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12万污水处理厂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结合,便于分期建设,并使近期工程相对集中。 (4)各处理构筑物顺流程布置,避免管线迂回。 (5)变配电间布置在既靠近污水厂进线,又靠近用电负荷大的构筑物处,以节省能耗。 (6)建筑物尽可能布置为南北朝向。 (7)厂区绿化面积不小于30%,总平面布置满足消防要求。 (8)交通顺畅,使施工、管理方便。 厂区平面布置除遵循上述原则外,还应根据城市主导风向,进水方向、排水方向,工艺流程特点及厂区地形、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布置,既要考虑流程合理,管理方便,经济实用,还要考虑建筑造型,厂区绿化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等因素。 、渠的平面布置厂区主要管道有污水管道、污泥管道、超越管道、雨水管道、厂区给水管、厂区污水管及电缆管线等,设计如下:(1)污水管道污水管道为各污水处理构筑物连接管线及厂区污水管道,管道的布置原则是线路短,埋深合理。 厂区污水管道主要是排除厂区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清洗污水、构筑物数量大,厂区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接入厂区进水泵房,与进厂污水一并处理。 (2)污泥管道污泥管道主要曝气池出泥管,污泥泵房出泥管以及脱水机房污泥管。 管道设计时考虑污泥含水率相对较低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管径及设计坡度以免淤积。 (3)事故排放管在泵房格栅前调置事故排放管,一旦格栅或水泵发生故障以及需检修时,关闭格栅前后闸门,进厂污水可通过事故排放管溢流临时排入河。 (4)超越管主要在进水泵房溢流井设事故超越管(直接排放),以便在进水泵房发生事故时污水能全部构筑物(5)雨水管道为避免产生积水,影响生产,在厂区设雨水排放管,厂区雨水直接排入河中。 (6)厂区给水管厂内给水由城市给水管直接接入,给水管道的布置主要考虑各处生活饮用和消防用水。 污水厂的理构筑物的冲洗,辅助建筑物的用水绿化等用深度处理出水。 (7)电缆管线厂内电缆管线主要采用电缆沟形式敷设,局部辅以穿管埋地方式敷设。 ,围墙设计为便于交通运输和设备的安装、维护,厂区内主要道路宽为8m和6m,次要道路为3~4m,道路转弯半径一般均在6m以上。 道路布置成网格状的交通网络。 每个建、构筑物周边均设有道路。 路面采用混凝土结构。 污水处理厂围墙:采用花池围墙,以增加美观。 污水处理厂内的辅助建筑物有:泵房、办公室、综合楼、水质分析化验室、变电所、维修间、仓库、食堂等。 他们是污水处理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建筑面积大小应按具体情况与条件而定。 有可能时,可设立试验车间,以不断研究与改进污水处理技术。 辅助构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方便、安全等原则确定。 在污水处理厂内应合理的修筑道路,方便运输,广为植树绿化美化厂区,改善卫生条件,改变人们对污水处理厂“不卫生”的传统看法。 按规定,污水处理厂厂区的绿化面积不得少于30%。 根据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的原则,本设计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采用分区的方法,共分三区:生活区、污水处理水区、污泥处理区。 (1)生活区布置:设计力争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便利的条件,以利于工作人员的活动。 设有综合楼、车库、维修车间、食堂、浴室及传达室等。 建筑物前留有适当空地可作绿化用。 综合楼前设喷泉一座,以美化环境,喷泉用水为循环水。 大门左右靠墙两侧设花坛。 (2)水区布置:设计采用“L”型布置,其优点是布置紧凑、分布协调、条块分明。 同时对辅助构筑物的布置较为有利。 (3)泥区布置:考虑到空气污染,将泥区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同时,远离人员集中地区。 脱水机房接近厂区后门,便于污泥外运。 构筑物平面布置按照功能,将污水厂布置分成三个区域:(1)污水处理区;该区位于厂区中部,由各项污水处理设施组成,呈直线型布置。 包括中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曝气沉砂池,反应池,二沉池,接触池,鼓风机房,加氯间等。 (2污泥处理区;该区位于厂区南部,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由各项污泥处理设施组成,呈直线型布置。 包括污泥回流泵房,浓缩池,消化池,脱水机房。 (3)生活区;该区位于厂区北部,处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卫生条件较好。 该区是将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等建筑物组合在一个区内。 为不使这些建筑过于分散,将办公楼与化验室,食堂与宿舍合建,使这些建筑相对集中,靠近污水厂大门,便于外来人员联系。 4污水处理厂高程布置 高程布置方法污水厂高程的布置方法:(1)选择两条距离较低,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 (2)以污水接纳的水体的最高水位为起点逆污水处理流程向上计算。 (3)在作高程布置时,还应注意污水流程与污泥流程积极配合。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流程高程布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各处理构筑物和泵房的标高,确定处理构筑物之间连接管渠的尺寸及其标高,通过计算确定各部位的水面标高,从而能够使污水沿处理流程在处理构筑物之间通畅地流动,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为了降低运行费用和便于维护管理,污水在处理构筑物之间的流动,以重力流考虑为宜(污泥流动不在此例)。 为此,必须精确的计算污水流动中的水头损失,水头损失包括:(1)污水流经各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 在作初步设计时可按下表所列数据估算。 但应当认识到,污水流经处理构筑物的水头损失,主要产生在进口和出口和需要的跌水(多在出口处),而流经构筑物本身的水头损失则很小。 (2)污水流经连接前后两处构筑物管渠(包括配水设备)的水头损失。 包括沿程与局部水头损失。 (3)污水流经量水设备的水头损失。 在对污水处理流程的高程布置时,应考虑下列事项:(1)选择一条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 并应适当留有余地,以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理系统都能够运行正常。 (2)计算水头损失时,一般应以近期最大流量(或泵的最大出水量)作为构物和管渠的设计流量;计算涉及远期流量的管渠和设备时,应以远期最大流量为设计流量,并酌加扩建时的备用水头。 (3)设置终点泵站的污水处理厂,水力计算常以接纳处理后污水水体的最高水位作为起点,逆污水处理流程向上倒推计算,以使处理后污水在洪水季节也能自流排出,而泵需要的扬程则较小,运行费用也较低。 但同时考虑到构筑物的挖土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土建投资过大和增加施工上的困难。 (4)在作高程布置时还应注意污水流程与污泥流程的配合,尽量减少抽升的污泥量,在决定污泥干化场、污泥浓缩池,消化池等构筑物高程时,应注意它们的污泥水能自动排入污水入流干管或其它构筑物的可能。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5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由设计资料知,该市每天的平均污水量为:查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知: 则取总变化系数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以平均时流量计Q平均Q生活设计时不考虑工业废水流量的变化。 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从而可计算得: 设计中采用矩形断面并设置两道格栅(中格栅一道和细格栅一道),采用机械清渣。 其中,中格栅设在污水泵站前,细格栅设在污水泵站后。 中细两道格栅都设置二组即N=2组。 进水渠道宽度计算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 (5—1) 设计中取污水过栅流速=则 栅前水深:格栅的间隙数 (5—2) 设计中取 = 个格栅栅槽宽度 (5—3) 设计中取=设计取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计算 (5—4) 设计中取 =进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计算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5—5)式中 —水头损失,; —格栅条的阻力系数,查表知 =; —格栅受污物堵塞时的水头损失增大系数,一般取 =3。 则 栅后槽总高度设栅前渠道超高栅后槽总高度: 栅槽总长度式中,H1为栅前渠道深, m. 图5—1 中格栅计算草图每日栅渣量 (5—6)设计中取 =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进水与出水渠道城市污水通过DN1000mm的管道送入进水渠道,然后,就由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细格栅。 格栅选择选择GH1800回转格栅除污机,共2台。 其技术参数见下表。 表5—1 GH1800链式回转格栅除污机技术参数型号电机功率/kw设备宽度/mm栅条间隙/mm安装角度GH180018004060176。 设计参数设计流量:Q=134400m3/d=泵房设计计算采用AAO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方案,污水处理系统简单,对于新建污水处理厂,工艺管线可以充分优化,故污水只考虑一次提升。 污水经提升后入细格栅,然后自流通过曝气沉砂池、初沉池和AAO池等,最后排入护城河或工业会用。 各构筑物的水面标高和池底埋深见高程计算。 (既泵站吸水池最底水位),(即细格栅前水面标高)。 所以,提升扬程Z==再根据设计流量5600m3/h,采用3台(三用一备)400QW200015132型潜污泵,单台提升流量2016m3/h。 扬程15m,转速745r/min,功率132kW,%,出口直径400mm,重量2900kg。 考虑泵房内集水池容积和中格栅,泵房设为泵房为半地下式,水泵为潜污泵LBH=设计为2组,设计中取格栅栅条间隙数=,格栅栅前水深=,污水过栅流速=,每根格栅条宽度=,进水渠道宽度=,栅前渠道超高,每日每1000污水的栅渣量=则 格栅的间隙数: 根 格栅栅槽宽度: 设计中取 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进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计算: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 栅后槽总高度:槽总长度:式中,H1为栅前渠道深, m.图5—2细格栅计算草图每日栅渣量: 应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格栅选择选择旋转式弧形格栅除污机,共2台。 其技术参数见下表。 表52旋转式弧形格栅除污机技术参数型号电机功率/kw设备宽度/mm栅条间隙/mm安装角度24001060176。 根据设计水量Q=,设2座旋流沉砂池,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五册)》得: 表5—3 旋流沉砂池尺寸型号流量ABCDEFGHJKL9008804870150010002000400220010005106008001850图5—3 旋流沉砂池计算草图 设计中选择四组辐流沉淀池,N=4。 从沉砂池流来的污水进入集配水井,经集配水井分配流量后进入辐流沉淀池。 沉淀池表面积F=Qnq39。 =360042=702m2式中 —污水最大时流量() —表面负荷,一般采用 ~(m3/m2∙h)(m3/ m2∙h) —沉淀池个数,取4组。 池子直径: D=4Fπ=4= 取30。 实际水面面积F39。 =πD24=π3024=实际负荷q=4QnπD2=436004302=∙h符合要求。 沉淀池有效水深 (5—7)式中 —沉淀时间,一般采用13h。 h1=2=3m 径深比为: Dh1=303=10 在6至12之间。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按去除水中悬浮物计算见下式 V=QC1C224T100K2γ100P0n106 (5—8) 式中 Q—设计水量(m3/h) C1—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C2—出水悬浮物浓度(mg/L),一般采用沉淀效率40—60% K2—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T—两次清除污泥间隔 时间,重力排泥时,T=12d,机械刮泥排泥时,T= p0—污泥含水率(%) 设计中取T=4h,p0=97% ,C2=(100%50%)C1=C1V=360041001000100974=辐流式沉淀池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周边传动刮泥机的周边线速度为2—3m/min,将污泥推进污泥斗,然后用静水压力将污泥排出池外。 污泥斗容积 V1=πh53r12+r1r2+r22 (5—9)式中 h5—污泥斗高度(m) r1—污泥斗上部半径(m),取r1= r2—污泥斗下部半径(m),取r2= h5=r1r2tanα=tan60= V1=π++=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容积V2 V2=πh43R2+Rr1+r1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