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花山生态新城排水实施方案专题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水属于北湖水系,该水系包括青山北湖、严东湖、严西湖、竹子湖、青潭湖等湖泊,总汇水面积约 198 平方公里。 汇水范围内的雨水经各湖泊调蓄后非汛期经北湖闸和武惠闸排入长江,汛期雨水经北湖大港由北湖泵站(现状规模: Q=64 立方米 /秒)排入长江。 规划区有丰富的水网系统资源,为生态排水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规划从雨水的收集、汇流至排放全过程进行生态截留和处理,尽可能减小雨水面源污染对 湖泊的影响。 ① 雨水的收集 —— 生态小区系统 为了充分利用天然土壤和绿地的含水性能,缓解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可建设生态小区系统。 雨水首先通过天然土壤渗入地下,当超过土壤的入渗能力时,则进入小区的滞留塘或洼地,滞留塘和洼地可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排水建设方案专题研究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15 根据绿地的耐淹水平设计,标准内降水径流可全部入渗,遇超标准降水,则通过溢流系统排入市政排水系统。 ② 雨水的汇集 —— 局部 植草沟排水系统 由于规划区地形起伏较大 , 利用明渠排除雨水更有优势。 规划在东部地区 主干道建设 排水明渠,在其他路段 设置生态 植草沟,收集区域雨水的同时,利用植草沟里植物有效过滤和分解雨水中的面源污染物,一方面大大减小市政管网投资,丰富了规划区景观,另一方面能有效 降低雨水的面源污染。 规划在西部和中部地区根据地形敷设排水管道,集中收集,就近排放。 ③ 雨水的排放 —— 前置库技术 在雨水集中排放处有针对性的设置生态湿地,成为雨水进入湖泊前的生态缓冲带和前置库,进一步减小雨水中的面源污染物对湖泊的污染。 (二) 污水 规划 由于花山生态新城相对独立且地形复杂,周边亦无现状污水处理厂能容纳其污水,结合地形地 势及污水污水排放问题,规划在青化路以南新建污水处理厂一座。 污水量预测 由于花山生态新城以公建和居住为主,污水主要由生活污水组成,依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20),污水排放系数取。 根据给水量预测,适当考虑渗入水量,预测花山地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为 5 万吨,控制用地 50000 平方米。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排水建设方案专题研究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16 布局规划 为了维护花山生态环境的稳定,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应严格控制规划区污染物的排放量。 规划根据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本着“大分数、小集中”的原则构建该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 依据生态布 局,规划区分为重要生态区、生态服务区和生态控制区,根据不同的生态功能,将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方式分为三个部分。 中西部地区人口密集,产污量大,且包含原有老镇区,新旧管网纵横交错,规划对中部老城区实施分流制改造,西部新城区新建污水收集系统。 东部地区属重要生态区, 污水经处理后由配比的生态用地消耗营养物质,规划该区域内污染物严禁入湖。 为了从源头抑制规划区的面源污染,区内农业禁止使用化肥,避免营养物质随雨水流入湖泊。 规划分东西两线收集规划区污水。 东线为白羊山西北部地区,规划沿花山大道和绕城公路敷设一条污水主干管经相应污 水提升泵站提升后排入规划花山污水处理厂。 规划分别新建李家村污水泵站、大雪村污水泵站、花山污水泵站和常茅山污水泵站,提升地区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 西线为武鄂高速以西地区,规划结合路网在沿湖低洼地区敷设污水收集干管,经赛山泵站提升后排入污水主管。 西部污水管网难以覆盖的地区,应根据实际开发情况,相对集中的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水质达到国家一级 A 标准后排入严西湖。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 由于长江为武汉的主要水源地,在长江上游新增排污口必须格外慎重,根据化工新城环评要求,尾水应集中在北湖闸出江。 北湖闸路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排水建设方案专题研究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17 距离花山污水处 理厂较近,规划花山污水处理厂尾水亦由北湖闸出江,沿北湖闸路与东湖高新污水出江管并行敷设。 (三) 中水回用 规划 中水回用的意义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在长距离引水、海水淡化、雨水利用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各种可能的途经中,中水利用由于具有保值率高、成本低、距离用户近等优势,成为城市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减轻水体污染、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的有效途经之一。 中水可替代优质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城市景观、市政绿化、生活杂用、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表水等方面,应用先进的膜技术,甚至可达到饮用水标 准。 由于中水的水源是城市排放的各种污水,极易采集,加之它的加工技术简单,成本要远远低于自来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较强的经济性。 在一些发达国家,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中水技术都得到了应用推广。 总之,中水利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环境价值,目前正值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时期,花山生态新城建设为中水开发 利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平台,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行中水利用技术,贯彻“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原则,进一步彰显新城的生态性。 中水回用的 可行性分析 中水利用通常可分为建筑内再利用和外部再利用。 依据《城市排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排水建设方案专题研究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18 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182020)》,污水 排放系数取 ,日变化系数取 ,则估算花山新城日平均污水排放量为 48485 吨,考虑中水处理流程自用水量比率为 10%,污水收集率为 90%,则中水日产出量约为 39273 吨。 根据北京市城市节水办公室和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 2020 年对北京市居民家庭用水状况的调查,北京市居民家庭用水构成基本以个人卫生、冲厕和衣物洗涤为主,中水在建筑内的再利用仅能用于冲厕用水,冲厕用水约占居民用水 量的 26%。 按每人每天用水量为 220 升,人口 19 万人推算,花山生态新城每日冲厕需水量为 12498 吨。 花山生态新城绿化用地总面积为 平方公里,依据《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98)》绿地单位用水量招标取 万立方米 /平方公里 .天,绿化每日需水量约为 64860 吨。 则花山新城中水日总需水量为 77358 吨(不包含道路保洁和景观等杂用水),约为中水产出量的 2 倍,中水应用前景广泛。 规划在东部严东湖地区推行中水回用政策,结合组团式开发策略,配套建设中水回用管道系统。 为了有效利用中水资源,应将中水利用 与周边相关产业用水需求紧密结合,在解决污水排放,降低产业成本的同时,促进污水处理与中水回用设施的建设与运行,以用代排,以需求促发展,实现中水回用与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 . 水系规划 (一) 水系现状 规划范围含北湖水系中的四个湖泊,分别为严西湖、 严东湖、竹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排水建设方案专题研究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19 子湖和清潭湖,北湖水系雨水汛期经北湖大港由北湖泵站抽排出江,非汛期通过北湖闸港和武惠闸港自排出江。 严西湖紧邻武东工业区和武钢白玉山生活区, 属城郊型湖泊,现状主要功能为渔业养殖和雨水调蓄,并为周边农田提供农业用水水源,湖泊面积 平方公里(不含周边塘堰),总体 水质在 III~ IV 类,紧邻武东工业区的水域水质较差。 严东湖位于九峰山与白浒山之间,其 东侧有左岭镇和葛店化工厂,属城郊型湖泊,现状主要功能为渔业养殖和雨水调蓄,湖泊面积 平方公里,总体水质为 II~ III 类,其东部水质由于接纳了左岭镇一部分污水,水质较差。 竹子湖和清潭湖位于严东湖和严西湖之间,为郊区型湖泊,主要为渔业养殖和农田灌溉水源。 竹子湖现状 水质为 IV类,清潭湖现状水质为 V 类。 (二) 水系规划 水功能区划 根据武汉市水务局编制的《武汉市水功能区划》,严西湖的水质管理目标为 III 类,严东湖的水质管理目 标为 II 类,竹子湖和清潭湖的水质管理目标为 IV 类。 水位控制 决定湖泊调蓄水位的因素主要为水体功能、周边地形地势、周边地区土地用途、区域排涝系统组织等,针对各湖泊具体情况分别确定湖泊控制水位。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排水建设方案专题研究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0 北湖水系主要湖泊控制水位一览表 湖泊名称 常水位(米) 最高控制水位(米) 备注 严西湖 实测 米 () 竹子湖 实测 米 () 清潭湖 实测 米 () 严东湖 实测 米 () 水系连通 由于多年来的建设,武汉市众多湖泊被分割成相对独立的水系或者孤立的湖泊,造成其水生生态系统简单脆弱,难以降解不断输入的污染物,从而造成水体水质日益下降。 利用武汉市长江、汉江等河流有着丰富的水量、良好的水质以及健康的水生生物群落,合理布局水系网络。 以现有湖泊水系为基础,对现有水系连通港渠进行优化调整,建立以长江、汉江、府河为基本构架的水网体系,实现水系内部、水系之间和江湖之间相互连通,可以加强水体流动, 更新内湖水质,引进优质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最终使各水体恢复健康的生态系统。 根据《武昌“大东湖”地区生态水网控制规划》中的连通要求,打通东湖与严西湖,严西湖和严东湖( 南 ) ,严西湖-竹子湖-清潭湖-严东湖(北)的连通走廊,实现严西湖和严东湖的水网连通,构建区域环状水网系统,并重新恢复东湖与长江及东部湖泊的生态联系。 花山渠 控制排水走廊为 70 米,青竹渠控制排水走廊 40 米。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排水建设方案专题研究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1 . 花山生态新城 环境影响报告 . 花山 生态新城 环境保护措施 花山生态新城环境保护措施清单见表。 表 花山生态新城污染防治措施清单 分类 污 染 防 治 措 施 水污染 防治措施 地 表 水 1)规划区域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 ( 1) 中西部老城区。 建议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必须大于 104t/d, 处理工艺 可选择 A/O、 A2/O 工艺, SBR系列及氧化沟系列等生物处理工艺 ,工艺选择时候应保证对 N、 P 需有较高的去除率。 尾水由北湖闸排放入江。 污水处理厂同时应设计中水处理设施。 2020 年前必须完成花山生态新城排污管网铺设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区域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污水处理厂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坚决杜绝非正常情况下污水外排。 ( 2)西部部分地区和严东湖零排放区域。 区 域预留与污水管网建设空间,如零排放不能保证时,污水可接入市政管网由花山污水处理厂处理。 ( 4)南部拆迁还建区。 在规划区外的搬迁安置区需要规划部门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污水处理方案。 ( 5)左岭工业区,建议接入拟建的左岭污水处理厂处理,该污水处理厂设计能力为1 105t/d,采用 A2/O 二级处理,处理后尾水送至上游北湖闸排放。 2)污水收集系统:实行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建立污水管网系统。 严西湖和严东湖片建设提升泵站或预留提升泵站位置。 3)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4) 中水回用措施。 污水处理后达到 GB503352020《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标准后方可回用 ,应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 5)重点工程建设,花山生态新城投资公司需积极配合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 6) 其它水环境保护措施 ( 1)旅游接待设施应尽量安排在近期内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完善的花山镇区,不得建设规划以外的接待中心、休闲度假村等旅游设施。 ( 2)使用清洁燃料动力船作为游船,船上配备生态厕所或游客排泄物暂收设施,码头、沿途景点配备生态环保厕所和垃圾收集点,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水体。 同时应配备专业船只,负责湖面飘浮物打捞和船舶废弃物的转运, 并送至污水处理厂或垃圾填埋场处理。 ( 3) 花山生态新城区域 内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推广 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复合肥料,减轻面源污染。 ( 4)加强环保宣传与教育。 地 下 水 新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取用城市地下水的,建设单位在报送建设项目计划的任务前,取水许可预申请必须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签署意见后方可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重点是加强管理,形成监测、评价、开发利用保护、监督管理相对协调的综合管理体系。 配合武汉市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武汉花山生态新城排水建设方案专题研究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2 分类 污 染 防 治 措 施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工业噪声综合治理 (1)合理布局 ; (2)控制噪声源 ; (3)加强管理 2)公路 交通噪声综合治理 (1)完善道路两侧绿化隔离带 ; (2)调整路边建筑布局 3)铁路 交通噪声综合治理 4)施工噪声综合治理 (1)限制施工设备和施工时间 ; (2)采取隔声降噪措施 ; 5)社会生活噪声治理 6)振动防范措施及建议 固废及危废污染防治措施 ( 1)管理机制。 完善收费制度。 建立以垃圾处理、利用的良性运行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 ( 1)区域内生活垃圾运往阳逻陈家冲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 ( 2) 垃圾转运站应及时清洗和消毒。 ( 3) 在垃圾的收集、集中、运输过程 应保证垃圾 不散落于地面。 ( 4)花山生态新城内部 应投资建立足够的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