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实现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部分组成;跟踪转子的外观为一圆柱体,其由非导磁材料制作而成,一般有扇状形式的磁芯和不具有导磁性质的衬套两部分组成。 这种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比较强、工作性能相对可靠、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长、 对于应用环境场合要求不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物理结构紧凑可承受较大的振动冲击等;但是,这种传感器信噪比较低、体积较大,同时其输出波形为交流,一般需经整流、滤波后才可以使用,因而限制该传感器的使用范围。 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无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图 22 和图 23 所示为例说明。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图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系统图 图 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 22 中 BLDCM 表示三相两极无刷直流电机本体, PS 为转子位置传感器,其 与电机转轴一同旋转,主电路采用三相逆变桥供电,由 V1V6 六个功率开关器件与 A、 B、 C 三相绕组连接。 通过检测转子的位置,经控制电路对转子信号进行逻辑变 换后产生脉宽调制 PWM 信号,驱动电路对 PWM 信号的放大后控制开关器件的开通 与关断让各相绕组按照一定顺序通电,从而保证电机连续旋转。 下面以两相导通三 相星形六状态无刷直流电机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 如图 23( a)所示,通过转子位置传感器感应出转子的位置信号,经控制逻辑变换后驱动逆变器的开关器件 V1 和 V6 导通,此时绕组 AB 通电,而且为 A 进 B 出, 经右手螺旋定则可判定电枢绕组在空间的合成磁势 Fa 如图中所示。 定子磁势 Fa 与 转子磁势 Ff 的相互作用,拖动转子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该过程中电流的流经的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途径为: E+→ V1 管→ A 相绕组→ B 相绕组→ V6 管→ E。 当转子转过 60176。 电角度时,到达的位置如图 23( b)所示。 由于转子位置的不同导致驱动的开关器件也不同,此时导通的开关器件为 V1 和 V2,与 V1 和 V2 连接的 AC 两相绕组通电, A 进 C 出,电枢绕组合成的气隙磁势 Fa 如图中所示。 定子磁势 Fa 与转子磁势 Ff 的相互作用继续拖动转子以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 该过程中电流的流经的途径为: E+→ V1 管→ A 相绕组→ C 相绕组→ V2 管→ E。 为使转子磁场始终受定子合成磁场的牵引并按顺时针方向连续旋转,转子每当转过 60176。 电角度时,逆变器 中 的 开 关 器 件 要 轮 换 导 通 , 其 导 通 的 逻 辑 为 V2V3 → V3V4→ V4V5→ V5V6→ V1V6→ V1V2„„,依次循环。 无刷直流电机的基本方程 理想的无刷直流电机反电动势是梯形波,本文在静止的 ABC 三相坐标系上以两相导通星形三相六状态为例,在分析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它的动态数学模型。 为了简化模型便于分析,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前提下,特做出下面的假定条件: ( 1)假定气隙磁场是理想状态下按照平顶部分为 120176。 电角度梯形波分布的。 ( 2)假定磁路不饱和,不计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 ( 3)忽略齿槽效应和电枢反应。 ( 4)逆变电路中功率开关管以及续流二极管都有理想开关特性。 ( 5)三相绕组的参数都对称。 则根据无刷直流电机的特性,可得到如下电压、转矩和运动状态方程。 ( 1) 电压方 程 根据电机学原理,绕组可等效为纯电阻和纯电感的串联,故电机绕组上的电 压是电阻压降和电感感应电动势之和,任意绕组的电压方程为: xxxx eiRu  ( ) 其中, xu —— 相绕组电压; xR —— 每相绕组的电阻; xi —— 流过绕组的电流; xe —— 每相绕组的感应电动势,其中 dtdex ; x —— 每相绕组的磁链。 每相绕组的磁链包括自身电流产生磁通交链的磁 链、其他相电流产生磁通交链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的磁链和永磁体磁通交链的磁链三部分。 以 A 相绕组磁链为例,其表达式为: )(pmACBABAAA MiMiL  ( ) 将式( )带入式( )得 ))(( pmCABAAAA iMiLdtdRiu  ACACBABAAA eiMiMiLdtdRi  )( 则电机的电压方程为: cbacbaccbcabcbbaacabacbacbacbaeeeiiipLMMMLMMMLiiiRRRuuu000000 ( ) 式中 M 表示两相绕组之间的互感( x、 y 代表 A、 B、 C), p 为微分算子 dtdp。 由假设可以得到 cbacba LLLRRR 。 ;互感均相等为 M。 由于电机绕组是采用 Y 型 接 法 ,所 以 按 照 基 尔 霍 夫 电 流定 律 可 以 得 到0 cba iii ; 由于三相绕组为星形连接,且没有中线,所以有: 0 cba MiMiMi ( ) 综上所述,再将式( )带入( )得无刷直流电机的电压方程式( ): cbacbacbacbaeeeiiipMLMLMLiiirrruuu000000000000 ( ) ( 2) 转矩方程 电源提供的功率,主要部分通过气隙转换为机械能,其他部分作为损耗功率消 耗在了功 率开关器件上和电机的铜耗、铁耗上。 由电机学的知识可知:  eCCBBAAe TieieieP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 CCBBAACCBBAAeieieiepieieieT  ( ) 其中 Pe —— 电磁功率; Te —— 电磁转矩;  —— 电气角速度;  —— 机械角速度; P—— 电机极对数。 无刷直流电机的逆变模块采用两两导通的工作方式,任意时刻只有两相绕组导通存在电流,其余绕组关断,电流为零。 而被导通的两相绕组上电流方向和反电动势(依次记作 i, E)大小数量上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电机的电子转矩也可以表示成式子( )  EiTe 2 ( ) ( 3) 运动方程 无刷直流电机的运动方程为: dtdJTTLe ( ) 式中 J 为转子转动惯量( kg m2) ,dtd为转子角加速度( rad/s2), LT 为负载转矩( N m)。 一般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常采用转速 n 代替机械角速度Ω来表示转子速度,用飞轮惯量 2GD 代替转动惯量 J 表示机械惯性,换算方法式子( )和( )所示: 602 n ( ) gGDmpJ 4 22  ( ) 其中 m 是电机转动部分质量( Kg), G 为转动部分的重力( N),ρ为系统转动惯量半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径( m), D 为转动惯性半径( m), g 为重力加速度( )。 将式子( )和( ) 代入( )式子中得到: dtdnGDTT Le  3 7 52 ( )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第三章 矢量控制坐标变换 坐标变换 从一种坐标系转换到另一种坐标系的变换称为坐标变换。 坐标变换有很多种类,在研究矢量控制时有 3种坐标系,一般称作静止三相 ABC 坐标系、静止的两相α β 坐标系和旋转两相 dq 坐标系;将静止的三相到静止的两相变换称为 3s/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