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模型构建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实证研究。 选择一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收集其项目资料,通过调查访问获取第三章构建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据,带入评价模型带入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得出评价结果,获得最终结论。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总结全文,然后对以后的研究提了设想和展望。 本文研究主要方法 与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 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受多种指标的影响,同时也受评价方法的影响。 到现在,很多方面的内容仍然没有明确的规范,涉及学科非常广泛,从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出发,应当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 1)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论文首先采用理论研究方法,界定水土流失的概念;然后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建立评价模型;最后,根据理论研究成果,选择一个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用前面所选择的方法 和模型进行后评价。 2)文献研究法 论文通过收集大量文献,然后进行整理、研究分析,归纳概括出第一章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 国内外 的 研究现状 ,发现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仍需研究的空间。 在第二章整理分析 水土流 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概念和内容,并且进行 界定。 3)频数分析法 在论文第三章,对于从文献中获取的大量指标采用频度分析法进行预选,通过数据统计获取各个指标出现的频数,然后去除频数比较低的指标,对指标进行初步的预选。 4)专家评分法 在论文第三章,请多位专家对初选后的指标根据各指标对于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行打分,然后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平均分,再根据设立的标准去除得分低于标准的指标,使指标得到进一步的筛选,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 ( 2) 技术路线 社 会 影 响 后 评 价 背 景分 析国 内 外 应 用 研 究 现 状 分 析水 土 流 失 治 理 项 目 社 会 影 响 后 评 价 的 概 念 界 定水 土 流 失 治 理 项 目 社 会 影 响 后 评 价 指标 的 选 取 水 土 流 失 治 理 项 目 社 会 影 响 后 评 价 指标 体 系 的 构 建水 土 流 失 治 理 项 目 社 会 影 响 后 评 价 模型 构 建案 例 分 析 研 究采 用 频 数 统 计 法 对 评价 指 标 理 论 预 选采 用 专 家 咨 询 法 对评 价 指 标 筛 选层 次 分 析 法 确 定 指 标权 重 值采 用 成 功 度 法 评 价打 分 图 1技术路线图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 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以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对社会影响的三个主要领域,并考虑其它社会因素的影响,为社会影响后评价对象,构建了概念模型;通过 文献收集 法和专家筛选法选定指标集,并依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选择 层次分析法 和成功度评价法作为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社会影响后评价的评价方法,从建模角度分析了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建立了 层次分析 法和成功度评价法相结合的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社会影响后评价模型。 通过本文对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研究,为政府投资建设水利工程,土地开垦工程等等后续工程提供理论指导。 第二章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概念界定 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概念 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 在 1994 年 5 月社会影响评价跨组织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社会影响评价的的指导原则”,其中对“社会影响”进行明确定义,即被认为是“由于公共的或私人行为而改变人们生活、工游憩方式所带来的后果。 [1]“社会影响评价”则是“依据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某些政策 (包括计划、采纳的新政策 )或某些政府行动(包括建筑、大型项目和出租大片土地进行资源开采 )所产生的社会后果进行预先评估的行为 [20]。 ” 澳大利亚学者 FrankVanday(2020)在《影响评价与项目评 估》杂志上发表“社会影响评价的国际原则”一文,指出社会影响评价在一般意义上是指“分析、监督和管理项目开发所造成的社会方面的后果 [21]。 ” 在 2020 年 美国 的一位 学者 Henk A Becker 把 社会影响评价分为 三种类型: 宏观层面、微观层面 以及 中间层面。 宏观层面 是 对比如 国际、国内 的 法律体系等 方面社会影响的评析。 微观层面是对个体行为影响的评析,例如评价人口统计的影响。 中间层 面是 对社会组织和运动等集体行动 影响 的评析。 我国专家 刘丽敏 [22],张中华 [23],王蔚松 [24],卢向虎 [25]等认为: 社会影响 评价是 用来 评价项目对 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影响 ,包括 建设项目对 社会环境影响 进行调查、分析和 评价 的 方法。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26]和社会评价课题组 [27]都 认为:社会影响评价是 对项目产生的 社会影响 进行 识别、 分析 和评估, 能够使项目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到项目当中 , 能够使项目的建设方案得到优化 , 是一种规 避 项目投资社会风险的方法和工具。 张敦富 [28]、刘献君 [29]从 经济学的观点, 认为 社会影响评价是从社会 的角度出发,考查 、 分析并预测投资项目对实现社会目标的影响 , 该项目带来的国家利益和地区贡献是评价的核心部分。 通过以上对社会影响后评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不同 人从不同的角度 对社会影响评价研究,对社会影响评价的概念 也 有着不 大相同的解释 ,但 是他们存在一个共性,都包含了投资 项目的 建设 对 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和贡献。 主要 包括了三个方面:一、项目为 社会发展目标 带来 的贡献, 指的是 项目的 建设对社会发展目标带来的有益的地方,也就是说项目产生 的社会效益。 二、项目对 社会发展目标 造成 的影响, 其中包含 自然 的 影响与社会 的影响。 三、项目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影响,其中有利影响和不利 影响。 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内容界定 项目社会评价 [30]是 分析并评价 投资项目 带来的 社会影响,分析 该区域的社会环境与计划建设 项目的 相互适应 程度。 目的在于使与项目有关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到项目中,使建设项目的方案得到优化 ,规避项目社会风险。 社会评价 本着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考虑 ,研究 的内容包括项目 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 适应 性分析和社会风险分析三个方面 [30]。 ( 1)项目社会影响分析。 其中 主要 包含 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对 居民 经济 收入的影响、 对地区劳动力就业 的影响、对不同 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对地区 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环境 的影响、对 该地区公共 设施、服务 的容量、城市化的影响、对少数民族 的风俗习惯和 宗教 信仰 的影响。 ( 2)项目与其所在地 的 适应 性分析。 其中主要包含利益相关者 对项目的 观点、当地居民 对项目的 观点和 当地 文化技术水平 对项目的接受程度。 ( 3)项目的社会风险分析。 其中主要包含居民拆迁的问题 、民族 之间 矛盾的问题 、宗教 信仰的 问题、群众支持 程度的问题和 受损补偿 的 问题。 分析上述内容可以得出社会评价 内容与广义的社会影响后评价 的 内容 具有一致性。 项目周期 在 不同 的阶段 社会评价内容 的 重点 不同,在项目立项阶段,社会评价的重点是了解项目目标,确定项目影响的范围;在项目的方案制定与分析阶段,设计一个参与机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的实施与评价阶段,进行受益者分析;项目后评价阶段进行社会影响的分析。 综上所述,在项目的最后阶段进行社会影响的分析 , 所以 本文从社会的角度把社会影响后评价界定作为 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主要 是对国家、地区以及周边环境将可能会发生的社会问题及社会影响进行分析。 其 中主要涵盖 对居民 经济收入的 影响、对居民生活水平和 质量的影响、对 地区劳动力 就业的影响、对不同利益 相关者 的影响、 对地区 文化、经济、政治、教育、卫生 的影响、对 该地区公共 设施、服务 的 容量、城市化的影响、对少数民族 的风俗习惯和 宗教 信仰 的影响。 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研究范式的界定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美国的 一位 科学家 对 范式的概念 作出了定义,可以简单概括为“某个 特定 的学科科学家所持有共同的基本世界观。 ”社会学家弗里德里 把范式定义 为 具有的对于研究题目的基本意向和潜在 假定 的学科。 据此,社会学范式 一般包括 社会学家对所研究 题目 的概念选择,为观察和调查而对具体现象和问题的挑选,以及在分析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 [31]。 论文试从范式的角度来分析社会影响后评价的现状和主要产生的分歧。 现在,对于研究 建设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 有两种范式: 经济学范式和社会学范式。 从社会学范式的角度来研究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应该把社会学和人类学作为基础,社会学家也参与到项目的后评价分析当中,他们采用社会学的方法对项目的社会影响进行后评价分析;从经济学范式的角度来研究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应该把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作为基础,因而需要采用社会学的方法对项目的社会影响进行后评价分析,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可以作为经济评价额外附属的一部分。 目前国际上普遍推行的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的新范式,在 1970 年代以后得到迅速发展,并已被美国、欧盟以及大多数国际机构广泛应用于社会影响评价领域 [31][32],我国也应该大力发展这种模式。 本文的社会影响后评价是从社会学范式的角度研究社会影响后评价,采用了以人为本的方法论,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和内容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概念 通过前文的研究,界定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概念、内容和研究范式,在此基础上的研究表明: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时点是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竣工一段时间,项目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表现出来以后;分别对国家、地方以及项目社区进行社会影响评价;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都属于社会影响的范畴;采用社会学的范式进行研究。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可以具体定义为:在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竣工一段时间,项目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表现出来以后,评估对社会影响产生的实际价值,研究解决的方法。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主要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以及系统的调查来获得各个指标因素数据。 产生的社会影响指标有很多,需要很多 数据结合理论来做后评价工作。 这些数据可以从两方面得到: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或者到相关单位咨询;通过阅读文献从前人的研究中获得数据。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 社会影响后评价的内容 项目具有唯一性,每个项目都存在着差异,任何所以项目的社会影响后评价也存在着一点的差异,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共性。 根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共性内容,结合该水土流失治理项目自身的特点,从国家、地方以及项目社区三个评价层次展开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的内容。 国家层次主要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方层次主要评价包括对地方土地规划的影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地区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资源利用的影响;对项目社区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对该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影响、对居民的经济收入影响、风俗习惯的影响。 第三章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的选取 指标选取的原则 ( l)代表性原则。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项目社会影响涵盖非常的,指标体系不能够包括受到项目影响的所有方面,所以这就需要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或代表性较强的基本指标,从而项目产生的社会影响较为准确的反应出来,不然,就会出现偏差。 指标的代表性对于评价效果如何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起初收集资料时,应该尽量多的准备备选指标,虽然最后选取的指标可能不是很多,但是要保证指标足够的全面。 ( 2)相互独立性原则。 如果从一个指标可以推出另一个指标,则二者存在联系。 如果一个指标和另一个指标不存在内在的联系,则二者相互独立。 选择水土流失治理项 目项目社会影响后评价指标时,选取指标在具有代表性原则的前提下,必须的保持相互独立,不能存在相互包含、大部分交叉、重叠等,避免在各个方面出现信息的重复。 ( 3)确定性原则。 确定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确定项目是水土流失项目而不是其他项目,项目不同,受影响的方面不同,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二是确定选取的是社会影响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影响。 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有社会方面的,有的不是,有的持续影响,有的偶尔出现。 经济评价应该重点选取经济影响指标,环境评价应该重点选取环境影响指标。 社会影响评价应该重点选取社会影响 指标,也应该同时兼顾其他方面的影响指标。 ( 4)可持续性原则。 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后评价研究的重点,选取指标时应充分考虑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选取指标时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5)可操作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不能单纯的想象主要指标,因为有些指标的资料很难获取,无法得到准确的数据,指标是无效的,所以选取指标应该可虑它的可操作行,容易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 虽然有的指标很重要,但是我们无法查阅获取、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