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水源热泵中央空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定稿(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管道沟开挖、回填及管道 的防护。 三、 项目应遵循以下 工程设计依据 《住宅建筑规范》 ( GB503682020)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 GB500192020)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 G50015202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 GB503662020)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 GBT503312020) 《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 《民用建 筑热工设计规范》 ( GB5017693) 《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 ( JG1492020)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DBJ140372020) (省地方标准)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 GB427292) 《水源热泵机组》 ( GB/T194092020) 17 第 四 章 选址与 水文地貌 一 、 项目 选址 该项目地址 在 **市张汪镇 **村驻地 ,在现有 **村 村民民居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设。 二、 地理和地形地貌 **市位于省南部、微山湖畔,北与邹城市毗邻,南与薛城区接壤,东依山亭区,西濒独山湖、昭阳湖。 地处北纬 34176。 50′~35176。 17′,东径 116176。 49′~ 117176。 24′。 东西长 45公里,南北长 46公里,总面积 1485平方公里。 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市内东部、东北部为丘陵山区,总面积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中、南、西部为冲洪积平原区,占全市总面积的 %;全市海拔最高点为东郭镇莲青山(海拔 米),最低点为滨湖镇湖东村(海拔 米)。 境内有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穿过,交通位置十分优越。 全市资源丰富,商 贸 云集,是鲁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市。 三 、气候 **市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南部,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少雨多风易旱,夏季炎热多雨易涝,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旱,冬季寒冷干燥。 多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极端最高气温℃( 1966 年 7 月 19 日),年极端最低气温 ℃( 1957年 1月 18日)。 年平均无霜期 198天,最大冻土深 30厘米,多年平均蒸发量( 20厘米口径) ,年平均日照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54%,年均总辐射量 1179千卡 /平方厘米,年平均气压 ,最高气压 ,最低气压 毫巴,平均绝对湿度 毫巴,最大绝对湿度 毫巴,最 18 小绝对湿度 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 69%,年平均风速为 2米 /秒,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频率 10%,最少风向为西风,频率 2%,最大风速 20米 /秒( 1962年 4月 16日北风),年平均大风日数。 **市降水受地形地貌影响较为明显,降水区域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多年平均降水量 ,主要集中在 6~ 9月份,约占全年的 %,据 1956年~ 1999年的降水资料统计,最大降水量为 ( 1958年),最小降水量为 米( 1981年)。 年际变化的特征是连枯年经常发生,旱多于涝。 四 、河流湖泊 **市地处淮河流域,南四湖东岸,全市有大小河流近 100条,有的自成体系,单独出境,流域面积 100km2以上的山洪河道共5条,由南至北依次为新薛河(十字河)、郭河、城河、北沙河、界河,城河与郭河在级索镇北满庄后汇流后入湖,其它3 条单独入湖; 20km2 左右的坡水和平原洼地河道有 22 条。 **暴雨集中在汛期,历时短,山洪河道上游为丘陵山区,地形坡度大,地面入渗和涵养拦蓄能力低,一遇暴雨、源短 流急,水位易暴涨暴落形成短时洪峰,出现险情。 五 、区域水文地质 根据 **市地质构造特征及水文条件,全市分为滕西平原区、凫山断块区、荆泉断块区、官桥断块区和羊庄盆地区 5 个水文地质单元。 现将各区水文地质情况分述如下: 滕西平原区位于 **市的中西部,峄山断裂以西,凫山断裂以南,属山前倾斜平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面坡降 1/600~1/1200,总面积 ,多年平均降水量。 该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较为发育,地下水富存于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中,主要为孔隙水。 岩性以粘土、亚粘土及砂砾石为主,厚度 由东部的 15米左右向西部的 120米递增,颗粒也由粗变细, 19 单位涌水量一般 50~ 60m3/m d ,冲洪积扇区大于 80~100m3/m d,孔隙水主要为 HC3— Ca型水,矿化度一般为 左右, PH 值 ~ ,水温 16℃左右。 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也有河流及灌溉水回归补给。 排泄主要是人工开采和自然排泄两种。 地下水径流方向与地形倾斜方向基本一致;地下水位随着降水和人工开采而变化,区域水位年变幅一般 ~。 凫山断块区位于 **市西北部,滕西平原以北,是凫山单斜的外围部分。 南部以凫山断裂为界、 东部以峄山断裂为界,面积 ,多年平均降水量。 由于局部地表分水岭的存在以及东部、南部不透水断裂带的阻挡,使其具有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含水岩组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中、下寒武系碳酸盐类含水岩组。 前者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 100m3/m d;后者由于富水性差异较大,一般单井涌水量在 100~ 300m3/m d,个别地段涌水量可达 5918m3/m d。 该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3— Ca型水,矿化度在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排泄以人工开采为主, 地下水径流沿裂隙由北向南流动,受断裂阻挡,又沿凫山断裂带向西南流动,地下水位变化较大。 荆泉断块区位于本市东北部的峄山断裂以东,桑村窟窿以北,总面积 1126平方公里。 **市境内的部分是荆泉断块岩溶水系统的下游富集区,面积 平方公里,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 毫米,区内有马河、岩马两座大型水库,对地下水有明显的补给作用。 荆泉 区域 有较清晰的水文地质边界,西部南部为阻水边界,北部为隔水边界,东部为补给边界。 区内主要有四种含水岩组,一是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二是碎屑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三是碳酸岩类、 碎屑岩类溶隙裂隙含水岩组,四是碳酸盐 20 岩类裂隙溶隙含水岩组及变质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其中第二种富水性弱,单井涌水量很小,无供水意义。 其余三种均具有较好的供水能力。 荆泉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3— Ca 型或 HC3— 型水,矿化度在 ~ ,水质良好。 该区 域 具有大面积补给、集中赋存、集中排泄的特点。 岩溶水径流方向为北东~南西向,水力坡度沿径流方向渐小。 全区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其次是库水、河流渗漏。 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排泄和自然排泄两种方式,其中 市城乡供水中心 开采量较大,目前开采量 4~ 6 万 m3/d。 地下水动态特征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水位变幅由东向西由大变小,东部可达 30米,西部则小于 5米。 以前泉水涌腾,近年由于开采量增加,泉水流量渐小。 官桥断块区位于市东南部,峄山断裂和化石沟断裂之间,面积 平方公里。 地形北高南低,北部为剥食丘陵,基岩大面积裸露,南部为冲洪积、坡积平原。 多年平均降水量 780毫米。 区内主要有三种含水岩组,一是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二是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三是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 其中第二种一般发育深度小于 50米,单井涌水量小于 10 m3/m d,由于 采煤影响,含水层基本无水。 其余二种在部分区域富水性较强,具有供水意义。 该区域 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3— Ca 型水,矿化度在~ , PH值在 ~ ,水质良好。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 羊庄盆地 区域 位于本市东部,属十字河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其中 **市境内面积 平方公里。 该区四周具有明显的分水岭,向斜构造与盆地地貌完全吻合。 只有西部的三山头~龙山头之间有一狭窄低洼地带,成为整个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唯一出口。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 毫 米。 区内广 21 泛分布着碳酸盐岩类地层,岩层均倾向盆地腹地,盆地的边缘地带为剥食丘陵,裸露面积 **市境内有。 盆地腹地较为平坦,普遍为第四系地层覆盖。 区内地质条件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岩性差异大,含水层分布很不均匀。 含水岩组有两种类型:一是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二是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主要富水地段在羊庄、魏庄、后石湾和龙山头等地,单井涌水量大于 500 m3/m d,其它地段也有供水意义。 该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3— Ca 型水,矿化度在~ ,水质良好。 羊庄盆地第四系孔隙水和岩溶水具有统一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系统,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其次是十字河和水库等拦蓄工程的渗漏、灌溉补给。 岩溶水的排泄主要是人工开采和自然排泄。 人工开采主要集中在羊庄断块排泄区,自然排泄包括河川径流、岩溶泉水和地下径流三种方式。 地下水总体流向为东北西南方向,呈扇形分布,具有统一的汇聚径流场。 盆地岩溶水动态相对稳定,变幅一般为 5~ 10米,富水地段年变幅一般为 2~ 5米。 六 、社会经济情况 **市 总面积 1485平方公里。 辖 21个镇(街)( 17镇、 4个街道办事处), 1226个行政村(居委会)。 现 全市总人口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 202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GDP) 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三次产业比例为 ::。 人均 GDP 达到 26019 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 3614美元)。 2020年 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7916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585元 ;人均消费性支出 7632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597 元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4089 元 ;年末农民人均居住 22 面积 为。 七 、水资源状况 根据 **市水务局 2020 年 7 月《 21 世纪初期 **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市水资源状况如下: 可利用水量 ( 1)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之和,扣除两者相互转化的重复部分(重复包括:渠道灌溉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水库塘坝渗漏补给量、回灌补给量和河川基流量),得 出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万 立方米 ( 2)水资源可利用量 将平水年(保证率 p=50%)的地表水可利用量,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可利用量三者相加,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利用 量,即可求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通过计算,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 万 立方米。 该项目所处位置微山湖流域,其地下水源 可利用条件据其它同类项目的经验完全具备采用水 源热泵的使用条件。 地下水质 据水质化验分析, **市地下水多属重碳酸盐型,水质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水温 15℃左右,矿化度 ~ , PH值 ~ ,总硬度 ~。 **市地下水质监测表 23 细菌总数(个 / m L )大肠杆菌群(个 /L )其它凫山断块无色、无味、无嗅、透明Ca2+、 Mg2+、K++ Na+、 Fe3+、H C O3+、 CL、 NO SO420 .2 ~ 0 .4 9 .2 ~ 2 0 .7 H CO 3 Ca 3 .9 ~ 7 .3 1 4 NO NO NH4+滕西平原无色、无味、透明Ca2+、 Mg2+、K++ Na+、 Fe2+、 Fe3+、 H C O3+、 CL、NO F、 NH4+、PO4 SO42   0 .5 6 .2 ~ 1 5 .7 H CO 3 Ca 7 .4 ~ 7 .9 1 18NO NO NH4+、 PO42H CO3aH CO 3 Ca 、 MgH CO3 CaO H CaCL S O 4 CaH CO 3 S O 4 CaAsNO NO NH4+、 Hg 、 As 、 Cr6+、CN、 C6H5OH 、 有机氯、磷7230NO NO PO4 Hg 、 As 、 Cr6+、CN、 C6H5OH荆泉断块无色、无味、无嗅、透明Ca2+、 Mg2+、K++ Na+、 Fe2+、H C O3+、 CL、 SO420 .2 ~ 0 .9 3 .9 ~ 1 5 .5 7 .2 ~ 8 .3 650 52H CO3aH CO 3 Ca 、 Mg官桥断块无色、无味、无悬浮物Ca2+、 Mg2+、K++ Na+、 Fe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