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86 平方米。 规划中的平南高速路、主干道二、主干道一自东向西分别南北向贯穿规划用地。 用地的西南边京珠高速公路和南面 40 米规划路交汇处是轨道交通四号线的海傍站,赛时开通。 用地临近莲花山水道,河涌密布,用地内有三纵一横共四条现状河涌流经 某地 规划区。 三条南北向河涌自北向南汇集到南面的东西向河涌,再通往东面的莲花水道。 南北向河涌自西到东分别为官涌、南派涌和丰裕涌,南面的东西向河涌为三围涌。 某地 作为未来 某 新城建设的启动区,定位为配套完善的中高档居住社区及区域服务中心, 2020 年作为第 16 届 某 会 某地 使用,会后部分区 域作为亚残村供第一届亚残会使用。 结合 某地 的使用功能,分为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及 某 公园六大部分。 某地 规划根据赛时和赛后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建设规模分为赛时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赛后修建性详细规划,赛时总建设量约为 190 万平方米,赛后总建设量约为 274 万平方米。 某地 赛时建设规模需容纳14000 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运动员村)、 10000 名媒体人员(媒体村)、 2800 名技术官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 18000 名(配套中小学内安排)进驻。 同时,赛后需满足亚残会 4000 名参赛人员的使用需要。 赛后居住用地总建设量为 174 万平方米,按每 100 平米住宅建筑面积为一标准户及每标准户 人估算,规划总人口大约为 56000 人。 图 某地 示意图 体育综合馆建设情况 体育综合馆区总用地面积约 公顷 ,总建筑面积 65340m2,其中 某 体育馆(体操)建筑面积 32920 m2,台球壁球综合馆建筑面积 15630 m2,某某 历史展览馆建筑面积 3800 m2,架空平台建筑面积 12990 m2。 总屋面面积约 万 m2,其中可收集雨水屋面面积约 万 m2。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 《 2020 年 某 会( 某 ) 某 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供水方案 根据《 2020 年 某 会( 某 ) 某 村修建性详细规划》市政工程篇 某地供水拟采用分质供水,高质水由沙湾水厂、南洲水厂联合供水;雨水 调蓄利用作为杂用水水源之一,市政中水或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补充水源。 《 某某 村杂用水专项研究》( 2020 年 9 月)相关结论 2020 年 9 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某某 村杂用水专题研究》提出了两个方案,其中方案一结论如下: ( 1) 某 村赛时只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市政自来水补充。 ( 2) 某 村赛后只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下列三个水源补水:市政中水、建筑中水、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 ( 3)雨水收集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最大化利用雨水。 ( 4)除市政道路、重型车道外,地面均做渗透地面,实现雨水的间接利用。 ( 5)景观水系设循环处理系统,循环周期 7 天,辅设人工湿地等自然生态处理设施。 ( 6)高低水位差保证 米,用于调节雨水水量。 ( 7)景观水系与 某 村外的水系彻底分开,保证完整的独立性。 ( 8)杂用水工程造价估算 20941 万元。 其中方案二结论如下: ( 1) 某 村赛时 只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市政自来水补充。 ( 2) 某 村赛后只优先利用雨水作为杂用水水源,不足部分由下列三个水源补水:市政中水、建筑中水、珠江河水处理后作为杂用水。 ( 3)景观水系与 某 村外的水系不能分开,不具备完整的独立性。 ( 4)仅收集屋面雨水(赛时 万平方米,赛后 68 万平方米)的雨水,分散设置 14 座雨水调蓄池,容积 5 万立方米。 (5)杂用水工程造价估算约 3927 万元。 由于外江堤岸及河涌整治由番禺区水利分局完成, 某 村内河涌无法保证其独立性,故专家讨论结果推荐方案二。 2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现状及新技术概述 概述 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需水量逐年增加。 城市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水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维系自然生态的环境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6 资源。 水资源危机将严重影响和制约现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从这个意义上讲,水资源不仅仅是环境和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 目前,城市雨水利用有以下几种方式。 (1)屋面雨水集蓄利用:将屋顶作为集雨面,收集较清洁的雨水用于家庭、公共设施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浇灌绿地、冲厕、洗衣等杂用水以及循环冷却水系统。 (2)屋顶绿化雨水利用:通过屋顶绿化消纳雨水径流,同时可削减面源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建筑温度。 (3)绿地雨水集蓄利用:利用低势绿地增加入渗补充地下水,削减洪峰流量与城市面源污染。 (4)各种下垫面雨水的综合收集利用,包括通过雨水渗漏设施增加地下水补给。 某 市雨水资源丰富。 开展城市雨水利用具有多方面的潜在效益:节约水资源,控制城市水涝及城市面源污染,改善城 市生态环境等。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就开始探索雨水资源化利用。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雨水的利用价值,采用各种技术、设备和措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控制和管理。 德国、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丹麦、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展了不同规模的雨水利用与管理的研究和应用。 ( 1)德国 德国是国际上雨水利用最为先进的国家之一。 目前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集成化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特之一就是设备的集成化,从屋面雨水的收集、截污、调蓄、过滤、渗透、提升、回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式成套设备。 雨水利用主要用于市政用水和工业用水。 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 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即可达到杂用水标准,可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如厕所冲洗和绿地灌溉。 二是路面雨水渗透系统,收集的径流通过渗透设施补充地下水。 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 小区设有渗透性排水管道和浅沟,雨水径流通过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进入存储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7 表 德国雨水利用方式及相关技术标准 由于已具有完善的雨水利用技术,德国通过各种市场管理手段以及法律手段鼓励用户推广采用雨水利用技术。 例如,若用户实施了雨水利用技术,国家将不再对用户征收雨水排放费。 从法规方面而言,德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要求新建或改建开发区,开发后的径流量不得高于开发前的径流量,迫使开发商必须采用雨水利用措施。 柏林坡斯坦广场 (Potsdamer Platz)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 坡斯坦广场是东西德统一后开发兴建的欧洲最大的商业区。 由于柏林市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因此要求商业区建成后既不能增长地下水的补给量,也不能增加雨水排放量。 为此,开发商对雨水利用采用了如下方案:对适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全部建成绿色屋顶,利用绿地的滞蓄作用滞蓄雨水,一方面延缓径流的产生,起到防洪作用,另一方面增加雨水的蒸发,起到增加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不宜建设绿地的屋顶,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经除去前期径流和过滤后引入地面蓄水池,构造水景观。 水景观与位于楼寓地下室的泵站相连,形成循环流动 水流。 泵站前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若水流水质不能满足要求时,要先进入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再循环系统;若水流水质满足要求,则直接进入循环系统。 水景观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涌泉状的水循环系统出口,埋设于水生植物之中;二是两个面积为 万平方米的地面蓄水池;三是阶梯状瀑布,其上游与蓄水池相连,下游与泵站相连,形成循环系统。 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也是近年来德国投资较大的又一建筑工程。 由于展览中心是人员流动频繁之地,因此,这里雨水利用的总体思路是先用于构造水景观,多余雨水用于回灌地下水。 设计将展览大厅屋顶的雨水收集至总库 容为 2500 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经泵站输送至水面近 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内。 湖内设高大喷泉,湖周围种植水生植物。 蓄水池的设计标准为 5 年一遇。 标准内降水可满足景观用水要求,超标准降水将溢流至地面入渗系统,入渗回灌地下水。 ( 2)日本 日本水资源相对缺乏,日本政府除了采取开源措施和提高水的利用率、鼓励社会利用循环水外,还十分重视对雨水的利用。 日本是亚洲重视城市雨水利用的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 典范。 日本不仅积极倡导农业方面的雨水利用,在一些大城市,利用屋顶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供冲洗厕所、城市环保或绿化之用,节约水资源。 在全日本有 数千项雨水利用实例,包括区域性雨水利用设施、学校、公园、事务所大楼、大规模运动场馆等公共设施、住宅区、单体住宅及其他类型的各种雨水利用系统。 日本城市雨水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调蓄渗透;调蓄净化后利用;利用人工和天然水体(塘)调蓄雨水,提供环境用水和改善城市、住区和公园等场所的水生态环境。 如在城市屋顶修建利用雨水浇灌的 “ 空中花园 ” ;在建筑中设置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集水面在 ~ 万 m2,蓄水池容积 1000~ 2800m3,经过砂滤和消毒后用于冲洗厕所和绿化,每个系统年利用雨水量在 3 万 m3 以上,等等。 江户东京博物馆的雨水利用系统,是用一个 2500m3 的地下雨水池调蓄从约10000m2 屋面收集雨水,其中 1500m3 为有效调蓄容积, 1000m3 作为调节容积,即一次可存 100mm 的降雨量。 由于收集的雨水水质很好,经过砂滤后供博物馆的冲厕、消防、空调、冲洗地面和冬季融化雪的用水。 不足部分购买工业用水补充,其水价为 29 日元 /m3,超量用水价格则为 158 日元 /m3 (不含消费税 ),而雨水的单价为 17. 27 日元 /m3。 1998~ 2020 年用水统计结果,博物馆全部用水量中雨水利用比率占 %~ %,可见节水及经济效果显著。 日本目前对城市雨水利用虽无硬性规定,但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大力支持和鼓励雨水项目,并有相关的资助制度和政策,各县 (相当我国的省 )市的政策不统一,一般是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补助率可达到总投资的 l/3~ 1/2。 ( 3)英国 伦敦世纪圆顶拥有一个完备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该建筑物每天回收500m3 水用以冲洗该建筑物内的厕所,其中 100m3 为屋面雨水。 这使世纪圆顶成为欧洲最大的建筑物内的水循环设施。 从面积约 10 万 m2 的圆顶屋面上收集下来的雨水,经过 24 个专门设置的汇水斗进入地面收集管道,含有较高污染物的初期雨水和超过储存容积的清洁雨水被排入泰晤士河。 从圆顶上收集的比较清洁的雨水先芦苇床处理,处理过程包括两个芦苇床 (每个的表面积为 250m2)和一个塘 (其容积为 300m3),再经超滤、消毒,出 水用于室内生活杂用。 ( 4)美国 美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非常重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美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法规,限制雨水的直接排放与流失,控制雨水径流的污染,收取雨水排放费,要求或鼓励雨水的截流、贮存、利用或回灌地下,改善城市 水环境与生态环境。 尽管在大城市很少看到雨水收集利用的设施,但不少城市早就建立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当维修城市供水设施时,就启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保证市民的用水不会中断。 某地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9 在城市和郊区,人们收集储存雨水可应付停电断水等紧急情况,在边远地区可应对干旱季节井枯缺水的困境。 多年来,美国房地产业在致力于研究开发环保型住宅时,始终没有忽视雨水收集利用这一环节。 美国有大型的市政雨水收集利用体系,也有私人家庭雨水收集利用设备。 雨水收集利用不但降低了人类用水对地下储水层的压力,减缓对水资源的过度使用,也减少了雨水造成的 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 ( 5)新加坡和丹麦 新加坡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为 211m3,占世界倒数第二位,该国 40%的水主要通过集雨来解决,几乎每栋楼顶都有专门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经过专门的管道输送到全国 18 个水库储存,供城市利用。 丹麦从屋顶收集的降雨量为 2290 万 m3,相当于目前饮用水生产总量的 24%。 国外雨水利用工程情况列举如下: 表 国外雨水利用工程实例 项目名称 面积(万 m2) 利用雨水量 用途 备注 德国雨洪资源利用 家庭用水,占家庭用水的50% 运营中 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雨水利用系统 1 冲厕、消防、空调 运营中 日本福冈棒球馆 350m3(日) 冲厕、绿化 运营中 伦敦世纪圆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示范工程 10 500m3(日) 冲厕及景观 运营中 丹麦全国屋面雨水利用 645万 m3(年) 冲厕、洗衣,相当于市政用水的 24% 运营中 美国加州富雷斯诺市地下回灌系统 m3( 10年) 回灌地下水,占年用水量的20% 运营中 新加坡全国雨水利用 相当于全国供水的 40% 运营中 发达国家城市屋面雨水利用的主要经验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