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抽水泵站设计本科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水泵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 双向流道布置具有占地面积小、节省工程投资、便于集中管理等优点 ;缺点是对进水流道设计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增加阻力损失,进水流道易产生涡带,导致水泵及站房振动,严重时可能危及机组和站身安全。 本设计将检修间和配电间分别布置在泵房的两端。 在泵站排涝期间,为防止水草等杂物进入进水流道,在内河侧设置清污机,以保证泵站的有效运行。 清污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9 第五章 泵房设计 第一节 选定泵房结构形式 本设计选用 1300ZLB/Q— 70 型立式轴流泵,属中型范围,采用块基型结构。 第二节 泵房尺寸拟定 一、 泵房立面尺寸 ( 1)叶轮中心高程▽轮 本设计进水池最低水位是 ,根据 1300ZLB/Q— 70 轴流泵的安装图,要求最低水位离叶轮中心高度为 m,即叶轮中心淹没深度 hs =,泵的安装高程▽轮= - = — ( 2)底板高程▽底,用下式确定: ▽底 = ▽轮- a- h悬 式中: a —— 水泵安装基准面至进水喇叭口距离,查水泵资料得 a= ; D进 —— 进水喇叭口直径,查水泵资料得 D进= ; h悬 —— 水泵进水喇叭口悬空高度, h 悬 = ( ~) D进=( ~)m,取 h悬 =。 则▽底 = - - - = - ( 3)电机梁顶高程▽电梁,用下式计算: ▽电梁 = ▽ max+δ 式中:▽ max —— 内河最高水位,▽ max= ; δ —— 安全超高,在 (~) m 范围内选取,本设计取δ =。 则▽电梁 = + = ( 4)屋面大梁底面高程。 用下式计算: ▽梁 = ▽电梁 + h1+ h2+ h3+ h4+ h5 式中: h1—— 运输车辆高度,取胶轮车高度 ; h2 —— 起吊物 安全操作空间,取 ; h3—— 最高设备高度,从设备资料得:水泵轴长 ,结果取 h3= ; h4—— 吊索垂直高度,考虑最长件是水泵轴, h4 值不需专门计算,凭经验取 ;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0 h5—— 吊钩至房顶最小净间距,由关系式 h5= a+b+c 计算,其中: a 为工字钢高度 ; b为工字钢下缘至单轨小车底面间距 ; c为手动葫芦最小工作高度。 则 h5=++=。 则▽梁 = +++++= ,取。 泵房立轮廓尺寸如图 5- 1 所示。 6.9453.970.3 0.80.41.475泵房立面尺寸示意图 ( 单位: m )图 5 1 二、泵房平面尺寸 泵房长度。 主机组按一列式布置,用下式计算: L=nb+(n— 1)F 式中: n—— 主机组台套数,本设计为 4台套; b—— 单独进水池宽度,池宽 b=( 2~ ) D进 =( 2~ ) =( ~) m,取 b=; F—— 中墩厚度,取 F=。 则 L=4 +(4— 1) =。 泵房宽度 B。 按湿室进水流态与动力机层设备布置两种情况分别拟定,择大者选 取并作适当调整。 ⑴ 按进水流态确定 B。 泵室宽度 B 即为进水池长度。 该长度凭经济取 5D进 =5 =9m。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1 ⑵ 按动力机层设备布置确定 B。 用下式计算拟定: B=b0+b1+b2+b3+b4 式中: b0—— 立式电机外径,查资料得: JSQ350- 16型电机外径为 ; b1—— 泵房进水侧工作通道,取 ; b2—— 泵房出水侧主通道,取 ; b3—— 泵房进水侧宽度,取 ; b4—— 检修出水侧宽度,取 ; 则 B=++++=。 上述两个计算结果经比较协调,决定取泵室宽度 ,泵房平面轮廓尺寸如图 5— 2 所示。 检修间及配电间 ( 1)检修间 检修间置于泵房的一端,其面积需要满足检修一台机组时的空间要求,并能满足载重汽车的卸货要求。 检修间尺寸为长 ,宽 ,与泵房同高。 ( 2)配电间 配电间于泵房的另一端,配电设施采用一端式布置,配电柜尺寸 ,柜后通道宽度为 ,柜前操作空间宽度为。 配电间尺寸长14m,宽 ,高。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2 图52 泵房平面轮廓尺寸示意图 (单位: m )60080 80 450450450250300450 8019020401790450 第三节 泵房主要构件材料和尺寸 ( 1)边墩 边墩顶与电机层楼板顶面等高,边墩底与底板面一致,挡土高度为 - (-)=。 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现浇,上下底面等宽均为 ,检修门槽及拦污栅门槽深为 、宽为。 边墩断面图如图 5— 3所示。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3 100840图 5 3 边墩断面尺寸示意图 (单 位: cm ) ( 2)电机梁 采用 C25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两端伸入墩墙 ,梁长为 +2 =5m,截面形式为 50cm 80cm 的矩形截面。 间距为 ,预留机座底脚螺栓孔于正中。 中间布置连系梁,梁顶内侧两端各留 100cm 长 8cm 10cm 的搁板槽口,其结构尺寸如图 5— 4所示。 10图 5 4 电机梁结构尺寸示意图 (单 位: cm )10190101021025 120 120 25A AAA俯视侧视50080504070 ( 3)电机层楼面板 采用 C20 钢筋混凝土预制件,选用槽型截面,每块板宽 , 板长为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4 5m。 截面尺寸如图 5— 5所示。 500图 5 5 电机层楼面板结构尺寸图 (单位: cm )7010705010 10(侧视)(俯视)4030( 4)过墙梁 过墙梁采用 C25钢筋混凝土槽行截面预制件,截面尺寸为 50cm 60cm,长度为 5m,截 面尺寸如图 5— 6 所示。 图 5 6 过墙梁截面尺寸示意图 ( 单位: cm )506050050( 5)底板 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实心现浇板,其尺寸根据泵房平面尺寸确定,长边为+2 =,宽边为 ++=,厚度为 1 m,四周设置齿坎,截面尺寸如图 5— 7所示。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5 5010050 50 15020401502440150图 5 7 底板截面尺寸示意图(单位: cm )( 6)中墩 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现浇,墩厚 ,墩长为。 其中进水端的半圆型头部和检修门槽部位段为。 中墩尺寸如图 5— 8 所 示。 图 5 8 中墩截面尺寸示意图(单位: cm )20 20 80 60 130 60 1070 60 130 60 70 202440R40 R40580 ( 7)电机层围护结构 包括墙体与墙柱、门、窗、圈梁等构件。 材料与尺寸分述如下。 ( 8)墙体与墙柱 墙体采用红砖建造,墙体厚 25cm(一砖 24cm 外加粉面 1cm),墙柱位于中墩上,截面尺寸为 50cm 50cm。 截面尺寸如图 5— 9所示。 ( 9)门与窗 沿主通道方向在泵房两端设置大小门各一扇。 大门门洞为 ;小门门洞为。 大门和小门均为铝合金门。 窗户在每台机组的进出水方向各布置一扇。 为满足通风散热与采光等要求,左 墙窗户设置上下窗洞,左墙上窗洞尺寸为 ,下窗洞尺寸为 ,上下窗洞间距为 m,下窗洞离地 m;中窗洞尺寸为 ;右墙上窗洞尺寸为 ,下窗洞尺寸为 ,上下窗洞间距为 m,下窗洞离地 m。 窗户均采用铝合金窗。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6 252550 50480图 5 9 墙体与墙柱截面尺寸图(单位: cm ) ( 10)圈梁 采用 C20 钢筋混凝土现浇矩形梁,圈梁截面为 25cm 35cm,位于墙体顶部。 ( 11)交通桥栏杆 采用 C20 钢筋混凝土柱 子预制件,穿φ 50 的钢管三根组成。 柱子为 15cm 15cm 的正方形截面,柱高 ,柱间距 3m,钢管孔距为。 ( 12)屋面大梁 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 T形截面预制梁,梁跨为 ,截面尺寸如图 5— 10所示。 30451550124011 11图 5 10 屋面大梁截面尺寸图(单位: cm )( 13)屋面板 采用 C20 钢筋混凝土槽形截面预制件。 板宽 ,板长 ,截面尺寸如图 5— 11 所示。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7 470 8015 50 151020图 5 11 屋面槽形板 截面尺寸图(单位: cm )( 14)屋面防水层 采用柔性防水屋面构造,在屋面板上 现浇 5cm 厚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再在上面敷二毡三油厚 5cm 的防水层。 ( 15)屋顶排水方式 屋顶排水方式采用檐沟外排水。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8 第六章 进出水建筑物设计 本设计采用双向进出水流道,以满足泵站自引、自排及双向提水的要求。 进水流道能够使水流从前池进入水泵叶轮室的过程中更好地转向和加速,为水泵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 双向流道布置具有节省工程投资、便于集中管理等优点;缺点是泵站效率低,对进水流道设计要求较高。 本设计采用正向进水前池,前池的水流方向和与进水池的水流方向一致,水流的流态平顺,池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第一节 进水流道的设计 进水流道宽度的确定 本设计采用箱式进水流道,根据《泵站设计规范》,取进水流道宽度 B=( 2~) D进 =( 2~ ) =( ~ ) m,取 B=。 进水流道高度的确定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取进水流道高度 H=( ~ ) D喇叭口 =( ~) =( ~ ) m,考虑进水流态和断面流速的因素,取 H=。 进水流道长度的确定 根据泵房上部的结构布置(参见附图 5— 2:泵房纵剖 面图)可知,进水流道长度为。 第二节 出水流道的设计 出水流道宽度的确定 本设计采用箱式出水流道,根据《泵站设计规范》,取出水流道宽度 B=( 2~) D进 =( 2~ ) =( ~ ) m,取 B=。 出水流道高度的确定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取出水流道高度 H=( ~ ) D喇叭口 =( ~) =( ~ ) m,考虑出水流态和断面流速的因素,取 H=。 出水流道长度的确定 根据泵房上部的结构布置(参见附图 5— 2:泵房纵剖 面图)可知,出水流道长度为。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19 断面平均流速校核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进、出口断面平均流速均应在 (~) m/s。 进口断面平均流速: 8 5 1 8  BHQv m/s 出口断面平均流速: 9 1 1 8  BHQv m/s 则进、出口断面平均流速均满足要求。 第三节 引渠的设计 引渠的主要作用有:①使泵房尽可能接近灌区(或容泄区),以减小输水渠道的长度;②为保证水流平顺地进入前池创造必要的条件;③避免泵房与水源直接接触;简化泵房结构,便于施 工。 本设计中利用原有的渠道作为引渠引水,无需另外开挖渠道。 引渠底宽 m,渠底高程为 m,边坡为 1:4。 第四节 前池的设计 为保证水流在从引渠流向进水流道的过程中能够平顺的扩散及为进水流道提供良好的流态,需要在引渠与进水流道之间设置一联接段,即前池。 前池型式 根据泵站枢纽总体布置,本设计采用正向式进水前池。 前池扩散角 前池的扩散角的取值一般为 20176。 ~40176。 ,可取前池扩散角α= 30176。 前池的长度 前池的长度与引渠末端底宽 b,进水流道总宽 B 及选定的前池扩散角α有关,可由下式 计算:22 tgbBL  式中: L—— 前池长度, m; B—— 进水流道总宽, m; α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