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3h 深灰色泥质条带灰岩夹泥质灰岩。 AK00+000左 200m以东及 AK10+000 右 570m以西地区。 中统 杨柳岗组 ∈ 2y 下部为黑色含灰岩透镜体硅质炭质泥岩,上部为深灰色泥质灰岩夹灰岩透镜体。 AK00+000AK03+150段。 下统 大陈岭组 ∈ 1d 深灰色白云质灰岩与炭质硅质泥岩互层。 调查区外 荷 塘 组 ∈ 1h 下段为黑色薄层硅质页岩;中段为灰黑色炭质泥岩与含硅质炭质泥岩互层,夹较稳定的石煤层,石煤层位稳定,分布广;上段为黑色炭质页岩夹硅质炭质泥岩。 AK01+800 右 150m 以西、 AK04+500 右以北、AK20+500 左侧以东。 震旦系 上 统 皮园村组 Z2p 灰黑色、浅灰色硅质岩、硅质页岩。 AK01+000右侧 500m以西、 AK04+200 右 650m以北地区。 蓝 田 组 Z2l 269 底部为含锰白云岩,含星点状黄铁矿褐铁矿层,下部为黑灰、灰绿色炭质页岩、板岩及泥岩,上部为深灰及灰色中厚层泥灰质白云岩及“肋骨状”白云质泥灰岩或灰岩,顶部为深灰黑色薄中层含炭粉砂质板岩及含硅质岩。 AK01+000右侧 900m以西、 AK20+600 左侧850m 以东、 BK20+550以东地区。 14 续表 4 评估区及 邻近区域内出露地层一览表 系 统 组 代号 厚度( m) 岩性 分布 下统 雷公坞组 Z1l 灰绿、暗绿色千枚状凝灰质含砾粉砂质砂岩,夹灰岩透镜体。 AK21+000左侧 800m以东。 休 宁 组 Z1x 下部为青灰、紫红色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等,中部为灰绿、灰白色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韵律互层;上部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 AK23+100AK25+000 、DK24+700DK26+200段。 青白口系 井 潭 组 Qnj 变质安山岩、变质流纹质凝灰岩、流纹斑岩夹含砾千枚岩、英安岩等。 调查区外围。 上 溪 群 牛屋组 Pt2n 下段为灰黑色浅变质粉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与同色粉砂质板岩及砂质千枚岩韵律互层;上段为灰、灰绿色千枚状粉砂岩夹同色含砂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 AK26+200AK28+400、 AK28+850终点及其以南地区,DK27+950DK28+400 、DK28+950终点及其以南地区。 木坑组 Pt2m 3045. 0 为一套灰绿色千枚状粉砂岩夹粉砂质千枚岩、千枚岩等。 线路终点以南地区。 二、构造 (一)褶皱构造 查区褶皱自北西向南东依次有绩溪盆地、孔灵向斜、雄路向斜、仁里向斜和 庄源 — 深渡背斜 ,形成于印支期、皖南期及喜山早期,褶皱轴向均为北东向 ( 图 4),其主要特征见 表 5。 (二)断裂构造 区域内断裂构造主要发育北东向断裂,其中规模较大的断裂有: 绩溪断裂( 23) 在 AK23+150、 DK24+700 处斜穿线路。 总体走向 30176。 ,省内长约 240km,断层面倾向 SE,局部 50176。 — 70176。 15 表 5 主要褶皱特征一览表 褶皱名称 形成时期 编号 轴 向(176。 ) 长度( km) 宽度( km) 特征 绩 溪 盆 地 喜 山 早 期 [1] NE 分布于绩溪县,线路 AK2— 段从盆地北西侧穿过。 由白垩系上统小岩组( K2xy)、齐云山组( K2qy)组成,基底岩系为震旦系下统休宁组( Z1x),盆缘地层倾角 10— 15176。 孔 灵 向 斜 印 支 期 [2] 25 分布于绩溪县,线路 AK1315段、 BK02 段从向斜仰起端穿过。 核部地层为奥陶系上统新岭组( O3x),两翼地层为奥陶系上统黄泥岗组( O3h)及中统砚瓦山组( O2y)、胡东组( O2h)等组成,后期由于受F F10 逆断层影响,褶皱两翼破坏严重。 雄 路 向 斜 [3] 35 分布于绩溪县,线踮 AK1617段从向斜仰起端穿过。 核部地层为奥陶系上统新岭组( O3x),两翼地层为奥陶系上统黄泥岗组( O3h)及中统砚瓦山组( O2y)、胡东组( O2h)等组成,后期由于受F F10 逆断层影响,褶皱两翼破坏严重。 仁 里 向 斜 [4] 35 分布于绩溪县,评估区外围东部。 为一倒转向斜,核部为寒武系中统华严寺组( ∈ 3h),翼部为寒武系中统 杨柳岗组( ∈ 2y)、下统荷塘组( ∈ 1h)及震旦系( Z)地层。 两翼均倾向南东,且均被北东向逆断层所切割。 同时,由于逆断层面均倾向向斜核部,致使核部地层遭受破坏,局部地段出露较老地层。 庄源— 深渡背斜 皖 南 期 [5] 50 810 分布于歙县,评估区外围东部南。 为一东南翼正常、北西翼倒转、褶皱轴面倾向南东的倒转背斜,核部地层为 Pt2m,翼部地层为 Pt2n。 背斜两翼部分被北东向的逆断层所破坏,但总体形态尚完整。 16 破碎带宽度数米至数十米,断距数百米至数千米。 沿断裂带岩石破碎,角砾岩化、糜棱岩化 、硅化、片理化强烈,褶皱发育。 断裂沿线串珠状分布着金沙、同溪早白垩世盆地。 寒武系地层自东向西逆冲在白垩系地层之上。 该断裂起始于燕山中期,燕山晚期活动强烈。 虎(岭关) — 月(潭)深断裂( 34) 在线路 AK25+000、 DK26+200 处穿越线路。 该断裂曾称为“皖浙赣深断裂”。 省内长 240km,断裂走向 40— 50176。 ,断裂面以倾向南东为主,倾角多变,陡者直立,缓者 20176。 — 30176。 ,断裂带 宽达 2km。 断裂北段发育在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内,南段发育于蓟县 — 长城系地层中。 断裂南东的次级断裂发育,常密集成带,它们以 10km 左右等距分布,大多发育在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部分切割侏罗系及燕山晚期岩体。 该断裂形成于皖南期,皖南期末活动强烈,印支期及燕山期活动微弱,属壳断裂。 休宁深断裂( 13) 在线路终点以南,呈北东向穿过调查区南部。 位于皖南南部,自祁门县历口向东经休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以南、三阳坑以北,于昱岭关北进 入浙江境内。 省内长 144km。 断裂切割第三纪以前的所有地层,中晚元古代变质岩普遍压碎、糜棱岩化,岩层强烈揉皱。 历口至岩寺一带,碎带宽一般数十米,局部达 300— 500m,白垩系地层也见有宽达数米至 20m以上的破碎带,断 层面南倾,局部直立。 该断裂起始于皖南旋回的晚期,燕山中期活动强烈,喜马拉雅早期又有活动属壳断裂。 此外,调查区内还发育数条一般断层,详见 表 6。 17 表 6 调查区及邻近地区一般断层特征一览表 编号 长度( km) 断层产状 断层性质 特征 分布 走向(176。 ) 倾向(176。 ) 倾角(176。 ) F1 > 8 北 东 东 北西 逆断层 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断层造成震旦系上统蓝田组( Z2l)地层缺失。 南西端延伸至出调查区外。 分布于调查区北部边缘,与AK3+000AK8+000 段近于平 行。 F2 > 北 北 东 性质不明断层 与 F F3 断层相交,其南段被 F3 断层切割。 切割震旦系地层,使之不连续。 北部延伸至调查区外。 颁分布于调查区北部,与线路不相交。 F3 > 近东西向 性质不 明 切割 F F4 断层,并使地层不连续。 分布于 AK1+700右侧。 F4 30 300 37 逆断层 两侧地层不连续,被 F3 断层错开。 AK0+000AK4+220 段右侧,与线路不相交。 F5 > 北 北 东 逆断层 层间断层,南端与F6 断层相交,北端延伸致 调查区外。 AK0+000AK2+000 右侧,与线路不相交。 F6 > 北 东 逆断层 切割震旦系上统地层,使之不连续。 北端延伸致调查区外。 AK0+000AK1+600 右侧8001000m,与该段线路近于平行。 F7 > 北东 性质不明断层 切割寒武系地层,南西段延伸至调查区外。 AK10+000 右侧1500m外,与线路不相交。 F8 32 122 42 逆断层 两回事侧地层不连续,岩石破碎。 南西段延伸至调查区外。 AK11+665 处与线路斜交。 F9 > 30 120 40 逆断层 断层两侧地层不连 续,岩石破碎。 AK13+650 处与断层斜交。 F10 25 115 45 逆断层 沿断裂带岩石破碎强烈 ,地层产状紊乱 ,见断层角砾岩。 分别于 AK15+000处、 BK16+700 处、CK17+000 处与线路斜 交。 18 续表 6 调查区及邻近地区一般断层特征一览表 编号 长度( km) 断层产状 断层性质 特征 分布 走向(176。 ) 倾向(176。 ) 倾角(176。 ) F11 35 125 38 逆断层 两侧地层不连续,岩 石 破碎。 AK16+050 处与线路斜交。 F12 50 性质 不明 切割奥陶系地层,并 使两侧地层不连续。 AK16+410 处与线路斜交。 F13 35 125 40 逆断层 地层不连续岩石破碎。 线路右侧,调查区外。 F14 > 40 320 41 逆断层 切割寒武系上统荷塘组地层,岩石破碎。 线路左侧,调查区外。 F15 > 58 性质 不明 为中元古代牛屋组层间地层,岩石破碎强烈。 线路左侧调查区外。 F16 > 48 140 逆断层 切割中元 古代牛屋组地层,岩石破碎,见构造角砾岩。 调查区外,线路左侧。 F17 > 73 330 正断层 发育于休宁深断裂东侧,并与其斜交。 断裂两侧地层不连续。 调查区外,线路左侧。 F18 > 70 性质 不明 发育于中元古代木坑组内部,断裂南段延伸出调查区外。 岩石破碎。 线路终点南部,主要位于调查区外,西段延伸至调查区内。 三、岩浆岩 查区内分布的岩浆岩有歙县花岗闪长岩体 ( γδ 52)和佛脚岭超基性岩体。 歙县花岗闪长岩体 ( γδ 52)位于歙县县城及北东部,工程沿线 AK25+000— K25+700、 DK26+200— DK26+550 段,燕山早期侵入,出露面积32km2,产状为岩株,呈北东 60176。 方向延伸,岩性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粒 — 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围岩为震旦系下统休宁组( Z1x)及蓟县 19 系 — 长城系牛屋组( Pt2n)的碎屑岩、浅变质岩。 接触带硅化、角岩化,接触带宽小于 150m。 佛岭脚超基性岩体由燕山早期的辉长岩(υ 52)、辉橄岩(σ 52)、辉绿岩(βμ 52)及玄武(细碧)岩( Pt2μβ)组成。 平面形状不规则 ,南部侵入于牛屋组 (Pt2n)中 ,北部被歙县花岗闪长岩体所侵入。 接触面产状不规则,接触处超基性岩普遍硅化、碳酸盐化、特别是强烈的蛇纹石化。 铬铁矿呈扁豆体状赋存于辉长岩体中。 四、成矿远景区 拟建安徽省绩溪 — 黄山(歙县呈村降)高速公路工程评估区范围内有沉积型成矿、岩浆岩型成矿和变质岩型成矿。 成矿远景区按照矿种可分为四类:石煤类、灰岩类、蛇纹岩类及铬、钴、镍族金属矿类。 (一)石煤类 华阳镇郎家溪石煤成矿远景区( 1) 分布于绩溪县华阳镇郎家溪村宝石山至集坑一带,位于孔灵向斜北东段北西翼。 孔灵向斜北东段出露地层从老到新由震旦系下统休宁组至寒武系上统华严寺组组成,其中寒武系下统荷塘组( Є1ht)为含石煤地层。 荷塘组可分为上、 下无石煤段和中部含石煤段。 该区 荷塘组发育,且 中部含石煤段石煤层位稳定,因此成为 石煤成矿远景区。 区内有石煤矿产地 3个。 该石煤成矿远景区位于 A 方案工程线路 AK0— AK4 段右侧 (图 5)。 华阳镇溪马石煤成矿远景区( 2) 分布于绩溪县华阳镇溪马村白杨山一带,位于孔灵向斜中段北西翼。 20 孔灵向斜中段出露地层从老到新由震旦系下统休宁组至奥。某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报告书(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水解主要用于低浓度难降解废水的预处理。 混合厌氧 11 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 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以创造各自的最佳环境。 水解酸化主要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 SS较高的 污水处理工艺 ,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艺。 水中有机物为复杂结构时,水解酸化菌利用 H2O 电离的 H+和 OH 将有机物分子中的 CC
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熟悉有关标准和规范、审查各受检项目的监测试验方案,全面负责监测试验工作质量。 ㈤、试验人员职责 严格按照规范、试验大纲及实施细则进行试验工作,确保试验数据准确可靠。 认真填写试验原始记录,对试验数据按误差理论的规定截取有效的数据,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提出试验报告。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收集并学习本专业最新的国内外标准、规范。 有权拒绝使用不合格的检测仪器设备或超过检定周期
/HYS630 50 6 台 300 210 4 起重设 备 塔吊 FO/23B50/ 55 5 台 275 55 施工电梯 SCD200/200 21 10 台 210 126 5 砂浆、砼 类机具 拖式砼输送泵 110 KW/DCS115B 100 3 台 300 210 插入式振捣器 KW /HZ650 12 台 18 9 27 平板式震动器 PZ50 6 台 9 砂浆搅拌机 CL200
至槽底。 随时测点,槽底高程允许偏差控制在规范规定范围内,不得超挖。 基底用机械夯实。 沟槽开挖完工后就地整平。 材料要求: ①石料:石料就地取材,选用未风化新鲜岩石,不得夹带泥土污物。 石块应略呈立方体,不得使用有尖角或片状的石料,石料块重量大于 25kg,中厚大于 20cm。 用做外露面的片石要选表面较平整,对尺寸较大者,要稍加修正。 ②砂:砂料含泥量符合规范要求
扩展功能(可以通过手机、 PDA查询)。 表示逻辑为第二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用户交互和数据表示,为以后的处理收集数据,向第三层的业务逻辑请求调用核心服 务处理,并显示处理结果。 业务逻辑为第三层:由大量的业务构件(组件)组成,这些构件由应用服务器管理,实现核心业务逻辑服务并将这些服务按名字广播,管理并接受客户的服务请求,向资源管理器提交数据操作请求,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请求者 ——
情的地震给灾区 儿童 带来 了 严重的 心灵 创伤, 灾难使他们内心深处充斥着恐惧 和 不安。 如何能让他们健康成长,早日走出灾难所带来的阴影, 成为了 社会关注的焦点 和当前灾区 教育急需 面对 的问题。 通过 该 项目 的 实施 , 将 给 孩子 们提供一个安全、 温馨 的成长 环境 ,让孩子们能集中在一起学习生活,感受 到 集体的温暖。 同时, 通过老师的悉心教导和爱护 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