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多层混凝土框架工业厂房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Vm, N=V+P 图 28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弯矩(左)剪力(右)图 AB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屋面 梁活荷载设计值 =楼面梁活荷载设计值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12 将活荷载分跨布置在 AB、 BC、 CD跨,用分层法计算,由于活荷载分布在AB、 CD 跨时对称,所以只需计算活荷载布置于 AB、 BC 跨即可。 图 29 活荷载作用于 AB 跨计算简图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13 图 210 活荷载作用于 AB 跨顶层计算单元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14 图 211 活荷载作用于 AB 跨中间层计算单元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15 图 212 活荷载作用于 AB 跨底层计算单元 AB跨的内力图 表 25 活荷载作用于 AB 跨不平衡弯矩二次分配表 楼层 支座 A B C D 杆件号 上 下 右 左 上 下 右 左 上 下 右 左 上 下 五层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不平衡弯矩 0 弯矩分配 0 0 0 分配结果 四层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不平衡弯矩 0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16 弯矩分配 0 0 分配结果 三层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不平衡弯矩 0 0 弯矩分配 3 0 0 0 分配结果 二层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不平衡弯矩 0 0 弯矩分配 0 0 0 0 分配结果 一层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不平衡弯矩 0 弯矩分配 0 0 0 0 分配结果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17 表 26 活荷载作用于 AB 跨剪力表 楼层 活荷载 /KN 剪力 计算 剪力值 5 VA5 ∑MB=0 881/2+=0 VB5 ∑MA=0 8VB5+881/2+=0 4 VA4 ∑MB=0 881/2+=0 VB4 ∑MA=0 8VB4+881/2+=0 3 VA3 ∑MB=0 881/2+=0 VB3 ∑MA=0 8VB3+881/2+=0 2 VA2 ∑MB=0 881/2+=0 VB2 ∑MA=0 8VB2+881/2+=0 1 VA1 ∑MB=0 881/2+=0 VB1 ∑MA=0 8VB1+881/2+=0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18 图 213 活荷载作用于 AB 跨框架弯矩(左)剪力(右)图 BC 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图 14 活荷载作用于 BC跨计算简图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19 图 215 活荷载作用于 BC跨顶层计算单元 图 216 活荷载作用于 BC跨中间层计算单元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20 图 217 活荷载作用于 BC跨底层计算单元 BC跨的内力图 表 27 活荷载作用于 BC跨不平衡弯矩二次分配表 楼层 支座 A B 杆件号 上 下 右 左 上 下 右 五层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不平衡弯矩 弯矩分 配 分配结果 四层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不平衡弯矩 弯矩分配 分配结果 三层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21 不平衡弯矩 弯矩分配 分配结果 二层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不平衡弯矩 弯矩分配 分配结果 一层 分配系数 杆端弯矩 不平衡弯矩 弯矩分配 分配结果 图 218 活荷载作用于 BC跨框架弯矩(左)剪力(右)图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22 (活荷载 4,取 )  5 5 6 . 2 6 K N1 . 4 ? 4 . 4 7n wF  5 4 1 8 . 1 0 K N8 . 4 6 )( 4 . 4 71 . 4n wF 2 9 . 0 0 K N7 . 7 8 )8 . 4 6( 4 . 4 71 . 45 3 n wF  5 2 3 8 . 7 4 K N6 . 9 6 )7 . 7 88 . 4 6( 4 . 4 71 . 4n wF 5 0 . 1 9 K N8 . 1 8 )6 . 9 67 . 7 88 . 4 6( 4 . 4 71 . 45 1 n wF D值法计算框架弯矩 利用 D 值法计算各柱的剪力,根据各柱剪力值和反弯点高度,求出柱端弯矩,根据节点平衡求出梁端弯矩,根据弯矩与剪力的关系计算梁的剪力。 图 219 左风荷载下的梁柱相对线刚度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23 ( 1) 计算各层柱 D 值及各柱剪力 表 28 各层柱 D值及各柱剪力 V计算表 层剪力 五层 ∑F5= 四层 ∑F4= 三层 ∑F3= 二层 ∑F2= 一层 ∑F1= 柱编号 A5A4 B5B4 A4A3 B4B3 A3A2 B3B2 A2A1 B2B1 A1A0 B1B0 K=∑ib/2ic α=K/(2+K) Dij=α12ic/h2j 11043 19557 11043 19557 11043 19557 11043 19557 11767 14616 ∑Dij 61200 61200 61200 61200 52766 Vij=Dij∑Fj/∑Dij ( 2)反弯点高度 yh 表 29 各层柱反弯点高度 yh表 项目 柱号 K y0 I y1 α2 y2 α3 y3 yh 五层 A5A4 0 0 0 0 B5B4 0 0 0 0 四层 A4A3 0 0 0 B4B3 0 0 0 三层 A3A2 0 0 0 B3B2 0 0 0 二层 A2A1 0 0 B2B1 0 0 一层 A1A0 0 0 0 0 B1B0 0 0 0 0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24 ( 3)水平荷载弯矩 M 下 =Vijyh M 上 =Vij(hyh) M 左 +M 右 =lV Mb=Mc1+Mc2 Mb1=ib1(Mc1+Mc2)/(ib1+ib2) Mb2=ib2(Mc1+Mc2)/(ib1+ib2) 图 220 左风作用下弯矩与剪力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25 取刚度折减系数 βc=,求出框架的实际侧移刚度,风荷载采用荷载标准值。 多层框架主要产生剪切型变形,忽略弯曲变形。 由公式 miijnjjkjDFu1算出框架的层间相对侧移。 表 210 层间相对侧移和顶点侧移表 位置 nj wkjF mi ijD1 △ uj 层间 ∑nj=1△ uj 顶点 相对值 限值 5 61200 1/48889 1/550 4 61200 1/17600 3 61200 1/11000 2 61200 1/8302 1 52766 1/7688 满足侧移要求。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 7 度,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II 类场地土,特征周期值Tg=。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取全部楼面恒载、一般活载(雪载)、上下各半层的建筑结构重力计算。 ( 1)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活荷载 上人屋面 24= 雪载 24= 取大值 恒荷载 柱自重( 4 根) 425()= 西安思源学院毕业设计 26 梁自重 425()= 25(4)= 板自重 24= 墙自重 28()= 女儿墙( 150 高) 8= G5=恒 + 活 = ( 2)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活荷载 24= 恒荷载 柱自重 425()2= 梁自重 425()= 25(4)= 板自重 24= 墙自重 28()2= G4=恒 + 活 = ( 3)三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活荷载 24= 恒荷载 柱自重 425()2= 梁自重 425()= 25(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