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a14号楼施工组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大于 25mm 的短钢筋,以保持设计距离。 箍筋 弯钩迭合处应沿着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其余同柱。 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板上部的负筋不得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板、挑檐等悬臂板的受力钢筋应设钢筋撑脚,纵横方向的间距都不大于 300mm。 板、次梁与主梁交接处,一般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板、梁交叉处钢筋布置 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的顶面主筋间的净距应有30mm,以利砼浇筑。 跨度较大的梁和连续梁必须现场绑扎安装时,可在模板上放好支架,支架上搁横木,在横木上放置架立筋,在架立筋上 划好箍筋位置,套上箍筋并与架立筋绑扎好,然后,纵向主筋再与箍筋交叉点绑扎牢固。 经检查无误后,抬起骨架抽出横木,将骨架慢慢放入模板内。 在将骨架放入模板之前,应对梁的标高进行复核,并将模板内清扫干净,在模板底和侧面,垫好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柱子钢筋在现场绑扎时,应搭设脚手架,在脚手架上进行操作,严禁站在下部箍筋上绑扎上部箍筋,搭设好脚手架操作。 绑扎好的柱筋,应用带有铁丝的水泥垫块在中间主筋或箍筋上扎好,以保证钢筋有足够厚度的保护层。 为了使受力钢筋有一定厚度的砼保护层,在梁、板受力筋的下部,梁、柱、墙模板的侧面,均应设置塑料卡;上下双层主筋时,应在两层主筋之间设置短钢筋,保证设计间距。 垫块采用塑料垫块。 安装和绑扎钢筋时,不得直接踩在上层钢筋上。 在已安装好或绑扎好的钢筋上面操作时,应搭好马道。 2.钢筋连接 大梁、框架梁及柱中钢筋优先采用闪光接触对焊接头,梁下部钢筋接头应设在梁的支座处,上部钢筋接头在跨中,对于直径大于 22 的钢筋接头应采用采用焊接接头。 框架柱底层钢筋采用焊接接头。 亚弧焊 焊条: HPB235 采用 E43 型焊条进行焊接, HPB335 采用 E50 型焊条进行焊接。 焊接前应检查焊机各部件和接地 情况,调整变压器的级次,开放冷却水,全上电闸,钢筋接头应顺直, 15cm 内的铁锈、污物应清除干净,两钢筋的轴线偏差不得超过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其直径差不宜大于 23mm,焊接时按大钢筋直径选择焊接参数。 焊接完毕待接头处由白红色变为黑色,才能松开夹具,平衡取出钢筋以免产生弯曲。 当调换焊工或更换钢筋级别和直径时,应规定制作对焊试样进行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成批焊接 电渣压力焊 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的工艺过程包括:引弧、电弧、电渣和挤压过程。 引弧过程 可采用直接引弧法或铁丝球引弧法。 直接引弧法是在通电后迅速将上钢筋提起,使两端头之间的距离为 2~4mm 引弧,这种过程很短,当钢筋端头夹杂不导电物质或端头过于平滑造成引弧困难时,可以多次把上钢筋移下与下钢筋接后再提起,达到引弧目的。 铁丝球引弧法是将铁丝球放在上下钢筋端头之间,电流通过铁线球与上下钢筋面的接触点形成短路引弧,铁丝球采用 ~ 退火铁丝,球径小于 10mm,球的每一层缠绕方向应相互垂直交叉,焊接电流较小,钢筋端面较平整或引弧距离不易控制时,宜采用此法。 电弧过程 亦称造渣过程,靠电弧的高温作用,将钢筋 端头的凸出部分不断烧化,同时将接口周围的焊剂充分熔化,形成一定深度的渣池。 电渣过程 渣池形成一定深度后,将上钢筋缓缓插入渣池中,此时电弧熄灭,进入电渣 ,由于电流直接通过渣池,产生大量的电阻热,使渣池温度升到近 2020℃,将钢筋端头迅速而均匀地熔化,其中,上钢筋端头化量比下钢筋大一倍,经熔化后的上钢筋端面呈微凸形,并在钢筋的端面上形成一个由液态向固态转化的过渡薄层。 挤压过程 电渣压力焊的接头,是利用过渡层使钢筋端部的分子与原子产生巨大的结合力完成的,因此,在停止供电的瞬间,对钢筋施加挤压力,把焊 口部分熔化的金属、熔渣及氧化物等杂质全部挤出结合面,由于挤压时焊口处于熔融状态,所需的挤压力很小,对各种规格的钢筋仅为 ~。 闪光对焊: 钢筋闪光对焊的施工工艺有连续闪光对焊,预热闪光对焊及闪光-→预热-→闪光对焊三种。 操作时根据钢筋直径大小,选用适宜的焊接工艺。 Ⅰ-Ⅲ级钢筋直径在 22mm 以下者,可采用连续闪光对焊。 ,常用设备有 75KVA、 100KVA 等对焊机。 150mm 范围内铁锈、污物清除干净。 端部如弯曲时,必须加以调直或切除。 、不同级别的钢筋,也可以采用闪光对焊,但直径截面面积相差不能超过 倍。 焊接时应按较大直径钢筋对焊参数,并减小较大直径钢筋的调伸长度。 操作时先对较大直径的钢筋进行预热,使两者在焊接过程中加热均匀。 砼工程 本工程主体砼强度等级均为 C25,均采用商品砼,主体结构每层梁、板、柱、楼梯砼浇筑一次成型。 砼浇筑过程中,不得产生离析现象。 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若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浇筑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应在模 板支撑和钢筋上行走,应注意将模内钢筋的临时支撑和砼厚度标志随时抽出,不得埋入砼内。 砼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 2m;在浇筑竖向结构砼前,应先在底部填以 50~100mm 厚与砼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当浇筑高度超过 3m 时,可使用串筒、斜槽或溜管下料,串筒的最下两节应保持与砼浇筑面垂直。 浇筑泵送、高强砼时,砼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一般不宜超过 2m。 当拌料的水灰比较低且外加掺合料,有较好的和易性时,倾落的自由高度在不出现分层、泌水、离析的条件下允许适当增加。 为使砼密实,应分层并连续浇筑,不可一次投料过多,不易振 实。 每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 浇筑砼应连续进行。 若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砼初凝之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 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规范的规定,当砼中掺有促凝或缓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否则必须按规定设置施工缝。 在浇筑和柱、墙连成整体的梁、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适当停歇( 1~)使砼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梁和板宜同时浇筑。 较大尺寸的梁(梁高大于 1m)、拱和类似的结构,可单独浇筑。 浇筑顺序一般从距卸料点较远的一端开始,逆向进行,以 逐渐缩短运距,避免振实的砼受扰动。 在砼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 由于砼的沉降及干缩产生的非结构性浅表裂缝,应在砼终凝前二次或三次压光予以修整。 砼浇筑现场要做到“随做随清”。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砼浇筑之前确定,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 当施工期间因意外中断必须留设施工缝时,也应按本节的原则留设。 柱、墙的水平施工缝宜留设梁下面 20~ 30mm;施工缝平面应垂直于构件轴线,柱子不得留垂直施工缝。 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高在 1m以上)梁的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板底面以下 20~ 30mm 处。 不应留设垂直施工缝。 有主、次梁的楼板,主梁不宜留设施工缝。 宜沿着次梁轴线方向浇筑,在保证主梁浇筑的情况下,垂直施工缝可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 1/3 范围内。 板式楼梯可按单梁处理,一般留设在跨度的中间 1/3 范围内,且宜留在踏步的阴角处。 施工缝均应垂直于构件的轴线。 悬臂梁应与其相连接的结构整体浇筑,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留施工缝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应采取有效措施。 施工缝的处理 一般施工缝的处理: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前,已浇筑的砼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处理程序:基层处理 — →洒水湿润 — →抹结合层 — →浇筑砼 — →保湿养护 基层处理:先清除施工缝处的垃圾,(当回弯整理钢筋时,注意不要使砼松动或破坏,钢筋上的水泥浆、油污等要清理干净。 )再凿除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砼层,然后凿毛并用水冲洗干净。 洒水湿润:在清理好的砼表面用喷壶洒水,充分湿润(不少于 24h),并排除积水。 抹结合层: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灰比为 ~ 的水泥浆或抹 (浇)一层 30~ 50mm 厚与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主要用于水平施工缝)或抹一层砼界面剂。 浇筑砼:应避免直接靠近缝边下料,振捣时逐渐向施工缝推近,并细致捣实,使新旧砼紧密结合。 保湿养护:施工缝处的砼要加强养护,一般延长 5~ 7d。 插入式振捣器、附着式振动器及平板式振动器振捣方法及操作要点详见基础部分有关操作规程。 在日平均温度高于 +5℃的自然条件下,对已浇筑完的砼,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养护;在砼浇筑完毕后,当砼表面收水并初凝后,应尽快用麻袋或草帘覆盖并浇水养护。 低水灰比的砼表面不易泌 水,容易在凝结后不久,就出现表面干缩裂缝,因此加强对高标号砼的早期养护。 大体积砼的养护可结合保温措施进行,但要加强早期养护,必须保持砼表面湿润。 避免由于砼表面失水而引起的表面裂缝。 养护用水的水温与砼表面的温差不宜超过 10℃。 最初 3d 内,应每隔 2~ 3h 浇水一次,以后每日至少 3 次,保持砼处于足够的湿润状态。 对表面不便浇水养护的柱、墙竖向构件,拆模后可钉挂潮湿的麻袋、草包等材料并用喷壶洒水保持湿润。 也可涂刷保护膜防止砼内部游离水分蒸发。 保护膜可采用薄膜养护液、硅氟酸钠(水玻璃)等,其涂刷方法详见产品说明。 一般待 砼收水后,砼表面以手指轻按无指印时即可进行喷涂。 夏季炎热干燥时,应特别注意砼的养护。 以防止砼表面水分急剧蒸发引起裂缝。 养护中,如发现因遮盖不好、浇水不足导致砼表面泛白时,应立即仔细加以覆盖,充分浇水,加强养护。 砌体工程 砌筑材料准备 (1) 砌筑砂浆要符合设计规定的种类和标号; (2) 按砌体的种类选用不同的砂浆稠度以适应操作需要; (3) 砂浆要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且拌合均匀; (4) 砌筑用生石灰的熟化要用网过滤,熟化时间不得少于 7d, 脱水硬化的石灰膏严禁使用。 (5) 砌块要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为 10─ 15%,避免过 多吸收砂浆中的水分而影响粘结力, 并可除去砖面上的粉末。 工作流程 找平弹线 排砌体 砌块堆放运输 浇水湿润 立皮数杆 砌筑 砂浆制备运输 勾缝 主要施工方法 A、空心砖操作工艺 (1) 常温条件下,砖应提前浇水,防止过湿或不均匀现象。 (2) 砌体砂浆试配强度等级应按设计强度等级提高 15%。 砌筑砂浆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其分层度不宜大于 3cm,砂浆稠度宜为 7~9cm。 (3) 砌筑墙体时,承重空心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 (4) 砌筑前应度摆,在 不够整砖处配以辅助块,不宜把整砖砍成碎砖如无辅助块,可用模数相符的普通砖补砌。 (5) 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有通缝。 宜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的砌筑形式。 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6) 砌体宜采用“四一”砌砖法 (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添一刀头缝灰 )砌筑。 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挤压,铺浆长度不得超过 500mm。 先灌竖向灰缝,再铺水平灰缝,打头缝灰后砌筑。 (7) 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 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 10mm,但不应小于 8mm,也不应大于 12mm。 埋设的拉结钢筋或网片,必须放置在砂浆层中。 (8) 砌体灰缝应填满砂浆。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 80%,竖向灰缝宜采用加浆填灌的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不得有透缝现象,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除设置构造柱的部位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斜样的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 2/3,且应通顺、密实;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直径 6mm 拉结钢筋。 B、标准砖砌筑 ( 1)施工方法 施工前绘制砌块排列图,砌块排列从找平开始。 水平灰缝厚度及竖向灰缝宽度定为 10~ 15mm,按此要求制作皮数杆。 上下皮错缝长度 为砌块长度的 1/2。 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部位要求同时搭接砌筑。 ( 2)操作要点 砌筑前做好砌块的清污工作,并提前浇水湿润。 竖好皮数杆带线砌筑,确保砌体的平整度、垂直度及灰缝平直度达到规范规定的要求。 管道及预埋件要求与墙同步施工,严禁事后在砌块上凿洞开槽。 沿高度每 600mm 配置 2Φ6 拉结筋,以提高砌体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对墙面缺损部位需要及时进行补嵌密实。 砌筑砂浆严格控制砂浆的配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