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c(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营税金及附加 万元 5 房屋开发本费用 万元 6 利润总额 万元 7 所得税 万元 8 税后利润 万元 三 财务评价指标 1 投资利润率 % 2 投资利税率 % 3 资本金净利润率 % 4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税前 ) % 14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 我国 民族中学 发展分析 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 人类 靠教育来传递先人的经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自有群体的人类之后,就有了教育,它顺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而发展。 我国的民族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特点和演变受不同民族社会特点的制约,并随着不同民族的发展而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别的民族的影响,因而其民族教育也自然会受到别的民族的影响。 所以,研究我国的民族教育,除了必须联系该民族的社会历史外,还要注意从民族关系中分析民 族教育的形成特点。 我国的少数民族由于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不同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同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50 年代以前,有的民族还保存原始社会形态,有的正处于奴隶制或农奴制社会,已进入封建社会的也有多种不同的特点。 不仅不同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有些民族的不同分布地区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因而,我国民族教育的特点极为复杂,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研究这一客观对象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从我国各民族中存在的教育形式上看,民族教育大致可分为无组织的教育和有组织的教育两大类。 无组织的教育是一种自然教育,是 15 在家庭或社会中无意识进行的,不经过一定的组织形式。 而有组织的教育则是通过聘请专职教师和设立专门场所,系统地、有目的地来实现的,是一种有意识的教育活动。 这种教育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意识到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体会到教育的价值后才产生的,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非组织的教育活动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两大类。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内进行,即女儿跟随母亲学习纺织、采集、做饭,儿子跟父亲学习耕田、打猎。 实施家庭教育是长辈的天职,不付报酬,不规定时间,在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地传授,通过 身传言教,儿女们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学会了适应生产、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教育是在群体(如部落、氏族、家庭等)活动中,年轻者向年老者学习某些适应群体活动的技能和知识,如拉弓射箭、械斗、宗教活动、婚丧嫁娶、围猎、盖房等。 这些群体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主要是通过实践逐渐获取的。 总的说来,非组织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适应生产、生活以及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非组织的教育活动贯穿于一个民族的古今,有了人类活动就有这类教育活动,即使进入现代社会,有了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也还需要它,只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由于发 展水平不同,其内容也有所不同。 如居住在内蒙古额尔古纳河畔的鄂温克族,经济生活以游猎为主,每个男子都要具有适应地形、气候变化的狩猎本领,如了解野兽出没的规律,辨别不同兽类的行踪等,否则就无法生存下去。 青年男子从小就随父辈出外打猎,在实践中学会一整套狩猎本领。 景颇族长 16 期生活在森林茂密的亚热带山区,弹弓和刀是男子的两件法宝,出外必佩在身。 儿童从六、七岁时就从父辈那里学会打弹弓和耍刀,懂得如何征服猛兽,只身进入森林。 瑶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家庭和社会教育主要由长辈口传身授,在实践中模仿学习狩猎、捕鱼、种植、制陶等生 产技能,又通过唱歌跳舞,传授氏族文化。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从事多种不同的经济,因而,教育内容有农耕、农具制造、建筑、运输、商业、清真饮食、皮毛加工等。 蒙古族男子自幼在家学习骑马、射箭和角力,称 “ 男子汉三技艺 ” ,进入青少年时期后,随父兄从事畜牧、狩猎、围猎,学习掌握从事畜牧业的知识和技能。 台湾高山族在清代以前,经济生活是农耕兼渔业,社会教育是氏族、部落中的口传身授,世代相传。 女子在家随母学习纺织、采集,男子在社会和家庭内学习农耕、渔猎、建筑、祭祀等技能。 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除口传外,还通 过本族史诗、民歌、故事等传承本族文化遗产。 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如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白族的《创世纪》、哈尼族的《迁徙史诗》、彝族的《阿诗玛》等。 各民族中还有不少具有惊人记忆力的歌手,他们能够背诵上万行史诗,能够通宵达旦地吟唱各类诗篇,成为一个民族传播历史文化的大师。 这些民族诗人,在各种节日上吟唱,青年男女聚精会神地倾听,从中得到各种知识,受到本族文化的熏陶。 景颇族的史诗《创世纪》描述了人类的进化,人类与自然、社会的斗争,包含了各种哲理,其丰富的造房、种植、猎物的故事, 总结了先民生产、生活的丰富经验。 景颇 17 族男女从小就受到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熏陶,从中吸取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 有组织的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形式。 最初是私塾,后来有义学、州学、府学、县学、书院、学堂等。 其出现时间,各民族、各地区都有所不同。 教育内容有的以本族语言、文化为主;有的以汉语文、汉文化为主;有的二者兼而有之;还有兼学另一少数民族语文、文化的。 从教育的组织形式方面看,有官办、民办、私人办、宗教办等不同形式。 有组织的教育存在两种不同的性质:一是非现代教育性质;另一是现代教育性质。 就多数情 况而言,现代教育一般始于 20 世纪初,是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新变革而出现的。 如:蒙古族大约从 13 世纪起,出现了蒙古族学校教育活动形式,但开始主要是专人执教。 13 世纪初,成吉思汗令塔塔统阿教太子、诸王以畏兀字书写蒙古语。 后来,窝阔台汗亦设国子总教及提举官,命贵臣子弟入学。 到了元朝,元世祖设立蒙古字学和京师蒙古国子学,招收各阶层蒙古子弟入学。 到了顺帝时,又增设司业、博士、助教、教授、学正以及提举官执教。 元代的蒙古学校,除了设立蒙古文课外,还兼授算学、历史,以《帝范》、《贞观政要》、《通鉴节要》以及《五经》、 《四书》的蒙文译本为教材。 侗族的学校教育始于宋代。 《宋史 西南溪洞诸蛮 下》中记载:北宋神宗熙宁年间( 1068- 1077),诚州大姓杨光僭向朝廷请求建立校舍,朝廷批准卉办学校。 明清期间,侗族地区建立不少州学、府学、县学、书院等。 这些教育都以汉语文为教学语文,以汉族文化为教学 18 内容。 瑶族的正规学校教育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始于西汉,有的在宋代,有的在民国之后。 明代统治者对瑶区采取 “ 兴教化,立学校 ”的政策,招收瑶童入学。 道光十二年( 1832),在平地瑶地区设五源书院。 朝鲜族也是在 20 世纪兴办现代 教育的。 这之前,朝鲜族由于受到汉族的影响,大兴汉学和儒学。 1906 年,延边龙井成立了中国朝鲜族第一所学校瑞甸义塾。 1912 年建立第一所朝鲜族中学。 19l3 年成立师范学校。 云南省德宏地区开办现代学校始于 20 世纪初。 1905 年云南德宏地区盈江新城开办了一所军国民学校。 1910 年南甸建立了初等小学。 民国初期,德宏地区设立劝学所和若干省立小学。 耿马地区办了 “ 土民学校 ”。 西双版纳办了十多所小学,后在宣慰街建立十二版纳中学,在佛海设立佛海简易师范学校。 1905 年前后,壮族的书院相继改为学堂 , 教育体制、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都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做了改革。 30 年代,广西推行国民基础教育活动,在少数民族中推行 “ 特种部族教育 ” ,曾一度促进了广西教育的发展。 布依族地区也是在 1905 年前后改书院为学堂。 教学内容增设国文、算术、历史、地理等课程。 1911 年以后,各地纷纷建立了一批小学堂、中学堂。 1913 年在都匀建立了第一所布依族中学。 苗族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学校教育主要使用汉文。 明代,在汉 19 苗杂居区,就已建立私学讲授儒学。 嘉靖年间,湘西辰州(今沅陵)就设馆办学。 康熙四十四年( 1705),湖南苗族地区开始设立义学。 后来 义学的数量日增,出现不少秀才、举人。 光绪年间,台拱、丹江、八寨等地共有苗族义学 139 馆。 藏族的现代学校教育是从清末、民国开始的。 1907 年赵尔丰在川边分设学区,创办官话学堂和初等小学堂,招收藏族子弟入学。 1908年,清政府于京师满蒙文高等学堂附设藏文科。 民国时,在该校基础上成立蒙藏学校,成为培养藏族高级人才的高等学府。 19l6 年,在拉萨创办的 “ 门孜康 ” (医算局),是医疗、科研、教学三结合的体制。 1938 年,拉萨开办了国立小学。 之后,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区小学数量有所增多,但入学人数甚少。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于清康熙五年( 1666)在高山族中建立 “ 社学 ” ,传授汉文化。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统一台湾后, “ 社学 ”有了发展,聘请汉人传授儒学。 之后,台湾巡抚刘铭传创立番学堂,在教学内容上做了改革,除学儒学外,还兼学官话及其他知识。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我国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育与宗教存在密切的关系、表现在:教育内容主要是教经、教义;教育场所在寺庙、经院;学习者是小和尚、小喇嘛。 特别是全民信教的民族,教育离不开宗教,宗教离不开教育,二者密不可分。 我国少数民族信仰宗教的历史较长的,主要有伊斯兰 教、藏传佛教、小乘佛教。 宗教的教育活动主要在寺庙、经堂内进行,可称为寺院教育,部分民族如回、东乡、撒拉等的伊斯兰教教育称经堂教育。 20 我国的伊斯兰教是唐高宗永徽二年( 651)由阿拉伯地区传 入 的。 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撒拉、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保安等 10 个民族都信奉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影响到这些民族的各个方面,但在不同民族中,与教育的结合情况不甚相同。 明嘉靖年间,清真寺教育有了较大进展。 回族清真寺招收学生,专门聘请教师传授伊斯兰教知识,培养阿訇(专职伊斯兰教人 员)。 这一形式曾一度成为回族主要的教育形式。 这类教育分 “ 小学 ” 、“ 中学 ” 、 “ 大学 ” 几种。 清真寺招收六岁以上的儿童,先学习阿拉伯文、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义的基本知识,这种教育称 “ 小学 ”。 农闲时间,招收中青年学习伊斯兰教五大天命(念、礼、斋、课、朝)、礼仪制度及教义、教法,称 “ 中学 ”。 大中型清真寺招收 “ 小学 ” 毕业的学生,由水平较高的阿匐讲授阿拉伯文、波斯文、哲学、文学以及伊斯兰教义、古兰经等,专门培养专职宗教人员,称 “ 大学 ”。 维吾尔族早期信仰佛教。 10 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后,部分人改信伊斯兰教,到 16 世纪统一 信仰伊斯兰教。 所以,早期维吾尔族教育受佛教、伊斯兰教的影响,后来主要受伊斯兰教影响。 早期的经文学校主要传授宗教知识,培养专职宗教人员, 19 世纪末,加授文化知识。 东乡族历史上传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经堂教育。 宣统元年( 1909)在东乡扎木池等地创办敦德蒙学堂、正兴蒙学堂、敦睦蒙学堂等。 民国期间,学堂改为小学。 21 1870 年前后,在哈萨克族地区设立了伊斯兰经文学校。 这个学校除宗教课程外,还设历史、地理、算术等课程。 佛教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 佛教传入后,在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特点。 流行在藏族地区的称藏传佛 教,俗称喇嘛教,后又传入蒙古、裕固、门巴等民族中。 早在 7 世纪初,藏王松赞干布除颁布学习藏文的法规外,还派大批青年到唐都长安读国学,还聘请唐人以及印度、尼 波 尔人翻译佛经经典。 8 世纪初,藏王墀松德赞还派人去内地及印度学习佛教,请印度僧人创建西藏第一座佛教学经寺院桑耶寺。 9 世纪中叶赤祖德赞执政后,寺院教育有了较大发展。 1074 年建立了葛当派桑普寺,兴起了讲、辩、著、实践的经院教育学风。 13 世纪初,萨迦派萨班 贡噶坚赞撰写《智者入门》等阐明教法的专著,总结了寺院教学经验。 15 世纪初,宗喀巴建立甘丹寺创格鲁派,其弟子 先后建立了哲蚌,色拉、甘丹、扎什伦布等学经寺院,对学经制度作了改革。 清代,以达赖喇嘛为首的格鲁派在拉萨设立培训僧侣官员的专门学校。 后来,藏族的寺院教育还对蒙古、上、门巴族等民族有所影响。 自 16 世纪后半期(明代)起,随着喇嘛教在蒙古族地区盛行,出现了寺院教育。 这类教育通过寺庙培训僧职人员,通过 “ 扎仓 ” (学院)培养喇嘛学者,学习、研究、翻译藏文经典的人日益增多。 因而,以学习蒙、藏文以及医学的学塾有了新的发展。 门巴族教育受藏族影响,使用藏文。 从 11 世纪藏传佛教传入门隅地区始,门巴族接受寺院教育,出现宗教知识分子。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后来传入布朗、德昂等民族中。 本世纪 50 22 年代以前,傣族的佛寺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 特别是在西双版纳、孟连、耿马一带,儿童多要到佛寺当和尚,学习傣文和佛教教义,少则数月,多则数年或更长些。 这些和尚是傣族的知识分子,其中分“ 都 ” (佛爷)、 “ 都弄 ” (大佛爷)、 “ 祜巴 ” (导师)等级。 但德宏地区不同,儿童不进寺庙当和尚。 在清代,德宏地区已出现私塾,培养兼通傣汉两种文字的青少年,但学生多是上层子弟。 本族文化教育除部分地区在寺庙进行外,一般是采取民间自愿组合形式。 村民组合一起聘请傣文水平较好的人 传授,一般学到能读、能写为止,秋后各家以稻谷交学费。 布朗族信。民族中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c(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升、轮岗及解聘提供决策依据。 只有进行 效果评估,才能发现培训的成功与失败,进而积极反馈并查找培训需求分析或培训方案设计以及培训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日后的培训提供经验。 而在民营企业中,只是一个简单的测试就把培训评估工作草草了事了,还有的只在培训结束之后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受训人员对培训组织情况、培训教师及其所讲授内容的评价和认可度,却没有系统的进行应用反馈。 另外
调内部人在进行融资决策和融资手段的选择时,为了避免将过多的投资收益让渡给外部投资者,会优先考虑采取内源性融资(留存收益和折旧),而不是外源融资;同时,企 业家在寻求外源性融资时,出于同样的考虑,也会优先采取债务融资,最后才会考虑股权融资方式,即按融资成本由低到高的次序依次采取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成为西方(以英美为主)企业的资本结构融资次序的 “ 啄食次序理论 [3]。 Tirole
表 411 毛石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Mpa 毛料石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 M5 0 MU100 MU80 MU60 MU50 MU40 MU30 MU20 查表 42 ~ 表 44 确定 值 时,构 件 高厚比 应 按下式确定: 对 矩形截面 0Hh ( 412) 对 T 形截面 0THh ( 413) 式 中: 0H —— 受压构件的计算 高度 ,查表
比、搅拌方量。 ( 2)在浇筑竖向结构砼前 ,应在底部填 50mm厚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以防“烂根 ”。 ( 3)浇筑方向由远及近,边浇筑边拆水平管。 浇筑时要检查模板、预埋管线、预埋孔洞的位置,若发生 偏移,要在砼初凝时间内纠正,然后继续浇筑。 特别要注意未浇注部位洒落的砼要清理好,必要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振捣 柱、梁砼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楼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对于梁、柱节点部位
的、完善的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体系。 管理,成为企业保持旺生命力的原动力,企业应该赋予年轻活力与快捷灵气辅以完善的制度架构建立内部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与环境。 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企业成为富有生命活力的有机体。 特别是面对新经济的挑战,科层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新经济发展的要求,精 简管理层次、建立扁平化组织模式是当务之急。 沉淀福利制度 采用奖金、提成、股份等手段以吸引人才
温要求,建筑需满足产品存放的技术要求和卫生要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设计层数为 二 层,层高。 生活区建筑与储存区和生产区分开,是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区别开来,生活区用房结构与管理用房相同,层数为四层。 为让工作人员有更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和空间,生活区设置公共食堂和活动室。 三 、 建筑设计条件 毕节艺轩家具厂迁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设计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