椅扶手固定在刚性夹具上,在离座椅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202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扶手前端 25 mm处可加载一个 222 N 的侧向载荷时,座椅扶手 的最大变形不大于 25 mm,塑性变形不超过 6 mm ( 19)扶手循环试验 扶手循环试验要求将座椅靠背和夹具固定在试验台上,座椅扶手的闭合位置为起点,把扶手从闭合位置打开到工作位置,再把扶手从工作 位置关闭到闭合位置,循环 3 000 次。 扶手在 3 000 次循环试验后必须保持原有功能要求,无铰链机构缺陷,面套不应出现断裂、脱散和漏底。 ( 19) 头枕功能试验 头枕功能试验上下调节操作力应小于 140N,倾斜调节操作力矩应为 3 N178。 m~ 6 N178。 m ( 20) 头枕循环试验 头枕循环试验要求将座椅靠背和夹具固定在试验台上,座椅头枕的最低位置为起始点,把头枕从最低位置移动到最高位置,再把头枕从最高位置移动到最低位置,循环 2 000 次。 头枕试验后必须能保持在可调位置。 ( 21) 靠背调节功能试验 靠背调节功能试验测试靠背调节的操作力 a) 手柄式调角器在位于距手柄前段 30mm处,用一个垂直于手柄的 N ~ N 的操作力来打开调角器 b) 旋转式调角器在位于手轮旋转中心处加载一个力矩,靠背向上运动力矩不大于 N178。 m ,靠背向下运动力矩不大于 N178。 m。 ( 22) 座椅总成纵向调节功能 座椅总成纵向调节功能试验测试座椅纵向调节的操作力。 在座椅坐垫上 H 点位置向下加载 60 kg 的载荷,用测力计测量手柄打开的操作力,此开启操作力应小于 68 N。 用测力计测量座椅纵向调节的力,此力应小于 166 N。 ( 23) 座椅动态舒适性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202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坐椅应具有良好的震动性能和舒适性,座椅动态舒适性的试验方法按 QC/T551993 头枕的行业标准 一般要求 “ H点” 代表人体的三 维 H点装置的躯干相对于大腿的理论转轴与座椅纵向垂直平面的交点 GB115512020 中附录图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通过头部之心和颈部与胸部交点的直线。 当头部处于自然状态时,头线应与基准线重合 偶尔使用,而平时折叠起来的辅助座椅 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有如下功能 纵向位移 垂直位移 角位移 为便于成员的出入,使座椅或其一部分旋转和移动的装置。 座椅或其一部分旋转和移动中无固定中间位置 技术要求:。 尤其不允许在任何位置上出现可能增加成员伤害程度的危险凸起物或棱边。 位于以下规定的碰撞区域内的头枕部分应通过本标准中规定的能量吸收性试验 ( 1)碰撞区应位于距离座椅对称面左右各 70mm 的两纵向垂直平面间的区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202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域。 ( 2)碰撞区应位于从 H 点沿基准点向上 635mm 处且垂直于基准线的平面以上的区域 ( 3)以上规定区域的能量吸收性试验不适用于最后排座椅头枕 、后表面应加衬垫,以避免骨架与乘员头部直接接触。 在这些 区域中能被直径为 165mm 头型接触的表面曲率半径应不小于 5mm。 位于上述区域的内的部件,若满足表准规定的吸能性试验,则认为满足要求,如果上述所述头枕和其支承件部分的表面材料肖氏硬度低于 50度,本条中除对本标准吸能性试验的要求外的所有要求只适用于刚性部件。 头枕在座椅或车身构件上的固定方式应保证头枕在试验过程中,对于有试验用头型产生的作用压力,其衬垫、固定处或座椅背不得出现刚性的可致伤害的凸起。 头枕高度应满足: ,对于前排座椅,其高度不应低于 800mm,而对于其他排座椅其高度不应低于 750mm 在高度 750mm 以下应无“使用位置” 除前排座椅以外的其他座椅头枕可调到高度低于 750mm 的位置,但要向成员清楚地说明该位置不是头枕的使用位置 对于前排座椅,若被乘坐时其头枕能自动回到使用位置的话,则头枕座椅无人乘坐是自动降至告诉低于 750mm 、车窗和车身其它结构质检留有足够的间隙, ,头枕使用部分的高度不应小于 100mm ,头枕与座椅靠背的间隙不应大于 60mm ,处使用者故意采用非正常操作方法之外,不应是其安装高度超过最高调整极限。 汽车座椅头枕结构和分类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202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汽车的座椅 一个性能优良的驾驶座椅除了为驾驶人员提供一个与人体生理特点相适应的舒适而稳定的坐姿、良好的视野位置、具备一定的操纵空间和安全空间外 ,最重要是减轻传给驾驶人员身体的振动和冲击 ,满足振动舒适性评价标准。 从驾驶人员隔振防护角度出发 ,一个性能优良的驾驶座椅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 ,其动态性能 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 ①传给驾驶人员的振动负荷尽可能小 . 在同样 条件下 ,不同体重驾驶人员所承受的振动负荷最好 大致相同 ,不要有大的变化。 ②座椅悬架的固有频率应不随驾驶人员体重的 改变而变化 ,始终保持最优的振动传递特性。 ③座椅悬架尽可能只作垂直方向的振动。 ④座椅悬架系统 (包括驾驶员在内 )阻尼固有频 率以 1. 5~ 2. 0Hz 为宜。 座椅的结构 仪器车驾驶员座椅为例,起主要由以下零件组成:坐垫,骨架、靠背骨架、头枕、泡沫、面套、调角器、滑轨、调节机构、塑料装饰件等。 汽车座椅的组成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202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图 21 座椅的设计原则 (1)产品安全。 座椅作为安全部件,在被动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 首先,在发生事故时它要保证乘坐人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他车载体进人这个空间。 其次,要使乘坐人员在事故发生过程中 .保持一定的坐姿,以使其他的约束系统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能。 除具有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外,座椅还应具有在乘坐人员与其发生碰撞时,使乘坐人员的伤害减轻到最低的性能,即座椅能够吸收乘坐人员与之碰撞时产生的能量。 座椅骨架结构的设计,调角器、滑轨等核心部件的 选型都应在基于满足安全性条件的基础上进行。 (2)舒适。 合理的座椅设计能使乘客保持良好的坐姿,使其脊柱自然弯曲,保证合理的体压分布并使其肌肉松弛,使乘客上身通向大腿的血管不受压迫,血液循环正常。 并具有腰椎依托感、腰背部贴和感和侧向稳定感。 能有效隔离或衰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满足大多数驾乘者坐姿舒适的要求。 汽车座椅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人体尺寸、人体重量和乘坐姿势等因素。 座椅布置、造型外形尺寸、海绵泡沫的性能等都会影响座椅的舒适性。 (3)操作便利。 座椅还需操纵方便,调节手柄和按钮的布 2 必须 在驾乘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2020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者伸手可及的位置,并符合常人的操作习惯且操纵力适中。 (4)造型美观。 座椅外观造型、面料颜色和质感要与整车造型协调一致 .设什人员要充分考虑和分析驾乘人员在使用汽车过程中各感官知觉的需求。 (5)配置多样性。 座椅配置多样性包括座椅功能的多样性 (座椅前后调节、上下调节及部支撑调节、座椅可翻转、折盛等功能 )及座椅形式多样性 (后排座椅采用连体座椅或是独 立座椅 )等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求。 座椅分类 汽车座椅根据其使用位置可以分为:前排 后排 中排座椅。 其中,前排座椅一般为驾 驶员座椅和副驾驶员座椅 .中排座椅 单人独立座椅、双人连体座椅或 4/6 分座椅,后排座 三连体座椅或 5/5分座椅 图 22 头枕的分类 头枕 用于限制成年成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汽车座椅头枕冲击试验装置设计_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致 谢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长。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汽车排放污染以成为各大城市污染的主来源之一。 发动机燃料燃烧后的排放物中有 H2O、 O HC、 CO CO、 H NOX、SO微粒物质等 ,我们把其中对人体有害和影响自然环境的成份称为污染物 ,主要有 CO CO、 NOX、 SO HC、浮游微粒物质等。 本文分析了汽车排放污染的危害、影响、控制技术
1i —— 是 变 速 器 1 档 传 动 比 , 参 考 《 汽 车 理 论 》 80P , TiTrfGitq 0m a xm a xm a x1 s inc o s ,其中 G 为 车 重 , G=18000 10=180000N; 其 中最 大爬 坡 度 i=tan α =40%, 则α =arctan40%=; r=; Ttqmax=; i0=;η t 为传动效率,取
计的汽车类型及其使用条件出发,使所选用结构型式的差速器能够满足该型汽车在给定使用条件下的性能要求。 差速器的类型 现在差速器的种类趋于多元化,功用趋于完整化。 目前汽车上最常用的是对称式锥齿轮差 速器, 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较小等优点,应 用广泛。 它又可分为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强制锁止式差速器和摩擦片式差速器等。 1) 普通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 图 普通的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 图
晋级,主要采取快速晋升的方式,不以身份,资历,年龄和工龄等做为晋升的依据。 (2)德国 德国在战后之所以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是取决于国家整体文化程度领先,技术创新的能力强。 而重视人性管理是德国人力资源的核心思想,尊重员工的自身价值,让员工适当的参与到管理之中,重视个人与组织整体的配合。 德国对员工的要求无论企业还是高校都是 :数量少,素质高,工作效率高。 德国的绩效考评主要着重 于专业技术的考评
两 侧 面 毛 坯 名 义 尺 寸 分 别 为 : mm1 6 0 6 mm1 0 0 4 毛坯最小尺寸分别为: 毛坯最大尺寸分别为: 粗铣后最大尺寸分别为: 6 6 0 0 0 4 粗铣后最小尺寸分别: 精铣后尺 寸与零件图尺寸相同,即 mm0 和 mm0 。 由工序要求可知,凸台只需进行粗铣加工。 其工序余量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