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瓶盖注塑模_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当量半径   mmRn 2/63  b)浇口体积流量 侧(矩形)浇口用适当的剪切速率 14101  sG 代入得 scmWhq G / 3422   ……………… () 式中 W——浇口宽度( mm); h——浇口深度( mm); (2)注射时间(充模时间)的计算 a)模具充模时间 sqVt sss  …………………………… () 式中 sq —主流道体积流率( scm/3 ); st —注射时间( s); sV —模具成型时所需塑料熔体的体积( 3cm ), 1VVs。 b)单个型腔充模时间 sqVt GGG  ………………………… () 式中 Gt ——单个型腔充模时间( s);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2 GV ——单个型腔充满所 需塑料熔体的体积( 3cm ), 塑VVG ; Gq ——浇口体积流量( scm/3 )。 c)注射时间 根据经验公式求得注射时间 sttt Gs  ……………………………… () (3)校核各处剪切速率 a)分流道剪切速率 先求出分流道当量半径 nR cmCAR n 3 23 2   ………………… () 式中 A——分流道截面(梯形)面积; C——分流道截面(梯形)周长。 根据经验公式 nRq…………………………………… () 可以计算出主流道剪切速率: 133  sR qn , 合理。 式中  ——分流道剪切速率 ; q ——熔体的体积容量。 b)主流道剪切速率 同理, 由式 ()得 : 133  sRqns , 合理。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3 第五章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成型零件是指构成模具型腔的零件,通常包括了凸模、凹模、成型杆、成型块等。 设计时应首先根据塑料的性能、制件的使用要求确定型腔的总体结构、进料口、分型面、排气位、脱模方式等,然后根据制件尺寸,计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从机加工工艺角度决定型腔各零件的结构和其他细节尺寸,以及机加工工艺要求等。 在工作中,成型零件承受高温高压塑件熔体的冲击和磨擦。 在冷却固化中形成了塑件的形体、尺寸和表面。 在开模和脱模时需要克服塑件的粘着力。 成型零件在充模保压阶段承受很高的型腔压力,它的强度和刚度必须在许可范围内。 成型零件的结构,材料和热处理的选择及加工工艺性,是影响模具工作寿命的主要因素。 构成型腔的零件统称为成型零件,本例的模具成型零件包括凸模、凹模和侧抽芯部件。 由于型腔直接与高温高压的塑料相接触,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制件质量,因此要求它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硬度、耐磨力以承受塑料的挤压力和 料流的磨擦力和足够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以保证塑料制品表面光高美观,容易脱模,一般来说成型零件都应进行热处理,使其具有 HRC40以上的硬度,如成型产生腐蚀性气体的塑料如聚氯已烯等。 还应选择耐腐蚀的钢材。 根据塑件表面质量要求,查《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手册》,本设计成型零件选用 3Cr2Mo 调质处理,硬度一般为 28~ 35HRC,耐磨性号好且处理过程变形小。 还有较好的电加工及耐腐蚀性。 塑料模具型腔在成型过程中受到塑料熔体的高压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果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过小,可 能因强度不够而产生塑性变形甚至破坏;也可能因刚度不足而产生挠曲变形,导致溢料飞边,降低塑件尺寸精度并影响顺利脱模。 因此,应通过强度和刚度计算来确定型腔壁厚,尤其对于重要的精度要求高的或大型模具的型腔,更不能单纯凭经验来确定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 (1)凹模又称阴模,他是成型塑件外轮廓的零件,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式凹模和组合式凹模。 整体式凹模是由一整块金属材料直接加工而成。 其特点是为非穿通式模体,强度好,不易变形,塑件表面光滑平整,没有镶拼的痕迹。 但由于加工困难,故只用于小型且形 状简单的塑件成型。 本塑件分型面设置于没有突出的光滑顶面,凹模深度比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4 浅且形状简单,易加工,故可采用整体凹模结构。 如图 所示。 (2) 凸模(即型芯)是塑件内表面的成型零件,通常可分为整体式和组合式两种类型。 该塑件采用组合式凸模。 如图。 (3)塑件的侧面各有一个较长的孔,分模时无法脱出,需要使用侧抽芯才能顺利脱模。 侧面型芯做成镶块,一般单独制造,这样将易于加工成形,并且在生产中方便直接替换。 图 凹模 图 凸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5 塑料模具型腔在成型过程中受到塑料熔体的高压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果型腔侧壁和底板厚度过小,可能因强度不够而产生塑性变形甚至破坏;也可能因刚度不足而产生挠曲变形,导致溢料飞边,降低塑件尺寸精度并影响顺利脱模。 因此,应通过强度和刚度计算来确定型腔壁厚,尤其对于重要的精度要求高的或大型模具的型腔,更不能单纯凭经验来确定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 查阅参考文献《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第二卷轻工模具设计》,该设计所用的公式如下: 凹模(型腔)径向尺寸的计算:   zScpM LSL  0431 ……………………… () 凸模(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   0431zScpM lSl  ………………………… () 凹模(型腔)高度尺寸的计算:   zScpM HSH  0321 ……………………… () 凸模(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   0321zScpM hSh  ………………………… () 型芯之间或成型孔之间间距的计算:    zScpM CSC 211  …………………………… () 以上式中, ML ——型腔径向尺寸( mm) SL 、 Sl ——塑件径向尺寸 (mm) Ml ——型芯径向尺寸 (mm) MH ——凹模的深度尺寸(㎜) SH 、 Sh ——塑件高度尺寸(㎜) MC ——型芯之间或成型孔之间间距(㎜) SC ——塑件内部之间尺寸(㎜)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6 cpS ——塑料的平均收缩率( %) Δ——塑件公差值(㎜) z ——组合型芯制造公差(㎜) 对于型腔径向尺寸来说,已知 ,,4321zSzSzSzSLLLL 查得 ABS平均收缩率 %cpS ∴ 由 式 (),可得 ]%)[( ML  ]%)[( ML  ]%)[( ML  ]%)[( ML  对于型腔深度尺寸来说,已知 ,,321zSzSzSHHH ∴ 由 式 (),可得 01 ]%)[( MH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7  ]%)[( MH  03 ]%)[( MH  对于型芯径向尺寸来说,已知 ,,4321zSzSzSzSllll ∴ 由 式 (),可得 ]%)[( Ml  0 ]%)[( Ml  0 ]%)[( Ml 0  0 ]%)[( Ml  对于型芯高度尺寸来说,已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8 ,8,11,321zSzSzShhh ∴ 由 式 () ,可得 0 ]%)[( Mh  0 ]%)[( Mh  0 ]%)[( Mh  、刚度的校核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型腔主要承受塑件熔体的压力,因此,模具型腔应该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如果型腔壁厚和底版厚度不够,当型腔中产生的内应力超过型腔材料本身的许用应力 [δ ]时,型腔将导致过大的塑性变形,甚至开裂。 与此同时,若刚度不足将导致过大的弹性变形,从而产生型腔向外膨胀或溢料间隙。 因此,必须对型腔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一定的设计计算。 在进行刚度计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制品能够顺利脱模;为达到此目的,型腔允许的弹性变形量不能大于制品的壁厚的收缩率。 否则,制品成型后,其周期被变形的型腔紧紧包住,无法脱模。 (2)当制品的某部分或某一尺寸同时有几项要求时,应以其中严格的要求来计算刚度。 (3)当型腔尺寸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分界值(取决于制品结构形状,模具材料的许用应力,型腔允许的弹性变形量以及型腔内熔时的最大压力)难以分明的情况下,则应分别进行强度和刚度的计算,并取其最大值作为壁厚和底版的厚度。 、刚度 查参考文献《模具设计与制造》表 66,由于选用组合式圆形型腔,选择以下公式: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9 按强度条件:     12 21prS  ……………………………… () 按刚度条件:      rpE rpErR  ……………………………… () 式中 , S ——型腔侧壁厚度; R ——圆形型腔外半径( mm); r——圆形型腔内半径( mm); E——模具材料的弹性模量( MPa),预硬化钢取  MPa; p ——型腔压力( MPa),一般取 30~ 50MPa; [δ]——刚度条件,即允许变形量( mm) [σ]——模具材料的许用应力 (MPa); 通过查资料可得: p 取 40MPa;  取 300 MPa;    按强度条件计算 , 由 式 (),有    mmprS 30030122121      按刚度条件计算 ,由 式 (),有    mmrpE rpErR 315531      根据上面刚度、强度比较, 符合要求。 、刚度 按强度条件:   21  prT ………………………………… () 按刚度条件:   31  EprrT ……………………………… () 按强度条件计算 , 由 式 (),有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0   mmprT 2121  按刚度条件计算, 由 式 (),有   mmE prrT 31531    本设计所选底板厚度为 40mm,所以上述计算结果符合要求。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31 第六章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由前面型腔的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