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毕业设计(含计算数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符合栅前流速在 ~。 ( 2) 过栅流速: 2v 第 页 19 实际计算过水断面为: 1 0 A ㎡ 则过栅流速 为: smAQv / 1 1 5 2 符合过栅流速在 ~ 的设计要求。 计算草图如下: αα栅条 工作平台进水 、曝气沉砂池 设计中选择二组曝气沉砂池, N=2 组,分别与格栅连接,每组沉砂池设计流量为 m3/s。 沉砂池有效容积 V=60Qt 式中 V— 沉砂池有效容积( m3) Q— 设计流量( m3/s) t— 停留时间( min),一般采用 1— 3min 设计中取 t=3min 第 页 20 V=60 3 = m3 水流过水断面面积 1vQA 式中 A— 水流过水断面面积(㎡ ) V1— 水平流速( m/s),一般采用 — m/s 设计中取 V1= A ≈ ㎡ 沉砂池宽度 2hAB 式中 B— 沉砂池宽度( m) h2— 沉砂池有效水深( m) ,一 般采用 2— 3m 设计中取 h2=2m B = 为施工方便取 1m 沉砂池长度 AVL 式中 L— 沉砂池长度( m) L ≈ 每小时所需空气量 Qdq 3600 式中 q— 每小时所需空气量( m3/h) d— 1 m3污水所需空气量( m3/ m3污水),一般采用 — m3/ m3污水 . 第 页 21 设计中取 d= m3/ m3污水 q=3600 = m3/h 沉砂室所需容积 610 6 4 0 08 TXQV 式中 Q— 污水流量( m3/s) X— 城市污水沉砂量( m3/ 106m3污水),一般采用 30 m3/ 106m3污水 T— 清除沉砂的时间( d),一般取 1— 2d 设计中取 T=1d, X= 30m3/ 106m3污水 610 8 6 4 0 01302 3 V≈ m3 每个沉砂斗容积 nVV0 式中 V0— 每个沉砂斗容积( m3) n— 沉砂斗数量(个) 设计中取 n=2 个 V =3 沉砂斗上口宽度 139。 32 atgha 式中 a— 沉砂斗上口宽度( m) h3’— 沉砂斗高度( m) α — 沉砂斗壁与水面的倾角( o),一般采用圆形沉砂池 α =55o,矩形沉砂池 α =60o a1— 沉砂斗底宽度( m) ,一般采用 — 第 页 22 设 计中取 h3’=,α =60o, a1= 0 tga ≈ 沉砂斗有效容积 211239。 339。 0 (3 aaaahV ) 式中 V0’— 沉砂斗有效容积( m3) 2239。 0 (3 V )≈ m3 格栅出水通过 DN900mm 的管道送入沉砂池的进水渠道,然后向两侧配水进入沉砂池,进水渠道的水流速度 111 HBQv 式中 v1— 进水渠道的水流速度( m/s) B1— 进水渠道宽度( m) H1— 进水渠道水深( m) 设计中取 B1=, H1= v =1 出水装置 出水采用沉砂池末端薄壁出水堰跌落出水,出水堰可以保证沉砂池内水位标高恒定,堰上水头 32211 )2( gmb QH 式中 H1— 堰上水头( m) Q1— 沉砂池内设计流量( m3/s) m— 流量系数,一般采用 — 第 页 23 b2— 堰宽( m),等于沉砂池的宽度 设计中取 m=, b2=1m 321 ) 11 5 ( H ≈ 出水堰后自由跌落 ,出水流入出水槽,出水槽宽度 B2=,出水槽水深 h2=,水流流速 v2=。 采用出水管道在出水槽中部与出水槽连接,出水管道采用钢管,钢管 DN=500mm,管内流速 v2=。 1 排砂装置 采用吸砂泵排砂,排砂泵设置在沉砂斗内,借助空气提升将沉砂排出沉砂池,吸砂泵管径 DN=150mm 1 曝气沉砂池剖面图如下 、平流式初沉 池 设计中选择两组平流沉淀池, N=2 组,每组平流沉淀池设计流量为 m3/s,从沉砂池流出来的污水进入配水井,经过配水井分配流量后流入平流沉淀池。 第 页 24 沉淀池表面积 39。 3600qQA 式中 A— 沉淀池表面积(㎡) Q— 设计流量( m3/s) qˊ — 表面负荷﹝ m3/( m2 h) ﹞ ,一般采用 — m3/( m2 h) 设计中取 qˊ =2 m3/( m2 h) 2 A = ㎡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2h qˊ t 式中 h2—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m) t— 沉淀时间( h) ,一般采用 — 设计中取 t=1h 2h 2 1=2m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360039。 tQV 36 00111 39。 V = m3 沉淀池长度 tvL 式中 L— 沉淀池长度( m) v— 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 (mm/s),一般采用 v≤ 5mm/s 设计中取 v=5mm/s L =18m 沉淀池宽度 第 页 25 LAB 式中 L— 沉淀池宽度( m) B = 沉淀池格数 bBn1 式中 n1— 沉淀池格数(个) b— 沉淀池分格的每格宽度( m) 设计中取 b= n = 个(取 5 个) 校核长宽比 及长深比 长宽比 L/b=18/=> 4(符合长宽比大于 4 的要求,避免池内水流产生短流现象 )。 长深比 L/h2=18/2=9> 8(符合长深比 8— 12 之间的要求 )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 1)按设计人口计算 nSNTV 1000 式中 V—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m3) S— 每人每日污泥量〔 L/(人 d)〕 ,一般采用 — L/(人 d) T— 两次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d) ,一般采用重力排泥时, T=1— 2d,采用机械排泥时, T=— N— 设计人口(人) n— 沉淀池组数。 设计中取 S= L/(人 d),采用重力排泥时,清除污泥间隔时间 T=1d 21000 V = m3 第 页 26 ( 2)按去除水中悬浮物计算 602 21 10)1 00( 1 008 64 00)( npK TCCQV 式中 Q— 平均污水流量( m3/s) C1— 进水悬浮物浓度( mg/L) C2— 出水悬浮物浓度( mg/L) ,一般采用沉淀效率 η =40%— 60% K2—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r— 污泥容量( t/ m3),约 为 1 p0— 污泥含水率( %) 设计中取 T=1d, p0=97%,η =50%, C2=〔 100%50%〕 C1= C1 6102)971 0 0( 1 0 018 6 4 0 0)4 2 2 0(2 3 V≈ m3 每格沉淀池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139。 /nVV 式中 39。 V — 每格沉淀池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m3) 5/39。 V = 污泥斗容积 污泥斗设在沉淀池的进水端,采用重力排泥,排泥管伸入污泥斗底 部,为防止污泥斗底部积泥,污泥斗底部尺寸一般小于 ,污泥斗倾角大于 60o )(31 121241 aaaahV 式中 V1— 污泥斗容积( m3) a— 沉淀池污泥斗上口边长( m) a 1— 沉淀池污泥斗下口边长( m) ,一般采用 — 0..5m 第 页 27 4h — 污泥斗高度( m) 设计中取 a =4m, 4h =3m, a 1= )(331 221 V = m3> m3 1沉淀池总高度 4321 hhhhH 式中 H— 沉淀池总高度( m) h1— 沉淀池超高( m) ,一般采用 — h3— 缓冲层高度( m) ,一般采用 h4— 污泥部分高度 (m),一般采用污泥斗高度与池底坡度 i=1%的高度之和 设计中取 h4=3+( 184) =, h1=, h3= H = 1进水配水井 沉淀池分为 2 组,每组分为 5 格,每组沉淀池进水端设进水配水井,污水在配水井内平均分配,然后流进每组沉淀池。 配水井内中心管直径 239。 4 vQD 式中 Dˊ — 配水井内中心管直径( m) v2— 配水井内中心管上升流速( m/s) ,一般采用 v2≥ m/s 设计中取 v2=39。 D≈ 配水井直径 239。 334 DvQD 第 页 28 式中 3D — 配水井直径( m) v3— 配水井内污水流速( m/s) ,一般取 v=— 设计中取 v3=23 64 D ≈ 1 进水渠道 沉淀池分为两组,每组沉淀池进水端设进水渠道,配水井接出的 DN500 进水管从进水渠道中部汇入,污水沿进水渠道向两侧流动,通过潜孔进入配水渠道,然由穿孔花墙流入 沉淀池。 111 HBQv 式中 1v — 进水渠道水流速度( m/s) ,一般采用 1v ≥ 1B — 进水渠道宽度( m) 1H — 进水渠道水深( m) , 1B : 1H 一般采用 — 设计中取 1B = m, 1H = v => 1 进水穿孔花墙 进水采用配水渠道通过穿孔花墙进水,配水渠道宽 ,有效水深 ,穿孔花墙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面积的 6%— 20%,则过孔流速为 1222 nhBQv 式中 v2— 穿孔花墙过孔流速( m/s) ,一般采用 — B2— 孔洞的宽度( m) h2— 孔洞的高度( m)。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毕业设计(含计算数据)(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包括环保工程基础 土建建设、系统设备采购安装、联动试车等)。 但不包括污水调试和区环境监测站检测时间。 工程管理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总负责 人 项目经理 总工程师 现场负责人(兼职质量负责) 土建施工组长 设备安装施工组长 土建施工队 安装施工队 项目管理部人员配置 序号 类别 人数 人员 备注 1 项目总负责 人 1 2 项目 经理 1 3 总工程师 1 4 现场负责 (兼
科灵污水源专用热泵机组采用引进日本技术生产的铜镍合金换热管。 对于使用清水的常规热泵机组来说,都是采用铜管换热,但是,铜管对污水中的酸、碱、氨、汞等物质的抗腐蚀能力很弱;根据各种材质换热 管的污水浸泡腐蚀试验证明,铜镍合金管的抗腐蚀能力比铜管提高一倍以上,它抗海水腐蚀的能力也非常强,腐蚀速率≤,完全可以保证 20 年的使用寿命。 按污水水质设计的特殊换热流程 根据污水连续运行无堵塞换热技术的特点
图 观察窗 60176。 交叉形孔阵排列图 对于垂直入射平面电磁波来说,图中的薄壁金属板上排列的小孔阵的作用相当于TEM(横电磁波)摸传输线上的分路感性电纳。 若不计孔阵的电阻损耗,则归一化分路电纳为: 3 003 dabjYY (式 331) 式中 α、 b—— 表示 X和 Y轴向的孔间距; d—— 孔径; 0 —— 自由空间波长,而 dα和 b,并且远小于 0。
6 月为主汛期,平均雨量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 **县降水有明显的年际变化,最丰年达 毫米( 1975 年),最枯年仅 毫米( 1963 年)。 从统计上看, **县约有 90%的年份降水量大于 1300 毫米。 县内年平均日照实时数为 小时,百分日照率 35%。 属赣南偏少的县之一。 其中以立春到谷雨的春播季节日照最少,而盛夏季节最多。 日照在地域分布上也有差异,县东北河谷
取样 材料准备 质量验收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污水管 8 顶管施工部分施工工艺 工作坑、接收坑施工 工作坑、接收坑回填 全线复核、竣工验收 顶管机出洞 机头刀盘运转 顶管机进洞 送排泥泵开启 顶进出土 泥水分离 主顶推进到位 回缩主顶 拆除管内管线 砼管节安装 安装管内管线 弃土出运 顶管机转场 进洞密封器安装 出洞密封器安装 放样、复核 9 检查井施工工艺 第四章 施工方案 与
标 ........................................................................................... 32 4 工 艺和工程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